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在该书出版前,曾由茅盾的夫人孔德沚抄录一份,将抄稿付排,而将茅盾的手稿保存起来。《子夜》本以《夕阳》之名在一九三一年一月十日出版的《小说月报》第二十二卷第一号上发表,但因该期《小说月报》出版延期,以致在“一·二八”淞沪战争中,连同出版《小说月报》的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被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的炮火所毁。这样,孔德沚不得不又抄了一份付排,而茅盾所写的手稿仍旧保留了下来。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上海沦于敌手。茅盾在举家离沪前夕,把《子夜》的手稿交给他的二叔父沈永钦(字仲襄)老先生保存。沈永钦老先生当时…  相似文献   

2.
一、把拼,译成汉宇(本皿共什3分)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yang_面在灯光中Pi“_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y兔_扬顿cu七_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痛jl_的文字。二、城充(本一共计11分) (一)《白杨礼赞》这个题目的意思是_____,作者茅盾的原名是_。 (二)毛泽东同志在《》中说:“有许多东西,只要我们对它陷入盲目性,缺乏自觉性,就可能成为我们的包袱,成为我们的负担。” (三)鲁迅原名,出生于省县。鲁迅写的《孔乙己》选自小说集《》· (四)《太阳的光辉》的作者…  相似文献   

3.
茅盾是公认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作家,同时他也是堪与鲁迅媲美的短篇小说作家。在新发现的鲁迅与斯诺谈话记录手稿中,斯诺问鲁迅“最好的短篇小说家是谁?”,鲁迅就说是“茅盾、丁玲……”。1980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上下两册)收入茅盾短篇小说作品51篇,约56.8万字。198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全集》第八卷(小说八集)、第九卷(小说九集)收入茅盾短篇小说作品54篇,新收入的作品是《自杀》、《泥泞》和《牯岭之秋》三篇,约4.7万字,加上原有的作品,茅盾短篇小说的总字数约为61.5万字。  相似文献   

4.
你知道吗     
茅盾别名的由来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的别名,一九二七年九月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时开始使用。关于这个别名的由来,作者在《蚀》的后记中有一段说明:“我为什么取“矛盾”二字作为笔名?好象是随手拈来,然而也不尽然。“五四”以后,我接触的人和事一天一天多而且复杂,同时也逐渐理解到那时渐成为流行语的“矛盾”一词的实际;1927年上半年我在武汉又经历了较前更深更广的生活,不但看到了更多的革命与反革命的矛盾,也看到了革命阵营内部的矛盾,尤其清楚地认识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这大变动时代的矛盾,而且,自然也不会不看到我自己生活上,思想中也有很大的矛盾。但是,那时侯,我又看到有不少人们思想上实在有矛盾,甚至言行也有  相似文献   

5.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取学名周树人,鲁迅是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时始用的笔名。鲁迅好友许寿裳曾于1920年年底当面向鲁迅问过"鲁迅"这一笔名的寓意。鲁迅的答复是:"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相似文献   

6.
《春蚕》是我国三十年代艺术画廓中的一件珍品,它的作者茅盾则是我国老一辈最优秀的作家之一。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一九二八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时用的笔名。茅盾早在“五四”前夕就开始了文学活动。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即是五四文学革命的积极参加者和倡导者。一九二一年他和叶圣陶、郑振铎等人组织了我国最早的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同时还主持了《小说月报》的全面革新工作,使它成为“五四”  相似文献   

7.
鲁迅——一九一八年四月《新青年》杂志发表了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作者署名“鲁迅”,这是周树人第一次使用这个笔名。一九二0年底,他曾向青年时代的同窗好友许寿裳解释过笔名的来历:(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乳名文豹。郭沫若是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人,他曾对日本留学时的同学范允藏说过:“我的名字‘沫若’是由我故乡的两条河沫水和若水合拢来的。”  相似文献   

8.
三位文学巨匠的笔名鲁迅、郭沫若、茅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三位文学巨匠。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纵观其笔名,曾超过百个。鲁迅是他1918年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尔后凡作以此名为多,何以用此笔名,他自释有三条...  相似文献   

9.
茅盾     
茅盾原名沈德鸿,又名沈雁冰。一八九六年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巨大成就的革命作家。中学毕业后进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到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一九一七年开始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生杂志》上发表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方面的文章,一九二○年参加《小说月报》的革新工作。一九二一年和郑振铎、叶圣陶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并负责主编《小说月报》。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许多文学论文,并翻译了不少外国进步作品。他早期的文学主张是“为人生”。  相似文献   

10.
说明:一、本资料收集了1987—1988年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二、本索引按专题汇编:(一)茅盾研究总论;(二)茅盾思想研究;(三)茅盾生平研究;(四)茅盾作品研究(包括总论、小说、诗歌、散文、杂文、书信;茅盾佚文研究)。  相似文献   

11.
茅盾简介:茅盾(1896~1981)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原人。现实主义作家和革命文学家,我国进步文化的先驱者,1921年起担任《小说月报》的主编,致力于文学批评和译注工作。1927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幻灭》开始使用笔名“茅盾”。主要作品有中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1958年,发表文学评论著作《夜读偶记——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及其他》。建国后,—曾担任文化部长,并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毕生从事革命文学事业,为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  相似文献   

12.
章宇 《阅读与鉴赏》2005,20(7):63-64
茅盾先生20年代末流亡日本期间,曾写过一批散文。其中发表于1929年2月10日《小说月报》第20卷的是一篇不足700字的随笔《卖豆腐的哨子》。  相似文献   

13.
一、语文知识:(8分) (一)填空:(4分) 1、古代的“疏”是________的一种公文。 2、“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这句话出自南朝梁文学理论耘评家_所著的《》。 3、《六国论》的作者是__代的_____。他和他的儿子______一___、__,后人并称他们为“三苏”。 4、茅盾原名______。我们己学过他的两篇著名散文是《》和《》。《》是他长篇小说的代表作。 (二)请将下列加点的字的声毋、偏旁和笔画数填入表中:(4分)┌────┬──┬──┬──┐│加点的字│声母│偏旁│几画│├────┼──┼──┼──┤│黑魅脏 │ │ │ ││ …  相似文献   

14.
徐季子同志《茅盾的〈鲁迅论〉》一文曾说到:“茅盾写《鲁迅论》的时候,这两位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还不曾见过面……。”这话与事实是有出入的。茅盾的《鲁迅论》作于一九二七年十月三十日,而前此一年,亦即一九二六年的八月三十日,鲁迅与茅盾就已经晤面了。这在《鲁迅日记》里有明确记载。茅盾在他的回忆录《创作生涯的开始》里也写道:和鲁迅“第一次见面是一年前(指1926年——笔者)他去厦门大学路过上海的时候,郑振铎在消闲别墅“请鲁迅吃饭,我是陪客之一”。查《鲁迅日记》可知,同席者还有郑振铎、胡愈之、朱自清、刘大白、叶圣陶、陈望道、夏丐尊、孙福熙等人。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一三年四月出版的《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的“卷首”发表了署名“周逴”的一篇文言小说《怀旧》,编者在小说后面加了赞赏的评语:“曾见青年人才解握管,便讲词章,卒致满纸饾饤,无有是处,极宜以此等文字药之。”这“周逴”便是鲁迅,加评语赞扬的人则是《小说月报》的主编恽铁樵。当时,鲁迅虽然早在日本发表了不少著译,但在国内文坛毕竟是默默无闻的。所以,恽铁樵对这  相似文献   

16.
[例题1]以“对社会、对人生进行严肃的探索”为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可适当加字或减字)。在《彷徨》和《幻灭》的书前,鲁迅和茅盾不约而同地录下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这并非偶然,因为他们都力图通过自己的小说对社会、人生进行严肃的探索。答案一:对社会、对人生进行严肃的探索,鲁迅和茅盾在《彷徨》和《幻灭》的书前不约而同地录下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这并非偶然。  相似文献   

17.
一、本索引收集1986年至1987年(总第21期至28期)本刊(人文科学版)文章,1987年开始为国内公开发行。 二、本索引按以下专题汇编: (一)现代文学研究;(二)纪念鲁迅逝世五十周年专辑;(三)茅盾研究;(三)纪念陈英士烈士殉难七十周年;(四)古代文学研究;(五)外国文学研究;(六)语言学、文字学研究;(七)写作学、文艺学研究;(八)哲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九)政治、科学  相似文献   

18.
茅盾于1920年底到1922年间担任《小说月报》的主编。本文对这一时期《小说月报》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进行了分析,由此对作为主编茅盾于新文学上的贡献及缺憾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9.
《子夜》是“五四”以来继鲁迅《阿Q正传》之后,又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巨著。《子夜》出版于一九三三年一月,反映的是一九三○年五月至七月的历史现实。关于茅盾写《子夜》的主要意图,作者在《子夜是怎样写成的》一文中说: “……这样一部小说,当然提出了许多问题,但我所要回答的,只是一个问题:即是回答了托派;中国并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当时他们(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出路’是两条:(一)投降帝国主义,走向买办化;(二)与封建势力妥协。他们终于走了这两条路。”  相似文献   

20.
过去的一些文学史书说《小说月报》是文学研究会的机关刊物。这不完全合乎史实。茅盾在《我走过的道路》中回忆《小说月报》革新前后的情况说:“事实上,它始终是商务印书馆的刊物;如果《小说月报》的言论为商务印书馆董事会中的守旧派所不能容忍时,商务当局就要横加干涉。”从此有的现代文学研究者又把《小说月报》说成和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