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现代主义赖以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文化背景的角度对现代主义在中、西方的命运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由于现代主义赖以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思想文化背景的缺失,导致了现代主义在中国的乖蹇命运.  相似文献   

2.
《嘉应学院学报》2015,(6):59-64
曹征路的整体观念是传统的,从生存到文学创作,但这种传统里有非常犀利的对现代主义的理解与诠释。无论是对于现代主义创作技巧的娴熟运用,还是作品中现代主义思想的表达,希望与绝望,迷茫与挣扎,都生动的展示了现代人所面临的危机与困境。  相似文献   

3.
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深深地影响了课程理论。打上现代主义烙印的课程理论对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力图对现代主义课程理论进行多维透视,揭示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存在的控制取向,对人类理性的过度崇拜,对人文社会学科的重视不够,缺乏对人的终极关怀等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展望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由控制走向理解、解放,回归生活世界、实现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融合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曾诣 《嘉应学院学报》2011,29(12):37-40
后现代主义思潮错综复杂的思想内涵中凸显着一种"基础与反基础"的"罗素悖论",这不是对现代主义的完全否定与消解,而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势对现代主义进行的有力反思,并且也对现实世界的发展产生着有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历史、文学史发展的交汇处,总有一些跨时代的人物处于新旧思想的交锋中,20世纪英国作家劳伦斯就是这样一位人,他的创作既根植地传统现实主义,又汲取了现代主义文学的精髓,价值取向呈现为传统力量与现代力量形成的合力,这种合力走势又表现在他对人的生命本能的大胆张扬上,有人把劳伦斯不加分析地列入现代主义作家中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6.
论现代主义文学人物形象的反传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全面的考察。以传统文学的人物形象作为参照和比较,论证了现代主义文学人物形象的三种发展趋向——非英雄化趋向、人性恶趋向、“类象征”趋向;四种性格特征——异化的人、荒诞的人、孤独的人、病态的人。阐明了他们迥然不同于传统文学人物形象的思想特征与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蓬勃发展的20世纪西方文学思潮中,有两大"主义"特别引人注目,即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二者虽只一字之差,内涵却大有不同。一般读者很容易将其混淆。本文将浅析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廓清其基本内涵,并将二者进行比较,找出其在语言、文本形式、思想及艺术倾向等方面的区别和联系,以期读者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从设计流派和设计运动中得出现代主义出现和延续的必然性,以及维也纳分离派、装饰艺术运动、构成派、风格派、包豪斯学校等艺术派别设计思想与现代主义的关系,并对现代主义的各阶段做出梳理.  相似文献   

9.
介于传统和现代之间--论劳伦斯小说创作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历史、文学史发展的交汇处,总有一些跨时代的人物处于新旧思想的交锋中,20世纪英国作家劳伦斯就是这样一位人物,他的创作既根植于传统现实主义,又汲取了现代主义文学的精髓,价值取向呈现为传统力量与现代力量形成的合力,这种合力走势又表现在他对人的生命本能的大胆张扬上,有人把劳伦斯不加分析地列入现代主义作家中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0.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美国乃至世界诗坛一位久负盛名的诗人。在弗罗斯特的众多诗歌中,异化是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也是现代主义的中心术语,这一主题也一直贯穿于西方现代派作家的文学创作中,体现在弗罗斯特的诗歌中主要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周围世界关系的全面异化。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主义并不单单是一个美学事件,也可以用社会学视角来阐述。在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中,一直有这样一组争论:现代社会是一个日益非人格化的社会,还是一个日益自由化的社会?个人所承担的角色与自我又发生了哪些冲突?文章主要以丹尼尔.贝尔的现代主义思想为基础,来分析社会学界对于这一争论的不同解说,探讨现代社会之性质。  相似文献   

12.
刘云兰 《宜春学院学报》2004,26(1):89-91,102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中坚力量阿多诺,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存在,人性的异化充满了深深地忧虑与关怀,他对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批判以及为现代主义艺术辩护体现着浓厚的人本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一、从思想上看其现代主义因素 首先,陈染在《无处告别》中实践了现代主义文学一个最主要的思想特征或者说是主题,那就是现代人生活在荒诞世界中的异化。  相似文献   

14.
何亚敏 《考试周刊》2011,(44):26-28
《苔丝》与《无名的裘德》被批评界公认为哈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然而通过细致地研读文本,作者发现该两部作品中蕴含有丰富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想质素。本文从人与道德的分裂这一角度试图挖掘出它们所含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都柏林人》见证了个体主体性的蜕变和现代主义文学特质的萌芽。现代个体主体性的僵死消解了现实主义文学形式,它的复苏决定了现代主义的乌托邦特性。乔伊斯揭示了现代人精神困境的尴尬和心灵废墟的悲怆,展现了理想的灿烂和复活的壮丽,阐释了西方人的主体性情节和上下求索精神。  相似文献   

16.
徐訏被认为是一位现代主义作家,但是与西方现代主义作家不同的是,徐訏的创作思想和创作背景更具民族特性。他更多地关注了人生的审美关系,探索人性意义的空间,寻找人的生命标准,其目的依然是建立一个和谐理性的世界。通过把西方哲学的外在超越和东方哲学的内在超越结合起来,徐訏创造了一系列“中国化”的现代主义作品,为现当代文学提供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现代性体验文学范本。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历经意象主义、象征主义到后期象征主义,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方法都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九叶"诗派在"新诗现代化"进程中,从诗学主题、诗思、戏剧化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创新,把中国现代主义诗潮推向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8.
从西方文艺发展的宏观态势看,古典时期文艺作品的构成形式是艺术形象,现代主义时期的作品所创造的是艺术幻象,后现代主义作品的构成形式则为类象。古典时期的人与艺术具有一种亲和关系,现代主义时期人与艺术的亲和关系被疏离了,后现代时期的人则在艺术中自我麻痹。  相似文献   

19.
从鲁迅的艺术实践来看,他是运用现代主义手法的好手,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这一面研究颇多,亦无争议。但从鲁迅的艺术(包括美术、戏剧、诗等)主张来看,他却是坚定的反现代主义者,这一面却鲜有梳理。这一“实践”与“主张”分裂的根源在于他将艺术当作参与社会、改造社会的工具主义看法所致,因为在战斗的时代里,艺术虽然未必反映真实,但至少与写实是孪生的。只有使人“懂”才能发挥其作用,只有写实才能使人“懂”,这就决定了他的反现代主义艺术主张。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初,中国文学批评界关于西方现代主义的论争,其焦点是如何认识西方的现代主义,中国是否能够发展西方的现代主义以及怎样评价中国式现代主义写作。即关于西方现代主义的论争实际上演化为关于中国文学道路的探讨。从变异学视域来审视这场论争,我们将能更好地理解西方现代主义在中国语境下是如何发生变异与融合、进而参与到中国当代文学品格建构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