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正>为了系统总结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更加有效地开展验证实验与应用推广,2015年7月7-9日,"身体练习体验"研究团队15名成员在广州市增城区增城中学"邓若锋工作室"召开了团队成立一周年会议。勇于创新"身体练习体验"研究团队由邓若锋老师于2014年7月8日组建,旨在完善和推广"身体练习体验"理论,创建在"身体练习  相似文献   

2.
2019年1月2日,教育部正式发布《教育部关于批准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教师[2018]21号),"身体练习体验理论探索与实践"获得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为挖掘并发挥其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积极价值,并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交流、学习与研讨,现将其成果报告进行摘编刊发,以供广大读者了解相关理论,并熟悉教学成果成型过程及要义,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要使体育学习可持续发展,需让学生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1])。学生在身体练习行为表现、运动认知、心理感受的生成中,主要体现为"乐动会"([1])。学生在身体练习行为表现、运动认知、心理感受的生成中,主要体现为"乐动会"([2])。笔者以基层体育教研员的视角进行分析与探索,以抛砖引玉。一、形成发展学生的身体教育思维——让学生"乐"(一)存在问题一些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并不快乐,  相似文献   

4.
<正>从事体育教学工作5年以来,笔者对体育教学形成了既热爱而又充斥着疑惑的情感。爱在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发展,而疑惑是来自学生的"体育学习为何而学"的问题。近期拜读邓若锋老师的学术专著《身体练习体验探索》(简称"专著"),感觉豁然开朗,对自己在体育教学中形成的疑惑有柳暗花明之感,现将这种感悟呈现给广大同仁。一、教学中的疑惑:学生的体育学习为何而学(一)现象现象一:喜欢身体运动却不喜欢上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学校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课程,承担着发展身体的教育重任。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在学生先天遗传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以身体练习为表现形式的体育学习活动,形成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进而高效地掌握体育技能、知识和方法,培养人格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以达成课程目标。因此,在认识和理解"目标引领内容"时,以积极身体练习体验为认识基础,分析学生获得积极身体练习体验的体育学习动因,探讨"目标引领内容"的真正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担任深圳市龙岗区体育研修员近5年来,在思考如何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质量,切实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探索之路上,有幸接触到了邓若锋老师的身体练习体验理论,经学习、思考与领悟,将身体练习体验的行为表现、认知活动、心理感受作为体育教学的基本变量([1]),以"让学生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提出了"一模三化"体育课堂教改模式,"一模"即单元设计"学、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对《身体练习体验探索》一书(文中简称"专著")进行了三个月的研读,几经学习、讨论与思考,感受颇深。"专著"全书分8章39节,共44万字。沿着"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再到理论"的探索过程,从分析体育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入手,明确体育教学实践需要,以"身体体验"的哲学思想、"具身认知"的科学理论、"教育需要"的经验常识,建立体育教学的身体练习体验学术基础,形成身体练习体验的体育教学,进而构建身体练习  相似文献   

8.
《体育师友》2018,(1):61-63
从小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现状入手,针对当前小学生自主锻炼意识淡薄,锻炼习惯难以形成等实际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学生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为目的,以小学生体育锻炼的行为表现、运动认知、心理感受为研究变量,进行基于身体练习体验理论的小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养成研究。对强化体育课与课外体育锻炼相结合和对小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养成,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学校体育》2009年第8期"练习三级跳远巧用体操垫"一文,针对三级跳远技术的教学环环相扣,由浅入深,较为合理。但笔者认为个别环节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并做了进一步的说明,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0.
索静林 《桥牌》2011,(10):17-17
2011年“双登杯”全国桥牌锦标赛于8月26日-9月4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比赛设立了13个项目,为北京的广大业余桥牌爱好者提供了充分参与的机会,是北京业余桥牌爱好者的节日。  相似文献   

11.
<正>目标是射击、攻击或寻求的对象;想要达到的境界或标准~([1])。对于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来说,如何认识和理解课程目标性质,分清不同层面的课程学习目标,通过有效手段达成目标,这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然而,在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很多一线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认识不清、定位不准、分层不当,觉得"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目标犹如一个美丽的气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体验”的角度,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对个体休闲体育行为的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足半数的参与者从“体验”的角度来理解休闲体育的“自由”内涵;(2)从体验的自由感看,只有24%的参与者享受着高水平的快乐体验;(3)从体验的效应水平看,参与者在休闲体育中能够自我放松,但自我发展还不够;(4)以人为本的休闲体育注重的是精神的体验,倡导的是主体性、个性化的运动理念。  相似文献   

13.
<正>身体练习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下简称体育课)的主要手段,各种身体练习搭配组合,形成体育课的基本结构与教学进程。体育课身体练习的构成有其自身规律,深入探寻和归纳这些身体练习的构成规律,并自觉运用这些规律指导体育课的练习设计,对于强化体育课和提高体育课质量,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本文借  相似文献   

14.
海笑 《中国排球》2014,(10):94-99
几乎每个男人都有战争梦想,当然在和平时期,大多数人的战争情绪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那就是首先自己得无敌、不死、免伤害。现在,“旅行管家”,为你定制“俄罗斯战争游戏主题游”,帮你梦想成真。  相似文献   

15.
第6届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乒乓球比赛,于1994年9月5日至9月8日在我国首都北京国奥中心综合馆举行。 本届运动会乒乓球比赛有22个国家和地区的145名男女运动员参赛。他们中有奥运会的冠军,有历届“远南”运动会的佼佼者,可谓强手如林,是“远南”运动会乒乓球比赛历史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一次盛会。我国乒乓球队共由35名选手组成。其中有27名男女运动员、7名教练员和1名工作人员。这些来自12个省、市、自治区的选手参加了男子团体TT_3、TT_5、TT_8、TT_9、TT_(10)5个级别,男子单打TT_3、TT_5、TT_7、TT_8、TT_9、TT_(10)6个级别,女子团体、女子单打TT_5、TT_8、TT_9、TT_(10)各4个级别的比赛以及男女TT_1-TT_5、TT_6-TT_(10)的公开赛。在全部27个比赛项目中,中国队战绩辉煌,共摘取了13枚金牌、10枚银牌、9枚铜牌。其它金牌得主分别是:韩国8枚、中国台北3枚、日本2枚、香港  相似文献   

16.
美国科研人员和教练员认为,游泳的力量应由臀部发力,使力量传递到手。在自由泳技术中较早采用臀部滚动,将力传递到上身、手臂、手,也就是在划手、打腿时身体协调一致。为发展运动员的这种能力而采取的身体练习,即身体的“核心力量”练习。在以往的训练中,由于训练手段的单一,运动员的协调性不能很好的得到发展,而阻碍运动员技术的掌握和提高。因此,我们认为,在年龄组运动员中应较早采用一定的训练手段发展身体的核心力量对于正确的掌握技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观察使用计算机追踪任务探讨任务性质、观察学习和身体练习比例对运动技能学习的影响。72名受试划分为开放性任务学习组和封闭性任务学习组,然后再根据观察学习+身体练习比例将受试随机分为25%观察学习+75%身体练习组、50%观察学习+50%身体练习组、以及75%观察学习+25%身体练习组,进行为期3 d的计算机追踪任务学习。第3 d学习结束后,对所有受试进行即刻测试2、4 h后保持测试和迁移测试。结果显示:对于封闭性任务技能学习而言,50%观察学习+50%身体练习的比例所获得的学习效果好于25%观察学习+75%身体练习的比例和75%观察学习+25%身体练习的比例;对于开放性任务技能学习而言,25%观察学习+75%身体练习的比例所获得的学习效果好于75%观察学习+25%身体练习的比例;使用相同比例条件下,封闭性任务技能的学习效果好于开放性任务技能。  相似文献   

18.
19.
汪俊 《网球天地》2011,(6):106-106
步骤1.原地。“送”球练习 把球放在距离左脚外“半拍”的地面上。右手持拍“立”在球的正后方紧靠球,左手指向前下方,转体带动球拍向前上方“送”出,并同时将球“送”向“空中”。送球不断过网后,再逐步移向底线。  相似文献   

20.
海笑 《中国排球》2014,(11):110-113
接上回,第三天活动的那道“硬菜”的确让团队成员叫爽,即便是第二天很不情愿地离开被窝参加接下来的活动。每当想起在国内根本场面,机枪扫射的尖叫声,坦克从身边经过的轰鸣声。顿时,疲劳感逐渐消散,热血沸腾的情绪让我们强烈地期待第四天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