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一个注重社会本位、文化一元的中国,和一个注重个人本位、文化多元的美国,显然在文化背景、价值取向.民族心理等方西有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实际上也决定了中美两国的幼儿艺术教育有较大的差异。一、幼儿艺术教育的目的中国的幼儿艺术教育,更多地注意把教育结果当作目的来追求,注重艺术教育的政治、精神、道德和  相似文献   

2.
教育目的观举要教育目的根据什么来确定?长期以来,是教育理论上众说纷纭的一个问题。一般来讲可具体细分为个人本位论、人格本位论、文化本位论、生活本位论、伦理本位论、社会本位论。  相似文献   

3.
新建本科院校教育价值选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对象等4个角度探讨了教育价值选择问题,认为新建本科院校的教育价值选择应考虑"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统一,实科教育与博雅教育的统一,应用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以体现自身的教育质量与特色,保障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化本位的跨学科学习立足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我国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育人需求,是对本土化STEAM教育在文化意义层面的进一步发展。该文首先从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方法创新三方面阐述了文化本位的跨学科学习的内涵,然后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从分学科的文化融入、文理科内部跨学科的文化融入、文理交叉的跨学科的文化融入逐步深入地分析了文化融入学科教学的思路,再介绍了相关课程与广域课程两种文化本位的跨学科学习模式,最后就其中典型的广域课程模式的开发设计路径提出了金字塔模型及其应用的实例和相关保障措施,以期明晰STEAM教育本土化的方向,奠定文化本位的跨学科学习的理论基础,从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点     
<正>关于职业教育目的的矛盾关系在中外教育思想史上,因价值选择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职业教育目的观,这些目的观揭示了职业教育目的及其实践的两难矛盾,具体包括: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矛盾;职业本位与生活本位的矛盾;专业性与通识性的矛盾;永恒性与动态性的矛盾。以上职业教育目的的矛盾关系对当下的职业教育实践具有  相似文献   

6.
传承与发展文化是教育的基本职能。由于文化有泥沙俱存、金铜混杂的特性,决定了教育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学校教育依据一定的准则对文化进行甄选,将积极的文化因子纳入学校教育内容,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实现其传承优秀文化与培养人的目的。通常,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自觉性,这是确保教育目的顺利实现的基本  相似文献   

7.
学校质量是学校提供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学习成就与教育目的相符合的程度.学校质量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部分,对学校质量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常规的学校质量文化建设存在“绩效本位”和“学生本位”两种取向,需要在吸取两者优点的基础上,在质量领导文化、质量战略文化和质量保障文化三个维度上推进学校质量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具体考察中国当代社会发展、个体发展的现实状况,理性分析中国教育目的观发展的内在逻辑,论证“促进个体差异发展”这一教育命题的合理性。提出:“自由个性”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发展的理想形态的设计;促进个体差异发展是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强烈呼唤;发展个性独特性是当代中国人发展的现实追求;促进个体差异发展和发展个性独特性既是教育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的积极回应,更是教育自身逻辑发展的必然走向。通过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两个维度——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知识本位与生命本位的对比分析,论证促进个性发展是教育目的逻辑发展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9.
在世纪之初的文化论战中,有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激进派也好、国粹派也好,尽管他们各自对中国文化的去取态度截然不同,却都采取了民族本位的文化立场;他们援以决定去取的依据又都是西方本位的,亦即以西人之是非为是非,故而表面上截然对立的两大文化派别在内在理路上却完全一致。这种立场上以本民族为本位、是非观念上以西方为本位的文化理路是由中国近代以来救亡和启蒙的内在紧张决定的。学衡派遵循的文化理路则与上述两者截然不同。它在文化立场上是世界本位的,在文化真理的认定上亦超越了西方中心论的局限  相似文献   

10.
对个人本位目的论和社会本位目的论两种教育价值观,不同流派的教育思想家长期以来意见不一,争论不休,影响深远。教育目的的价值应尽最大可能使人的需要与社会的需要趋向一致,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教育目的的价值选择必须适应社会发展,使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在现实条件下达到完美的融合。教育目的的价值选择应遵循统一性原则和偏移性原则  相似文献   

11.
中等职业教育的文化课程教学一直是一个困扰中职教学改革的难题.在当今职业教育改革朝着就业导向和能力本位方向转轨的大潮中,中职教育中的文化课程如何按照能力本位课程现进行设计和实施值得研究.对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程的现状,文化课程的价值取向和目标,文化课程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和应培养的能力以及能力本位文化课程的结构、组织、内容与实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主旋律文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它是在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过程中曲折演进的。这是一个文化选择过程,它从单一的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本位文化取向走向在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文化观之间的平衡,从而使主旋律文学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3.
主旋律文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它是在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过程中曲折演进的。这是一个文化选择过程,它从单一的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本位文化取向走向在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文化观之间的平衡,从而使主旋律文学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4.
从能力本位走向人格本位所谓能力本位教育,是知识本位教育失败的产物,主要用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构建,它试图通过文化知识———科学知识———技术实践这一课程体系,培养出具有超凡能力的科学主体。事实上,要求职业学校通过2~3年的全日制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学生明确的职业能力,实际上是不可能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到:“科学与经济的发展只是人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一种外部表现形式”。作为直接作用于经济社会生活的职业技术教育,最终目的不是能力本位,而是人格本位。所谓人格本位,是一种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教育观,这种教育…  相似文献   

15.
“教育目的”是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教育活动的方向性的指导与最终归宿。而对于教育目的最终指向是“社会”还是“人”,其中就渗透了个人对于“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主要有“个人本位论”的教育价值取向与“社会本位论”的教育价值取向。本文从哲学层面分析了教育目的与价值取向的内涵,并对我国历史上存在的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观、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以及中间形式的教育目的观进行了梳理与反思。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依据当前我国的国情、“人”的发展要求以及教育的规律,我们应该确立培养“人”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文化的具体形态之一。文化制约、决定着教育的发展,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促进或阻碍作用。一、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与批判文化选择是文化发展和文化变迁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就文化系统自身而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国内外典型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分别对知识本位、能力本位和人格本位模式作了比较,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高职教育发展实际,指出了人格本位模式才是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18.
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能够反映出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和人的价值的认识。学生学业评价的价值取向,直接支配或决定着评价模式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初中语文学业测试评价逐渐从原本的知识本位、能力本位转向学生本位,突出教育的内在价值。本文重点探究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学业测试评价的发展导向和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9.
"教育目的"是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本文分析了"教育目的"内涵的变化,并对历史上存在的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观、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以及中间形式的教育目的观进行了反思,进而思考了厘定教育目的的主体问题.笔者认为,教育目的观的选择应坚持社会目的和个人目的二者和谐统一基础之上的有所取舍,就当前我国的国情和形势而言,我们的教育目的取向应更多地偏向社会目的.  相似文献   

20.
杜威的教育目的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产物,因此,杜威特别强调达成目的的手段—儿童中心。也就是说,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不存在一个“儿童本位”与“社会本位”之争的问题。因为“儿童本位”与“社会本位”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杜威以“反弹琵琶式”的论述求索教育目的,实则是希冀通过“更加民主”的教育去实现“更加民主”的社会这一旨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