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与科学》2015,(6):91-96
以102名优秀运动员为被试,进行训练比赛满意感、心理疲劳和运动动机的测量,以检验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满意感与运动动机的关系以及心理疲劳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运动员训练比赛满意感与运动动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训练比赛满意感对运动动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体力/情感耗竭在运动员训练比赛满意感与运动动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运动负评价在训练比赛满意感与运动动机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可通过有效缓解与降低运动员的心理疲劳来提高训练比赛满意感对运动动机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在运动训练情境下,青少年排球教练员不同层次的领导行为对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影响,以及训练比赛满意感变量在其中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23名现役少体校排球运动员进行整群抽样调查,利用AMOS19.0对SEM进行验证。结果与结论 1)5个不同维度教练员领导行为与运动员心理疲劳、训练比赛满意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2)教练员领导行为不仅可以负向推测运动员心理疲劳,也可以正向预测训练比赛满意感;训练比赛满意感有效负向预测运动员心理疲劳。3)训练比赛满意感在教练员不同领导行为与运动员心理疲劳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吕晓昌  林琳 《体育学刊》2012,(3):104-109
考察我国皮划艇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的总体状况,探讨不同性别、年龄、训练年限、等级、团队凝聚力、教导方式的我国皮划艇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的各维度差异以及不同赛前情绪特征对我国皮划艇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皮划艇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的总体状况良好;不同赛前情绪特征的我国皮划艇运动员的部分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我国皮划艇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的部分维度能够预测他们的运动表现。  相似文献   

4.
考察大学生运动员完美主义与自尊和训练比赛满意感之间的关系.以186名大学生运动员为被试,进行完美主义、自尊和训练比赛满意感的测量.结果发现,运动员完美主义的个人标准维度与自尊和训练比赛满意感呈显著正相关,而运动员完美主义的反复思考、关注错误、知觉父母压力和知觉教练压力与自尊和训练比赛满意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运动员完美主义的个人标准对预测大学生运动员的自尊起到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反复思考和关注错误对预测大学生运动员的自尊起到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运动员完美主义的反复思考、关注错误和知觉教练压力对预测大学生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满意感起到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大学生运动员的完美主义在自尊的基础上对预测训练比赛满意感做出了新的贡献,可靠地解释了训练比赛满意感总方差的另5.6%.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在同一比赛情况下不同运动水平射击运动员脑α波各阶段熵值、中枢疲劳指数、中枢紧张度等相应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高级训练状态监控仪,对不同运动水平射击运动员脑α波各阶段熵值、中枢疲劳指数及中枢紧张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熵值是反映射击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运动水平更高的健将级运动员熵值更为稳定,不同运动水平运动员均值不存在差异性;(2)不同级别射击运动员中枢疲劳指数准备阶段、赛前阶段、赛后阶段呈现递增的趋势;(3)运动水平较低运动员赛前阶段中枢紧张度最高。  相似文献   

6.
刘双红 《冰雪运动》2010,32(5):70-74
为系统研究单板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出现的运动性心理疲劳现象,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项目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多数单板滑雪运动员在训练中均出现了心理疲劳现象。其中环境因素和训练因素是导致运动员产生心理疲劳的重要原因;而注意力疲劳、情绪不稳定则是心理疲劳的主要表现。为此,针对单板滑雪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包括科学训练、心理辅导和营养补充等应对措施,促使运动员恢复心理健康,从而提高训练质量。  相似文献   

7.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参加本届CUBA西南赛区比赛的12支女篮运动队队员进行运动性心理疲劳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从不同年级进行比较,运动负评价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在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耗竭两个维度上无显著性差异。从不同级别进行比较,一、二级运动员的成就感降低、运动负评价2个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在情绪/体力耗竭维度上无显著性差异。从训练的年限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建议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创新训练方式,提高趣味性,培养运动成就感与获得感,加强心理辅导,安排讲座,提供心理咨询,保障运动员拥有良好的心态。  相似文献   

8.
《湖北体育科技》2018,(7):657-658
随着我国花样游泳运动训练水平的日益提高,对花样游泳运动员的体能要求也随之增高。本文通过对花样游泳运动员基础体能训练进行研究,从专项视角出发,探讨和分析训练内容、训练原则和训练要求,建议教练科学采取分层训练,以提高花游运动员的基础体能,为运动员自身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技能类项目运动员心理疲劳的评价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建立技能类项目运动员心理疲劳的评价标准:第1步,选取技能类项目运动员381人,进行了心理疲劳和训练比赛满意感的测量.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心理疲劳可以解释训练比赛满意感总方差的35.30%.同时,根据优势分析的结果,使用标准分评价心理疲劳,并结合教练员、运动员的意见,参照前人的分类,将研究参与者分为无心理疲劳,轻度心理疲劳和严重心理疲劳3组.第2步,另取技能类项目运动员192名,以训练比赛满意感、运动动机以及自尊为效标,对上一步所建立的评价标准进行检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程度心理疲劳组在各个效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建立的标准可用来评价技能类项目运动员的心理疲劳.  相似文献   

10.
运动员的心理疲劳由于大多数情况下是隐蔽的、渐进的,很容易被忽视,若出现深度的心理疲劳,不仅影响比赛成绩,甚至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认为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复杂性与紧张性,训练内容的单调性,个性、情绪、注意品质等是引起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主要因素。提出采用肌肉神经放松训练、注意营养补充,注意力转移、沉思练习,表象训练、情绪转移与情绪调控等方法促进运动员体力、脑力和心理恢复,避免深度的心理疲劳的产生,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良好的心理优势和最佳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