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作文》2006,(3)
孔子有一位学生闵子骞,孔子曾赞扬他“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闵子骞少时丧母,父亲续娶后他又有了两个弟弟。闵子骞对继母十分孝敬,继母却很不喜欢他。一年冬天,继母给两个  相似文献   

2.
寒色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他问的是:"家,是什么?"家是什么,这是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目吗?和"我的志愿""我的母亲""我的暑假"同一等级。怎么会拿到这里来问一个自认为对"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早有体会的人?  相似文献   

3.
寒色(节选)     
<正>"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他问的是:"家,是什么?"家是什么,这不是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目吗?和"我的志愿""我的母亲""我的暑假"同一等级。怎么会拿到这里来问一个自认为对"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早有体会的人?  相似文献   

4.
<正>在夏季的一个雨天,有媒体在公交车上做了一项"雨天穿鞋"的调查,结果是:车上10名男性乘客中,8名穿着湿漉漉的皮鞋或球鞋,两人穿着凉鞋;9名女性乘客中,8人穿着凉鞋、拖鞋,只有一人穿着皮鞋。笔者在所居住的小城雨天也曾做过目测,发现大多数女市民穿着凉鞋、拖鞋在雨中行走,而大多数男市民则"勇敢"地穿着皮鞋……  相似文献   

5.
当秋天来临之时,池塘边的芦苇便戴上了白色的头冠,在秋风中沙沙作响。芦花一簇簇的,犹如一个鸡毛掸子,也好似公鸡的尾巴。在这芦花飘飞的季节,池塘被盖上了一层厚厚的"鸡绒被","鸡绒被"还不停地在水中打转。鱼虾在这个季节是特别高兴的,因为有了芦花这道美丽的屏障,它们就能躲过渔民的捕  相似文献   

6.
《当代学生》2012,(24):2
1953年3月,陕西长安皇甫村一间破庙里住进了一个"脚上穿着烂皮鞋,裤腿上满是泥点子,手里拿着哮喘喷雾器,没日没夜在村里和田里转"的人,平凡亲切得就像当地的一位老农。很多年后,当地乡民才知道原来这位在破庙里住着的人来这里之前是长安县的县委副书记;也是在很多年之后他们才知道,这位剃着光头、穿着对襟黑袄的人是在中国文坛上留过重要一笔的大作家——柳青。  相似文献   

7.
语言和文字被当作祛病疗疾的药物,这似乎不可理喻。殊不知,语文这味药的特别功效,曾在中华医疗史上大放异彩,尽显风流。名著治好疑难病春秋时代韩国士大夫闵子骞,太看重名利,以致于忧虑成疾。一个好端端的人,弄得面容枯槁,瘦骨嶙峋。无可奈何之际,取来孔老夫子的《论语》,认真拜读起来。这一读,茅塞顿开,精神焕发了。没过多少日子,闵子骞成了一个脸色红润,健康有为的人了。中医说:“心主神明”,人的精神状态正常,其生理功能正常;人的精神状态失常,其生理功能容易失常。《论  相似文献   

8.
小说《鞋》以及《西风芦花》是著名作家刘庆邦相继完成的两部短篇小说,因故事情节上的承接关系,《西风芦花》被视为是小说《鞋》的续篇。两篇小说实质上都围绕着一双布鞋展开,《鞋》中守明纳鞋时选择的"枣花"花型以及用心纳出的细密"针脚",完美地诠释了少女柔软细腻的爱情世界;时过境迁,《西风芦花》中的"我"和守明已是历尽人生的老人,可是那双一直留在身边守明的"布鞋"连同多年前的那份情感,却如同华北平原上的"芦花"一样美好动人,带给人无限的怀念与向往。  相似文献   

9.
从历代传世文献和石刻文献中辑出后秦姚氏羌人,并就其世系所涉史实略作考述,以期为后秦姚氏羌人及羌族历史文化等研究提供可靠材料。  相似文献   

10.
吴兴姚氏是汉唐之间江东地区颇具代表性的文化士族,为唐代江东四大士族之一。目前,学术界对其整体鲜有关注,更未见有关唐代吴兴姚氏入仕人数的统计成果。爬梳《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相关墓志铭,可知唐代吴兴姚氏的入仕人数为137人,表明吴兴姚氏是唐代的中等士族。  相似文献   

11.
正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写人的外貌时,常常犯愁,难以下笔。大部分同学都知道写人外貌有三个元素——身材、穿着、容貌。身材就是一个人的高矮胖瘦;穿着就是衣服裤子鞋子;容貌说得简单点儿就是头发、眉毛、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大部分同学将这些部位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往往将人物写成"克隆人"。小丽这样描写妈妈:"我的妈妈今年三十五岁了,个头不高,喜欢穿短短的裙子。她有一双大大的眼睛,一个高高的鼻子,一张小小  相似文献   

12.
芦花     
<正>"芦花没有什么看头。"清少纳言这样写过,而我独爱这个没有什么看头的芦花。在东京近郊,从洲崎到中川河口、江户河口之间,有一片芦洲。秋天的时候,从品川新桥之间的汽车窗口远远望去,沿洲崎向东海,茫茫的一片,就是芦花之雪。一天,由洲崎经过堤上向中川走去时,堤上的狗尾草开始是没膝高,渐渐地没了腰,最后混杂着芦苇的狗尾草没了人头,近在咫尺,什么也辨别不清。信步"沙沙"地走去,忽然撞上了什么,  相似文献   

13.
寒色     
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他问的是,"家,是什么?"家是什么,这不是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目吗?和"我的志愿""我的母亲""我的暑假"同一等级。怎么会拿到这里来问一个自认为对"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早有体会的人?问者的态度诚诚恳恳的,我也只能语焉不详蒙混过去。这么难的题啊。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大辞典》第一版1200页:“姚燮字梅伯,一字复庄。”依据可能是清宝山人蒋敦复的《例授文林郎即选知县姚君墓志铭》。实误。依据有:一、姚氏故乡的《镇海县志》和清代鄞县人董沛的《姚梅伯题任渭长人物》《姚复庄先生墓表》均称姚氏号复庄。二、姚燮次子景夔字拊仲,号小复。三、姚燮此号是有其独特来历的:道光二十三年夏,姚氏病入膏肓,多方医疗无效,后经人劝说,入宁波北郊玉清道院养病,一日,“恍惚中若有人告之者:‘多作绮语,当入无间狱,不独疾之不愈也!’”又有人说;其病是他“昵于情,入邪曲”之故也。姚燮原曾受过鄞县大梅山道人梅福的思想严重薰染,至此猛然悔悟,认为自己曾作《退红衫》《梅心雪》和《十洲寄语》等艳情之  相似文献   

15.
学校南面,有一个东西长达20千米的芦苇荡。在一个深秋的下午,我步行来到芦苇荡,随手折了一枝芦花穗,端详起来,在阳光的照耀下,我惊奇地发现:芦花穗是由一朵朵小芦花组成的,每一朵小芦花都像一把银色的小伞,又像一个耀眼的小太阳。在芦花的中心有一个细小的灰色花苞,它的周围有序地排列着一根根犹如蚕丝一样洁白的细丝,每条细丝周围缠绕着一团团毛茸茸的花絮。我小心翼翼地剥开了花苞,那里面藏着一粒褐色的种子,比芝麻还小许多呢!我想:芦花的种子一定也希望在其他需要它的地方发芽、生根,直至长成芦苇,最后开花、结籽的。于是,我轻轻把一朵朵…  相似文献   

16.
姚鼐的“阳刚阴柔”风格理论是对传统文学风格理论的一个总结和发展,同时又与西方的崇高、优美风格有诸多异曲同工之妙。文章从追源溯流及中西比照的纵横两个角度考察姚氏的风格理论,有助于进一步认清姚氏风格论的意义、价值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青铜一家,老老少少,将所有空闲都用在了芦花鞋的编织上。他们编织了一百零一双鞋。第一百零一双鞋是为青铜编的。青铜也应该有一双新的芦花鞋。葵花也要,妈妈说:“女孩家穿芦花鞋不好看。”妈妈要为葵花做一双好看的布棉鞋。接下来的日子里,青铜天天背着十几双芦花鞋到油麻地镇  相似文献   

18.
<正>南京江宁区铜井镇,有一个"神奇"的小村——秦桥村,据说这个村子里的孩子特别聪明,考试成绩总是比别村的孩子高出一大截。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考上中专"农转非"是很难的事,六十人的班级能考上三到五个就非常不容易了,而秦桥的孩子,十有六七都能考上,轰动一时。如今,每年高考,秦桥孩子的成绩依然非常突出。因此,聪明的秦桥村声名  相似文献   

19.
遇见地坑院     
王家祚 《地理教育》2021,(6):封2-封3
陕西关中腹地有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村落——柏社村,距今巳有一千六百年的发展史.有人这样形容它:"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柏社村蕴含着古老的穴居文化基因,它拥有的二百多 个地坑式窑洞,展示出一种生土建筑的分布状态和独树一帜的关中窑洞文化,从而享有"天下地窑第一村"和"生土建筑博物馆"之美誉,被列人中国传统村落名...  相似文献   

20.
记叙文写作除了记事,也常常写人.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特性.然而,在很多初中生的作文中,我们似乎看到了千篇一律的人物形象. 有这样一段描写人物外貌的文字:"他身材不高也不矮,不胖也不瘦,满头的黑发,眉毛下面嵌着一双大眼睛,嘴上面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身上穿着一套蓝色的运动服,脚穿一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