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战胜了黑暗,迎来的却不是光明。小时候对于黑暗的恐惧,是铺天盖地汹涌而来的。那一刹那间,甚至绝望地感到自己将被淹没在可怕而无尽头的黑暗之中,毫无挣扎喘息的机会,便越陷越深,消失在诡笑着的黑暗之中……  相似文献   

2.
文章选取了三个自然与非自然意象:光明、黑暗与马车传说。光明象征着理想世界,黑暗象征着现实社会,马车传说与作者哈代的宿命观相联系。黑暗社会与作者的宿命观又是造成苔丝的个人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作者通过这两类三个意象表达了他反对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先进思想,以及对失身女性的深切同情。  相似文献   

3.
黑暗对于久居城市的人提起来是一种恐惧;光明对于久居山村的人提起来是一种望尘莫及的祈盼。光明在每个人心中的地位不一样:对某些人来说“不夜城”是他们的居所;而对于某些人来说是带着欣喜的爱恋……海伦·凯勒的黑暗,需要我们以盲聋哑的“特性”去接受;贝多芬的黑暗,需要我们以一位音乐家失去倾听大自然的双耳来感受……  相似文献   

4.
一在大地一片混沌与黑暗时,第一个被黎明惊醒的人,急切地奔走,用他简洁的语言告知人们关于光明的消息。然而.语言太苍白太无力,不能穿透时空,亦不足以表达他的渴望与激情。使他可以将整个生命包括热血传向宁静的远方。于是,他拿起了号角,吹奏出光明的声音,尽管每一声里,都有他纤细的血丝在飘飞……  相似文献   

5.
<正>一在大地一片混沌与黑暗时,第一个被黎明惊醒的人,急切地奔走,用他简洁的语言告知人们关于光明的消息。然而.语言太苍白太无力,不能穿透时空,亦不足以表达他的渴望与激情。使他可以将整个生命包括热血传向宁静的远方。于是,他拿起了号角,吹奏出光明的声音,尽管每一声里,都有他纤细的血丝在飘飞……  相似文献   

6.
《秋夜》这篇散文诗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的名篇。由于当时政治黑暗,不允许作者直抒胸臆,所以鲁迅便运用曲笔,采用象征手法,以大量暗示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思。他描绘了秋夜、枣树、小青虫、小粉红花等景物,展现出了光明与黑暗激烈搏斗的场景,赋予它们以不同的社会势力的人格化含义,从而表达了对黑暗统治势力强烈憎恶和英勇抗争,表达了对追求光明,不畏强敌的革命战士的无限崇敬和热情赞颂。  相似文献   

7.
《教育》2006,(23)
在盲人穆孟杰的人生字典里没有屈服,他的世界已经不再黑暗,灵魂的光明指引他和他的盲孩子走上了五彩之路,这条路无论多么艰难,他将会一直走下去。  相似文献   

8.
<正>神说:"命运不是答案,而是问题。答案,要由你们自已去找。"1在黑暗里,一个男子狂奔着,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这可怜的人啊!他并非追逐光明,而只是如耗子寻洞般逃离黑暗,逃离那如影随形的恐惧和苦痛。男子还是倒下了,被吞噬进无尽的黑暗中,化作一滩污水,恶气扑鼻。黑暗笑了,张开他长满了野猪獠牙的嘴。  相似文献   

9.
光与影     
光肯定不单单是为了黑暗而存在的,因为光也生长在光明的时刻。比如白昼时大地上飞舞的阳光,它就是光明中的光明。当然,大多的光是因了黑暗的存在而存在的,生长这样光明的物品有:蜡烛、油灯、马灯、电灯泡、灯笼、篝火等。月亮和星星无疑也是生长在黑暗中的光明,但它们可能是无意识地生长的,所以对待黑暗的态度也相对宽容些。月亮有  相似文献   

10.
光明和黑暗     
一个人来了来为光明作证那些为黑暗作证的人却早就来了一个人来了来为光明作证为黑暗作证的人却来了无数个对不起我当然按照数量来判断但我并不坚持他们就是黑暗他们不是黑暗但他们引起了黑暗他们不是黑暗但他们妨碍了光明【解读】这首诗选用了一系列在语义和情感上相互对立的词语 ,诗歌的意义就在语词构成的内在张力和语义的悖反中生发出来。“黑暗”和“光明”是贯穿本诗始终的一组相反相成的词语 ,反复出现 ,作为人生世相的阴影及其对立物的喻称 ,是本诗题旨关键所在。诗歌前三节还反复使用了另外几组对立性词语。第一节中分别对应于“光…  相似文献   

11.
王安忆的《启蒙时代》拥有明显的"成长"内涵,但小说不再以女性作为成长主体,而是将男性主人公的精神理性成长过程推至文本的前台。主人公成长的"废墟"境遇虽给了他们极大的自由,却也使他们的理性成长历程充满光明与黑暗频繁交替的坎坷。这其中,审父、叛父、回归父亲的曲折历程以及同代人彼此争辩、相互扶助的友谊成为影响他们成长的最重要的理性力量。  相似文献   

12.
    
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习惯光明。———题记  相似文献   

13.
    
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习惯光明。——题记  相似文献   

14.
声音     
秋色笼罩在宁静的泉水之上,也将他瘦瘦的身躯溶入一片寂寞之中。残月如刀,生生地撕裂了黑暗的缝隙,强塞入尘世之中。他就像这多余的月,入世,注定坎坷。初生的他,一落地,便注定了与光明隔了一条银河,只能在一片黑暗中摸索蜗行。可他也无疑是幸运的,上天在决定他悲惨一生的同时,又恩赐了一份额外的安慰,那,便是二胡。他执著于二胡的声音,于两弦中轻轻拉动他的渴望,他的追  相似文献   

15.
肖申克监狱里有两把锁,一把锁在牢门,一把锁在心门. 牢门之锁无法剥夺一个人的自由,因此,安迪·杜弗雷终能与圣华塔尼欧的碧海蓝天幸福相拥. 心门之锁却能将囚徒的心牢牢锁在一个冰封的暗室,使之渐渐麻木、冻结、畏光,渐渐失去对自由与光明的向往,失去人之为人的精神追求.因此,暴力与野蛮充斥狱中,知识与文明落荒而逃.当狱警为年迈的布鲁斯打开牢门之锁时,他的生命也走向了终结.置他于死地的不是梁上的那根绳索,而是牢门外铺天盖地的光明. 黑暗中他也许是一颗会发光的星,光明中他却成了最黯淡的石.那光明使他恐惧.布鲁斯如此,瑞德又何尝不是如此?  相似文献   

16.
断翅蝴蝶飞     
当自由被禁锢时,我渴望飞翔; 当欢乐被剥夺时,我依旧微笑; 每一种希望都是一种力量,每一种力量都推动我走向更远的远方。 ——題记 (一) 阳光冲破黑暗的黎明,一寸曙光照亮了一线天。光明就在这一刹那间降临,恩泽大地。 于是,山不再灰暗,而显青葱;水不再  相似文献   

17.
前年春天,我遇到了一场可怕的灾难。生活好像一下子失去了光明,陷入了无限的黑暗之中。我几乎绝望得不想活了。后来,在黑暗中我又重建希望。使我坚持着走过来的是那一个个热爱生命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责任的纤夫     
他毕生所倾心的,就在于对国人精神的反思.启悟中国人悟己之为奴.改造自己的国民性.使国人能够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为了承担这个责任.放年轻人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鲁迅“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他与黑暗苦斗,为光明苦争。  相似文献   

19.
迪塞尔传奇     
(一)“非典”病毒夜晚,大地被黑暗笼罩,罪恶将会产生。那是黑暗的天下。不过太阳依旧升起,对光明的期盼,照样存在于心。黑暗主宰雄霸天通过水幕电视,看着人类的城市,他用手指敲了敲水晶沙发的扶手,发出很清脆的声音,显得轻松又好听。他的脸被面具遮着,但依旧能  相似文献   

20.
四季的感动     
【作文试题】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如果让每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多好啊。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真正教会他们领略喧哗的快乐。”生活中,人们往往往会忽略那些看似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切,然而人们一旦失去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