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澄泥砚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工艺品,它与端砚、歙砚、洮砚并称为四大名砚。虢州澄泥砚又因其类陶、类石、光溢似漆、触手生晕、坚润益墨等优点而倍受文人推崇。本文试就虢州澄泥砚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形制演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2.
黄河澄泥砚,与我国端砚、歙砚、洮砚齐名,是我国历史四大名砚之一.宋代李之彦《砚谱》云:"黄河澄泥,唐人品砚以为第一".在唐宋时期,曾经被列为贡品.元代之后,由于制作的关键技巧失传,澄泥砚从此便淹没于世了.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曾有不少人力图研制,由于种种原因终未成功.  相似文献   

3.
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还是历代文人的珍玩藏品。东汉以前,砚被称为“研”,迄今至少有3000年历史。众所周知,我国的砚台有端砚、歙砚、澄泥砚、洮砚等四大名砚。其实远远不止这四种,如四川攀枝花市产的苴却砚、河南济源产的天坛砚、湖南浏阳产的菊花石砚、山东产的红丝砚,宁夏银川市产的贺兰石砚,此外还有东北的松花石砚同样是很好的。有喜欢收藏砚台的人士这样评价:端砚是老翁,歙砚是婆婆,红丝砚是皇妃,松花砚则是王子。我觉得这评价是有一定道理的。  相似文献   

4.
菊花石砚     
最近,张教授从湖南张家界出差回来,带一方菊花石砚送给我,我当然“笑纳”。说到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在古代又称“研”,用来研磨墨块,是挥毫写字必备的文具。多数人熟悉的是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河砚和澄泥砚。实际上,我国砚的品种繁多,除了传统上称的四大名砚外,还有产于山东的红丝砚、四川的苴却砚、湖南浏阳的菊花石砚等。  相似文献   

5.
正砚台种类有千万种,比较知名的有端砚、歙砚、红丝砚等。作为投资者,如何选择有价值的砚台是首要问题。专家指出,收藏砚台有四个基本诀窍。看拿过一方砚台,首先要看其材质、工艺、品相、铭文等。据专家介绍,砚台先要看坑口,看其是否为四大名砚之一、是否为老坑,这些都是重要的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6.
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俗语有云"文房四宝砚为首",那是由于砚台质地坚实,能传百代的缘故。砚:七千多年前,我们的先民就开始用砚了。砚的品种很多,其中以端砚、歙砚最为名  相似文献   

7.
歙砚始于唐代。据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婺源县令唐积《婺源砚图谱》载:“婺源砚在唐开元中。因猎人叶氏逐兽至长城里,见叠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之以归,刊粗成砚,温润大过端溪者。后数世,叶氏诸孙持以与令,令爱之,访得匠手琢为砚,由是天下始传。”歙砚石的主要产地在婺源县龙尾山。由此可知,歙砚砚石发现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稍后,歙砚即名闻天下。1976年合肥出土的唐开成五年(840年)箕形歙砚,石质细润,色泽清纯,是早期歙砚的珍贵遗存。南唐时期,歙砚大受宠遇,中主李臻精意翰墨,宝重歙石,专门在歙州设置“歙砚务”,选砚工高手李少微为砚官,并令其招徒传艺。  相似文献   

8.
歙砚始于唐代。据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婺源县令唐积《婺源砚图谱》载:“婺源砚在唐开元中。因猎人叶氏逐兽至长城里,见叠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之以归,刊粗成砚,温润大过端溪者。后数世,叶氏诸孙持以与令,令爱之,访得匠手琢为砚,由是天下始传。”歙砚石的主要产地在婺源县龙尾山。由此可知,歙砚砚石发现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稍后,歙砚即名闻天下。1976年合肥出土的唐开成五年(840年)箕形歙砚,石质细润,色泽清纯,是早期歙砚的珍贵遗存。南唐时期,歙砚大受宠遇,中主李臻精意翰墨,宝重歙石,专门在歙州设置“歙砚务”,选砚工高手李少微为砚官,并令其招徒传艺。  相似文献   

9.
初识端砚,是在肇庆北岭山下求学的时候,在大学的课堂里,了解到产于肇庆的端砚居四大名砚之首,也是在那时候起,才有机会体验端砚研磨,“呵气成墨”之乐。大学毕业离开肇庆后,端砚与我渐行渐远,我与老坑一直是缘铿一面。白驹过隙,三十多年过去了,对端砚的认知还是停留在青春年少的记忆上。  相似文献   

10.
歙砚     
《黄山学院学报》2006,8(1):55-55
歙砚始于唐代。据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婺源县令唐积《婺源砚图谱》载:“婺源砚在唐开元中,因猎人叶氏逐兽至长城里。见叠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之以归,刊粗成砚,温润大过端溪。后数世,叶氏诸孙持以与今,令爱之。访得匠手琢为砚,由是天下始传。”由此可知,歙砚石的主要产地在婺源县龙尾山,歙砚砚石发现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稍后,歙砚即名闻天下。1976年合肥出土的唐开成五年(840年)箕形歙砚,石质细润,色泽清纯,是早期歙砚的珍贵遗存。  相似文献   

11.
端砚文化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南,历史上一向被中原统治者视为蛮烟瘴雨、虫导荆棘之地,成为流放罪犯的地方。然而,这“化外”之地,却是人杰地灵,富有浓郁的地方民族文化色彩,其中,端砚就凝聚和体现了西江流域的地方文化。端现,以其材产自西江羚羊峡南侧,高要烂柯山北之端溪而得名。“端石产羚羊峡,距郡东三十里,石类用劲,东西粤扶舆之脉所蕴也”①端砚历史悠久,早在初唐,名闻于世,中后享具盛名。端规和湖笔、激国、宣纸并称“文房四宝”,并被列为我国四大名砚(端现、环视、现砚、红丝现——后为澄泥砚取代)之首。端砚以商品和贡名而闻名。据说,唐初…  相似文献   

12.
脂砚流传考     
我国的纸、笔、墨、砚,自古被誉为文房中之四宝.砚又以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为四大名砚,由于端砚具有纹理绮丽,竖劲发墨,池润容水,历寒不冰等特点,居于四砚之首.砚,既是实用文具,又是观赏文物.大凡文人雅士多喜题诗作铭,精雕细琢,终日摩挲,嗜之成癖.且以砚名其斋馆.如清人黄莘田之“十砚癖”,现代白石老人之“八砚楼”等,皆具有特殊的含义.笔者所述的脂砚流传考,颇富传奇色彩.苏州古称吴郡,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明、清时期著名书画家文微明、沈石田、(?)十洲,唐伯虎和刻砚名家顾二娘等,均寓居于此.明朝万历年间,江阴名士王樨登移居吴门,尝及文微明门,诗书均臻逸品,主文坛词翰之席三十余年,名重江南.他珍藏小砚一方,长约二寸五、宽二寸许,厚及三分.其色青紫相兼,其质腻润可人,墨池中留有翡翠钉一点,由此可证为端溪水坑佳石.其制取材天然,正面因势作一桃形,微凹以受墨,上有蒂叶左右下垂,雕刻简雅,生意盎然,虽吴门氏翁媳以善制砚称,其艺亦不过如此而已.砚背刻有题诗曰:“调研浮清影,咀毫玉露滋;芳心在一点,馀润拂兰芝.”疑署“素卿脂砚,王樨登题”.诗格清雅,书法秀丽、堪称双绝.王与素卿相好,特以此砚为赠者.  相似文献   

13.
郭林 《焦作大学学报》2005,19(3):14-14,17
黄任不仅是清代康熙时期的诗人、书法家,而且是著名的端砚收藏家。黄任的题砚诗对端砚的石质、石品花纹、形制、雕刻或讴歌赞美,或记事抒怀,或论砚言志,都有独到的见解和特色。解读黄任题砚诗可以拓展人们欣赏砚台的想象空间,挖掘出中华文化史的奥妙和内涵以及以端砚为首的我国四大名砚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4.
砚台浅谈     
砚台产生于何时,至今还没有足够的资料能确切地说明它。但我们已经知道,夏朝陶器上的花纹是用笔画的。有笔就有墨,调墨就要有研磨的工具,这可能就是砚台的前身了。从现在已发掘到的材料来看,蚌壳是古时常见的作砚材料。汉朝已经有陶砚,唐朝已普遍用石砚。最著名的砚是端砚和歙砚。端砚出于广  相似文献   

15.
从隋末、唐、宋到元初的近700年间,"洮州""临洮"互为别名、同时共存。在宋朝人有关洮砚的诗文和砚史资料中,明确记载洮砚出产于洮州临洮。洮砚是洮州(临洮)洮河绿石砚的简称。从《明史》《清史稿》《岷州志》等史料看,明、清时洮砚石材产地属岷州管辖的说法,于史无证,不能成立。明、清以来有关洮州的地方志和民国时的物产调查、考察实录、洮砚专志,均记载洮砚出产于古洮州(今甘肃省卓尼县洮砚镇喇嘛崖一带),但同时同类有关岷州的史料,均无洮砚出自岷州、属于岷州特产的任何记载。因此,可以明确,古洮州、今卓尼县洮砚镇是唯一的"中国洮砚之乡"。  相似文献   

16.
从隋末、唐、宋到元初的近700年间,"洮州""临洮"互为别名、同时共存。在宋朝人有关洮砚的诗文和砚史资料中,明确记载洮砚出产于洮州临洮。洮砚是洮州(临洮)洮河绿石砚的简称。从《明史》《清史稿》《岷州志》等史料看,明、清时洮砚石材产地属岷州管辖的说法,于史无证,不能成立。明、清以来有关洮州的地方志和民国时的物产调查、考察实录、洮砚专志,均记载洮砚出产于古洮州(今甘肃省卓尼县洮砚镇喇嘛崖一带),但同时同类有关岷州的史料,均无洮砚出自岷州、属于岷州特产的任何记载。因此,可以明确,古洮州、今卓尼县洮砚镇是唯一的"中国洮砚之乡"。  相似文献   

17.
端砚是我国四大名砚之首,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目前由于端砚市场厂商众多、市场竞争无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导致端砚价格偏低,市场不温不火。建议:在政府支持下,提高端砚的行业集中度,培育几家大型端砚企业,并通过培训、在职学习(如读电大、自考)等方式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另外,以中华传统文化作为端砚文化的立足点,丰富端砚的文化内涵,提高端砚在全国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8.
洮砚是我国的名砚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本文从洮砚的历史传承,地域特色,经济价值等多个方面剖析了它的艺术构成,全方位地诠释了它的艺术价值。并对于发掘洮砚的现代艺术魅力,呼吁社会保护这一文化遗产也起到了一定的宣传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大同 《西江大学学报》2006,27(4):33-34,47
从清代以来就流传着的端砚制作始于唐武德的成说并不确切,在《苏轼全集》中见不到这样的论定。相反,苏轼以重金购得东晋王羲之使用过的古风池紫石砚。清宫内府收藏、乾隆皇帝钟爱并珍玩的东晋王廒原有的璧水暖砚,实际上也是端砚。从可以认定或者有待认定是端砚的晋代砚品统合观察和考量,端砚最晚在东晋前期就已面世,这比端砚面世于“唐武德之世”的说法提前300年,从而拓展了端砚历史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端砚是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在端砚上镌刻的砚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审视端砚业现状,传承、弘扬端砚的人文精神将对振兴端砚工艺、提升端砚文化品位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