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无论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义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释为实践唯物主义,或者是把它看做是超越唯心和唯物的实践哲学,物质范畴都是不可回避的.对物质范畴的规定实际上是以浓缩的形式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因此,只有把实践引入物质观,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创生物质观.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90年代学术界对实践范畴在马克思哲学总体特征中部分问题的争论进行了梳理,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命名、研究对象、性质、功能四个方面,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学术观点,并大胆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实践唯物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哲学争论中形成的理论成果之一,是当代中国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理论热点。一些学者提出"实践唯物主义"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称谓更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和精神。本文就此对实践唯物主义在的本体论方面理解的混乱与辩证法的矛盾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两种哲学体系应该以相互融合、不断创新的思路展开并使之不断完善,形成名副其实的新体系。这样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通常是把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作相互对立的理解,本文在对本体论的含义作初步分析后。结合自己对物质和实践的关系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的理解,认为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是一致的.它们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之中。当本体在“本原”意义上使用时,作为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精神本体论相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当本体在“本质”意义上使用时,作为“新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相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  相似文献   

5.
6.
哲学的本体追问根植于人类思维的至上性和人的形而上学本性,是任何哲学形态都不能回避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合理模式为实践本体论,是本体自身历史演化的结果,是对物质本体论的超越。它是对属人世界进行本体的产物,克服了传统本体论的封闭性和思辨性。它的确立对人类确立安身立命的最高准则,对确保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实践唯物主久的逻辑自治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实践论提出了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但对于实践论是属于"实践本体论"或"实践一元论",还是属于马克思哲学即实践唯物主义,历来还存在争议.文章试从毛泽东实践论中对实践的阐述和实践唯物主义的特点,以及实践本体论的荒谬三个方面来论述实践论的实践唯物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了哲学本体论的历史命运,指出传统哲学本体论已经终结,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没有独立的哲学本体论,但它科学地回答了传统哲学本体论提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实践本体论否定一般唯物主义,否定辩证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仅局限于历史观,就从根本上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重视实践,给实践的内涵、地位和作用以科学说明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就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中,而不在它们之上或之外.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探讨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两次超越,试图对马克思的实践唯物观的新问题加以研究,而不寄希望于仅仅从重复经典作家的原有见解中寻找解决之道。在考察历史中确定实践的本质,同时又说实践进一步规定了历史。希望通过当代视野的马克思主义的交往观,从世界普遍交往的高度,探讨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实践观。  相似文献   

10.
列宁的物质定义是在20世纪初对俄国马赫主义的批判中产生的。物质定义划清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物质定义划清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界限,坚持了辨汪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认识论。  相似文献   

11.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对于文化和政治的看法令世人瞩目,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历史性要素在实践哲学中的运用。葛兰西用实践哲学代替马克思主义,视它为一种绝对的历史主义。这种历史主义不仅通过马克思吸收了德国历史主义的传统,也容纳了克罗齐绝对历史主义的精髓。葛兰西以建构历史的方式来沟通理论与实践,使之成为一个连续的同一体。他同样擅长运用历史建构中形成的历史性力量,例如:从历史之具体性中激发的想象力;在历史与逻辑一致性建构中生成的推断力;由历史与现在、未来沟通中形成的意志力。葛兰西运用这些历史性力量时的深刻自觉,令实践哲学表现出有别于西方哲学传统的卓越的实践能力和深远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一个重要范畴,探讨它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产生作用的机制,分析"需要"在方法论上的重大意义,对全面认识和理解唯物史观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旧唯物主义所坚持的本原本体论的思维方式,缺乏实证科学的有效论证,具有先验主义色彩。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从其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激烈地反对旧唯物主义的抽象物质观,认为世界的物质性是随着人的实践的深化和主体性的发展而不断展现的动态过程;从而实现了对传统的终极意义上的本体论的改造,是唯物主义从传统形态进入现代形态的一个历史性转折。  相似文献   

14.
表示时间的词或结构也可以表示条件,这在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以及英语中都有所反映。时间范畴到条件范畴的映射是人类语言演变的共性。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探析太极拳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进一步探析中国传统哲学对太极拳基础理论与实践的认识.太极阴阳学对太极拳的产生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是太极拳哲理思维的基础.太极拳是一种自然规律形成于客观社会中的文化现象,太极拳的作用在于全面地促进人的身体、思想、精神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精髓与需要。中国传统哲学与太极拳的关系,有很多东西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哲学家在探讨本原论问题时,从一开始就与美学本体论问题纠结在一起.西方哲学与美学本体论的错位经历了古代的历史遮蔽与混淆、近代的历史游离与困惑、现代的历史反思与还原三个时期.历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错位就在于唯心主义哲学对唯物主义美学的遮蔽,在于将美学的感性存在第一性误解为哲学的物质存在第一性.“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与美学基本问题及其本体论的交错;审美的“感性存在”就是哲学的唯物存在;美学的“唯心主义”(精神实体)就是哲学的“唯物主义”(感性存在).极端的唯名论属于美学范畴,极端的唯实论属于哲学范畴,而温和的唯名论与温和的唯实论及其调和论使得哲学与美学进一步混淆.在整个西方哲学史和美学史的复式历程中,哲学学科在研究辩证思维规律而在美学的对象中为自己寻找丰富的材料时,或美学在考查原始经验而把思想和意识带回到它们的起源上去时,往往越俎代庖——成为“哲学帝国主义”或“美学帝国主义”,从而造成了唯心主义哲学与唯物主义美学的历史错位.  相似文献   

17.
柯尔施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通过其实践哲学建构起来的,而葛兰西的意识形态理论则是通过其霸权理论建立起来的,他们二人又都是以对哲学问题(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探讨来完成意识形态理论的建构工作的。因此,哲学、实践与“霸权”是他们的意识形态理论基本范畴。正是从这些基本范畴出发,他们在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进行重新解读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意识形态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实践哲学”及其“转型”和“文化霸权”及其相关问题。在前一个领域,主要讨论的是意识形态理论的视角问题,而后一个领域则主要讨论的是他们的意识形态理论所要关注的核心话题。  相似文献   

18.
实践哲学的课程改革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反映了西方课程现代化改革中的社会矛盾和道德危机,在理论资源上受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彼得斯的知识伦理学和罗尔斯的社会正义论的影响。实践哲学的课程改革理论主张把课程改革作为伦理政治实践;课程改革是在实践理性指导下的集体的审议活动;课程改革的方式是一种审议的活动;课程改革需要就课程改革的目的作出集体审议。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谦 《教学与研究》2005,1(6):40-45
当代发展观经过了由"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后者把一切人的最大化的全面发展视为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和终极目标.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以人为本"发展观的哲学根据.要理解这一点,必须在理论上完整准确地理解唯物史观的出发点,要完整准确把握物质生产活动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20.
范畴指事物在认知中的归类,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范畴化是人类在形形色色的事物中看到相似性,并依据这种相似对事物进行分类,进而形成某一概念的非任意的心理过程。范畴化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范畴理论经历了经典理论和原型范畴理论时期。“家族相似”是范畴化理论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深化了人们对范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