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主要论述了科学发展观是曹妃甸建设精神的理论依据,阐明了曹妃甸建设实践铸造了曹妃甸建设精神,指出了曹妃甸建设精神具有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军  王金明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4):14-15,29
以循环经济为理论基础,明确了服务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原则与模式,并依据曹妃甸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重点,提出了其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据对煤炭资源进行的调查结果,预测我国煤炭资源保有储量达10000×10^8t。与世界探明可采储量相比,中国煤炭储量位于独联体国家、美国之后,居世界经济体第3位。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消耗在不断加剧。曹妃句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唐海县域,为一座东北、西南走向的沙岛,在涨潮时全岛面积不足4km。,为古滦河入海冲击而成。曹妃甸开发区的建设利用可以建造大型港口的天然优势,和邻近区域煤矿、铁矿,特别是新近发现的大油田的资源优势,打造综合发展的重工业园区。此外,曹妃句的建设是在海滩上进行的,避免了对陆地城市布局的打乱。而且,可以利用当今世界最新的规划、建设理念,做到建设的高起点、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借鉴曹妃甸开发区的建设,利用海洋资源,在海边建设煤炭加工基地,同样有利于节能、环保、领先、高效。  相似文献   

4.
今六安市西老淠河河道内存在一个江心洲,现名月亮岛。在明清史料中即有关于此江心洲的记载,并且从相关记载中还可以看出沙洲和其附近河道的变化过程。以明清地方志为基础,分为康熙前、康熙至雍正时期和雍正后三个时间段,对六安城外的沙洲及淠河河道的变迁做历史地理学的考证,并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对其变化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任伟 《华章》2011,(32)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港口成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连接纽带,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港口业则成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先行产业,它是所在区域腹地经济发展的基础,并为该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唐山曹妃甸港口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唐山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主要对曹妃甸港口与其腹地经济互动互利关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港口是服务经济贸易和综合运输的关键节点。十二五时期沿海煤炭港口能力迅猛增长,特别是曹妃甸煤炭码头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已经从最初的后发力量逐步成长为环渤海煤炭中转下水能力最大的港区。面对能源经济供给侧改革、铁路集疏运体系调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港口产能过剩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绿色智慧环保成为煤码头发展的新趋势,结合曹妃甸煤码头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的困难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作为京津冀一体化重要增长极的曹妃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法律人才的储备及现行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设定不能满足曹妃甸的跨越式发展,建立符合曹妃甸自身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法律人才迫在眉睫。文章在分析曹妃甸法律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构建符合沿海自贸区发展的现代法律人才培养体系,即“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三位一体的新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工业旅游开发的经验基础上,采用文献查阅和典型调查方式收集有关资料,通过访谈、实地考察等对唐山工业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运用描述性分析法进行了实证检验,对唐山工业旅游发展提出具体的建议,使各工业企业有针对性地根据工业旅游市场特点,挖掘本企业所具有的工业旅游资源,结合各种支撑辅助条件,建立适合本企业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9.
明清嬗代改善了河西走廊周边的民族关系,清代的有效控制区域向西推进,河西走廊所承担的军事功能逐渐发生了变化,成为清政权控驭西域的大后方,河西走廊的卫所向府县制转变,河西走廊的军事防卫体系被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10.
11.
现今常熟乡镇的基本格局莫定于明清时期。明清两代是常熟市镇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①,许多官僚、地主和商人纷纷创立市镇,招商集贾。常熟市镇的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江南水乡特色,布局结构多为夹河为市、沿水成街。一些市镇形成颇具特色的手工业和专业市场。随着市镇的手工业、商业发展,市镇人口结构逐渐变化,工商人口比重越来越大,外来人口越来越多。清末民初,常熟市镇的棉纺织业劳动形式广泛采用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劳动。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较之前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是在加强官方朝贡体制的同时实行与加强了闭关政策。明朝的海禁政策经历了明朝初期的强化、明朝中期的松弛、明朝晚期的反复三个阶段,清朝初期是海禁政策的延续,随后由于一系列历史原因,中央政府采取了一定程度的开海政策,但最终在康熙年闻闭关政策正式形成。明清闲关政策是我国封建社会末期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内在的深刺原因。闭关政策对当时、后来以及对整个中华民族的长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明中叶后官办社学的衰落,徽州民间自行创设的义学和私塾等蒙养教育机构蓬勃发展。有明确的层次之分、高度普及和开创塾讲制度,这些是明清徽州教育的三大特色。崇儒重教的文化传统、徽商的经济资助,以及强宗固族牟宗法观念,这三者的相到作用,是明清徽州教育发展的主要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汉口凭着它优越的地理条件,有利的“纲盐”政策以及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吸引了大批徽商到此经商。徽商在汉口的经营范围十分广泛,特别是盐、茶、典当、米粮等行业尤为活跃。徽商促进了汉口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对提高汉口的知名度方面,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明清小说中大量涌现的杭州商人形象以及他们呈现出的精神品格、价值观念等都带有明显的区域人文印记,这些既是对前代历史凝聚的杭州文化和精神的承接,同时又为当代杭州精神注入了深层次的文化因子。本文将从明清小说中杭州商人形象的存在、社会来源、典型性格及价值观念等方面来进行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由于人口增多而大量的土地开发,导致了湖南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表现在湖南植被的破坏和洞庭湖区域灾害的频繁。落后的生产开发方式是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经济利益的诱导,使得人们追求金钱,忽略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经济作物及农作物的推广,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为保证漕粮船只按时抵达目的地,朝廷分别委派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对漕船进行催趱。明初,中央官员的委派并无定制,自万历六年开始以御史为专职催趱漕船的中央官员;清承明制,直至清末。催趱漕船的地方官员,明清两代略有不同。明清两代以漕运为国家命脉,视漕粮为"天庾正供",朝廷设官派员,专司催趱之责,及由此而起。然而在催趱漕船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弊端。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嘉兴是江南地区商品经济最繁荣的地区之一,其商业和市场异常活跃。徽商作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商帮之一,在嘉兴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徽商的活动,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促进了其市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沟通了商品流通渠道、推进海外贸易事业的发展和推动了当地封建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此同时,徽商在嘉兴经营活动,为徽商的资本积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德州是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沿岸的重要城镇,在永乐时就是全国最大的三十三个商业城市之一,与当时的北京、南京、杭州、苏州等城市齐名。由运河漕运与交通而引发的德州政治、经济、商贸、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城市的进步及变迁。德州由军事化防御城市向商贸型城市的转变,也体现了大运河综合性功能的发挥。而卫所、仓储、税关等国家政治性机构的设立,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了商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万历年间泇河开通以后,枣庄逐渐成为明清运河沿岸的漕运重镇。由于漕运所带来的物流、人流、商品流在枣庄的聚集,不仅刺激了本土商业、手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枣庄区域社会呈现出广收博览、融汇贯通、丰富多彩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