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沈信生 《中华武术》2001,(12):29-29
本文说的武术动作语言,不是指拳谱或拳谱化的拳架动作的文字表达,而是指武术动作内涵本身所具备的那种无声的语言。就好比芭蕾舞等舞蹈是通过形体动作的舞蹈语言来表达某种意境、某种思想一样,它没有通过喉咙发出语言,但形体动作的一招一式就是语言。武术动作的语言同理,我们练的一拳一脚或一招一式,虽然没有声音,但有语言存在。一拳一脚就是语言,一招一式就是语言,每一个动作就是语言。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新编全国中学通用体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武术教材,具有动作少,内容精的特点,并且鲜明地突出了艺术性和技击性。同过去用的教材相比,有了很大改进。过去所采用的武术教材,往往都是套路太长、动作过多、学生苦于记忆,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在新编武术教材中、拳术上只有少年拳两套,分别包括八个和十二个动作;剑术和棍术也都只有十二个动作。这样就适应了中学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过去那种动作多、时间短、学生学得慢、忘得快的现象,因而容易收到实效。武术操中编进的仆步亮  相似文献   

3.
动作要领是体育“教法”中一个重要部分,是体育教师经常说到、用到的一个词汇,在很多体育教材中都用了很大篇幅来写“动作要领”。在武术教材中也存在同样情况,此外还有许多教材对“动作要点”进行描述,那么,“动作要领”与“动作要点”是否为同样的内容呢?两者之间有哪些区别与联系?在武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如何?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对武术动作的“要领”与“要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引言武术教学鉴于武术本身的特点,其动作方向、路线、结构是比较复杂的。为了达到教学予期目的,使学生掌握武术套路的方向、路线、步型、步法、手型、手法以及攻防的正确动作概念。首先,教师必须熟悉吃透教材的内容,运用正确的示范动作和形声并进的直观教学手段去调动,  相似文献   

5.
<正> 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开始实施了。在贯彻新大纲中,不少教师对如何完成各年级民族传统体育教材(以下简称武术教材)的教学任务感到为难。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体育教师没有受过武术系统训练,即便学过,也是短期突击。所以教师自身动作不规范,动作做出来不是“那个意思”,教起来怕出丑,因而感到为难。 我的体会是,如果能很好地掌握与运用武术教材“三先三后”的教法特点,还是可以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广东省4个地市20所中小学120名体育教师的武术教学能力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体育教师武术教学能力以教材分析能力、教案编写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技术动作讲解与示范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激发学生兴趣能力、纠正错误动作能力、因材施教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等9种能力为重要的教学能力。影响武术教学能力的重要因素为武术专业技术的掌握;提高武术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为武术专业技能培训以及自主式武术技能学习。  相似文献   

7.
武术教学中的“两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长期的武术教学实践中,我根据武术教学的特点,采用了“两结合”的方法,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一、练与想结合 武术教材以套路动作为主,不仅动作数量较多,而且在动作的方向、路线、节奏及身体姿势等技术要素方面变化复杂,与学生日常活动及其它体育教材的动作结构区别较大。武术教学时数有限,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重的教学任务,必须提高武术教学的效果才行。 练与想结合,是提高武术教学  相似文献   

8.
武术教学艺术是指依据武术的特点,师生紧密协作,充分利用教学环境中的一切条件,遵循武术自身发展规律、教学规律、武术美学规律,创造性的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最佳手段。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论述。一、武术教学内容的艺术武术教学内容本身具有艺术性。首先,从武术本身的特点看,武术是一种踢、打、摔、拿、跌等技击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传统体育项目。由此看出武术的主要特点是以攻与防动作为主  相似文献   

9.
小学武术教材编选了武术操和少年拳各一套,以及部分基本动作和组合动作,作为三至五年级的基本教材。小学武术教材的重点应是基本动作和组合动作,因为它们是学习套路的基础。在三、四年级的教材里,就已把五年级的少年拳(第一套)的部分动作拆出来,提前进行单个动作的教学,为教学套路动作打下基础。少年拳(第一套),虽然只有八个动作,但要做到套路连贯、动作准确、协调,也是比较难的。只要我们重视在三、四年级出现的基本动作和组合动作的教学,把少年拳第一套中的单个动作教好,成套动作是能够教好的。八个动作中有的是比较难的,要集中力量采用分解法和重复法  相似文献   

10.
<正> 武术,讲武之术,它根本的东西是“攻防”,离开了攻防就谈不上是“武术”。武术套路是由攻防实战动作所组成,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的假设性的攻防演练,不是象散手、推手那样的攻防实战。教学中,要使练习者通过形体动作充分表现出内在的精神来,就必须全面认识并深刻理解武术动作的攻防含义,这就是“攻防意识”的作用,失去了它,就体现不出武术的民族风格和运动特色。练习时如果没有目的,不了解动作的含义,也就不可能有较强的意识表现,动作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武术作为体育教材的同时,武术教学也落实到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课堂。但当前对武术教学的认识不足,研究不够,就高等学校来说,普遍存在着“武术课不好上”、“武术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在武术教学中,动作不准确、不规格的现象比较严重。为解决这个问题,高校广大体育教师应认真研究武术教学规范化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郭裔 《体育师友》2004,(3):9-10
中小学武术教材的特点是,动作少而精.讲求实效.艺术性和技击性较强。各年级武术教材的教学时数每学年只有4~5课时:日前一般来说学生的武术基础都比较差,要求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就需要精心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3.
根据武术运动的特点及技能形成的规律,了解运动员的心理变化,就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加速掌握提高动作技能,缩短动作技能形成的时间,达到预想的教学与训练效果等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表象训练法重视学生的视觉和动觉表象,高校武术教师应该充分应用表象训练法,促进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提高。本研究首先介绍了表象训练法的内涵及其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之后对高校武术教学中表象训练法应用的流程进行了阐述,并分别从武术套路基础训练、武术动作准确性、武术动作连贯性以及武术动作技能巩固几个方面对表象训练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武术     
G852.019 20025499浅谈掌握武术运动技术各阶段的心理特点〔刊,中,I〕/刘勇强,杨国才//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2.-20(1).-107-108参2(SJ)武术//技术//心理素质//训练分期//运动技能根据武术运动的特点及技能形成的规律,了解运动员的心理变化,就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加速掌握提高动作技能,缩短动作技能形成的时间,达到预想的教学与训练效果等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正> 在武术教学的实施中,先教什么,后教什么,武术教材的众多内容有什么内在联系,应该有个明确的观点和科学的安排,这就是武术教学的总体走向。一、武术教学以基本功和基本动作为基础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内容分肩臂练习、腿部练习、腰部练习、手型手法练习、步型步法练习、跳跃练习、平衡练习、扑滚练习等八大类。武术的套路练习都是由若干单个动作组成的,这些单个动作都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体现,如初级长拳第三路共32个动作组成,而这些动作都是以基本功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中融入安全教育的理念早已提出。武术课程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武术课程改革的步伐始终没有停止。武术项目本身具备的天然的安全教育属性,多样的防身自卫方法,丰富的基本功动作练习都能与安全技能所需要的能力很好的融合。武术课程融入安全教育,对进一步深化武术课程改革,探索武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体育教学中,武术以及一些其它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等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一直受到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喜爱。作为体育教材内容,这类教材主要包括武术的基本功、拳术、棍术、刀术、剑术等武术内容,以及举石担、拔河、踢毽子、秋千、摔跤、跳绳等民间体育项目。本讲分别就武术教材和民间体育教材的特性及其教学的有关要点,做一说明,并以此与广大体育教师朋友交换意见。一、民族传统体育教材的特性(一)武术武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渊远流长,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  相似文献   

19.
杨国庆 《体育与科学》2000,21(2):57-58,34
本文通过对体育系学生所学篮球和太极拳动作技能保持情况的测试和比较表明:篮球课所学24项主要技术动作的保持明显优于武术课所学24式太极拳技术动作的保持。进一步的分析说明,学习和练习的时间、运动技术动作本身的意义或目的性、学习过程中的及时强化和反馈、学习兴趣等因素是造成上述动作技能保持差异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还提出了改善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武术之美,一般认为是通过武术动作的姿势、劲力、节奏、传神和结构等来表现其独特的形式美,然而武术服饰本身所给予人的美感也绝对不能忽视。这就要求我们在欣赏武术技术动作的同时,更应从特定的武术服饰入手,来深入领略武术更深层的意义。武术服饰的美学特征与中国独特的哲学美学思想,以及由这种独特思想为基础所产生的直观感悟式的掌握世界的思维方式联系在一起,主要表现为"肥硕宽大之美""庄重威严之美""悬垂之美"和"飘逸之美",它是在表现一个浑然整体的人(文化形象),而不是视觉感官中的生理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