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句名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考场作文中善引妙摘名言名句,可以抢占语言艺术的制高点,既暗合文章的内在旨趣,又浸透浓郁的书卷气息。如有的考生写道: “当许多城市居民彩电、冰箱、空调都齐备的时候,我们山村才开始有黑白电视,真所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有了名句的贴切引用,文句显得格外优雅。又如有考生写道:“我国的广告业,起步晚,发展快,颇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势”。名句引得恰切,既有画龙点晴之妙,又有文采斐然之感。  相似文献   

2.
古诗名句是一笔丰厚精彩的作文素材,巧用古诗名句入文能使文章文采斐然,增强文化底蕴。一、巧借名句拟题记题记是指在文章标题下和正文前揭示文章  相似文献   

3.
多年担任高考语文阅卷组长的何永康教授说:"凡高考优秀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只能在‘基础等级’徘徊了。""亮点"已然是考场作文的杀手锏,在作文实践中,怎样运用自己的慧心巧思,对文章"略施粉黛""巧改罗裙"?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让学生多修改自己的文章是一条不错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其中"文"即指"文采",这句话强调的就是"文采"之于文章内容的重要性。对于优秀的高考作文来说,它首先应该讲究语言的艺术,凭借"文采"去创造文章"亮点",从而为获得高分打下良好的基础。教会学生应用整句成段法、镶嵌名句法、化虚为实法、巧于化用法、分类联想巧设喻法、花叶相宜巧映衬法、纵横交错巧排比法,加强学生平时的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5.
张红叶  马富强 《现代语文》2007,(4):117-117,107
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书面语言只有做到准确、得体、流畅,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为别人理解。在此基础上,还要使文章有“文采”。孔子日:“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对此有一段精彩的论述:“高考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萤火虫’吧!  相似文献   

6.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对此有一段精彩的论述:"高考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萤火虫’吧!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只能在基础等级里徘徊了。"其中所说的"光辉"就包括对语言"有文采"的要求。那么如何让作文有文采呢?"有文采"是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之一,它要求考生作文"用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一篇文章,词语  相似文献   

7.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其中“文”即指“文采”,这句话强调的就是“文采”之于文章内容的重要性。对于优秀的高考作文来说,它首先应该讲究语言的艺术,凭借“文采”去创造文章“亮点”,从而为获得高分打下良好的基础。教会学生应用整句成段法、镶嵌名句法、化虚为实法、巧于化用法、分类联想巧设喻法、花叶相宜巧映衬法、纵横交错巧排比法,加强学生平时的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8.
中国诗文有一种描写手法,古代批评家和修辞家似乎都没有拈出。宋祁《玉楼春》词有句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李渔《笠翁余集》卷八《窥词管见》第七则别抒己见,加以嘲笑:“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李渔同时人方中通《续陪》卷四《与张维四》那封信全是驳斥李渔的,虽然没有提名道姓;有一节引了“红杏  相似文献   

9.
学生A被传唤进办公室,原因是他总执迷不悟地认为“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名句中的“大约”和“的确”相互矛盾,有语病嫌疑。老师说:“我再告诉你一遍:并不矛盾。‘大约’有两个义项,一是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一是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中的‘大约’表估计,表推测,因为没有人说起过这件事,没有确凿的根据,只是估计。根据‘到现在终于没有见’这样的情况估计,孔乙己的确死了。”学生A掏出自己的作文  相似文献   

10.
1.意境、直抒胸臆、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诗中有画、色调、情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什么样的诗词才算有意境?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可见,所谓有意境关键是要写出作者自己的独特感受,以上名句,一个“闹”字写出了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一个“弄”字写出了诗人  相似文献   

11.
一位教育专家曾作过一个风趣的比喻:“作文中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颗‘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只‘萤火虫’!”翻阅北京、湖南、重庆等十多个省市的百余篇高考佳作,文章中可谓星光闪烁,异彩纷呈。这些文章或在绮丽修辞中独展魅力,或于哲理感悟中尽显智慧,或从诗词歌赋里巧借文采。一、善用修辞添魅力如果将文章比作一条小河,修辞就是这条河上的片片白帆;如果将文章比作一棵绿树,修辞就是这棵树上的朵朵红花。细细品味这些高考作文佳作,你会发现以下三种修辞闪出的光芒最为耀眼:一是生动美丽的比喻句。⑴如…  相似文献   

12.
王东玲 《考试》2009,(7):8-8
知识储备就是写作的宝库,高中生要能够充分地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写出令阅卷老师欣赏的文章需要做到三点:推陈出新,旧材新用;巧引诗文,增光添彩;妙用修辞,文采斐然。  相似文献   

13.
青春口哨     
编者推荐:用"口哨"串联诗与歌——前有《十不该》,中有杜牧《泊秦淮》,后有《童年》——"‘商女不知亡国恨’的下一句是什么"处在波谷最低点,"口哨把我拉向‘亡我’之途"。用杜牧诗中"亡国",引出"亡我"之感慨——行文流畅而有文采。  相似文献   

14.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虞世南《蝉》中有名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回《临江仙·柳絮》中有名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虞世南、曹雪芹的诗句启示我们思考“‘自远’与‘借力’”的问题。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张亚冰 《现代语文》2010,(6):127-128
俗话讲:“人靠衣裳马靠鞍。”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何永康教授曾幽默地说:“一篇文章出现‘月亮’最好不过;如没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出现‘数颗星星’也就不错。千千万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得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文采对于作文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怎样才能把作文打扮得漂漂亮亮清清爽爽文采飞扬呢?  相似文献   

16.
几个月前我曾经写过一篇题为《为无为》的“超短文”。写这一篇时,在我的心目中就有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问题。现在我想何不就把这篇超短文拿出来与读者见面,并对这篇超短文的思想略作一些发挥呢?这篇超短文不长,我把全文引在这里:“《老子》有一个‘为无为’的提法。对《老子》有一个误解,把他说的‘无为’与‘消极’联系在一起,认为《老子》主张‘消极无为’。其实整本《老子》的精神是积极的。它宣传积极地‘无为’。而积极地宣传‘无为’,本身就是‘为’之一种。‘为无为’用一句现在的话说,就是‘积极地不干预’,或‘积极的无为’。实行‘市场经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我借用"有我"这样一个诗学概念,一则因作文与做诗本来相通,二则是看了本期"名家出题"而生发的联想——套用《词话》所说:"‘有我’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文章的语言必须有鲜活的生命力,使读者从语言中能观看“景”,识别“人”,能感受“情”,领悟“意”。除此之外,文章的语言还必须讲究“文采”。记得某省语文高考阅卷组的一位组长曾经说过:“一篇作文,出现‘月亮’,最好不过;如果没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出现‘数颗星星’也不错;千千万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得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因此,你就要学习孟子的深刻,庄子的幽默,韩非的含蓄,从而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令自己的文章有韵味,呈现出“个性的美”。一句话,作文要锤炼语言,要讲究语言文字的修…  相似文献   

19.
坐在“第六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评委席上,看到台上一个个生龙活虎、英姿勃发的年轻选手,我不由回想起了自己当年参赛的情景。从选手到评委,这变化有些令人难以置信,又令人浮想联翩。1995年金秋“,首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在山西太原举行,我和眼前这些选手一样怀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情,带着初出茅庐的稚嫩前来参赛。连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这次大赛竟会成为我成长道路上的一次重要经历。记得那次我执教的篇目是《荷塘月色》,巧的是那天上午四节课中有三位选手讲《荷塘月色》,我是第一个。对于第一次…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班主任工作交流会上,我对“德”字的解剖引起了同行善意的笑声与思考。我说:“我不是专门研究文字的文字学家,但做了多年的班主任,使我对‘德’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单从字面上看,这个‘德’宁造得妙。偏旁为‘双人’,右上为‘十四’,叠加在一起乃有众人之意;右下为‘一心’,乃足根本之处——德育工作者理当一心一意、煞费苦心、独具匠心、巧施慧心、以心换心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与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