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一、对评价及其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评价是主体在事实基础上对客体的价值所作的观念性的判断活动。因此,评价是价值判断主体在先有的价值观念和价值目标引导下所进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目标在评价活动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对评价及其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评价是主体在事实基础上对客体的价值所作的观念性的判断活动。因此,评价是价值判断主体在先有的价值观念和价值目标引导下所进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目标在评价活动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一般来说,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就会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人们对评价活动的展开深深根植于对评价对象的认识之中。另外,从人类的活动序列来看,评价是更为接近实践活动的认识活动,其强烈的实践指向性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课堂教学评价则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收集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信息、衡量和判断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从而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的一个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和谐文化,是一种融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价值评价为一体的价值观念体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西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构成了和谐文化的传统文化渊源和资源、构建和谐文化的现实条件和现实需要。要通过构建新的和谐文化体系、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华和批判地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来构建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成立已90年,其自身建设的过程,就是一个政党文化积淀、政党文化建构的过程,也是不断追求、实现价值领导的过程。党建文化是在党的建设过程中,以党员为主体,在完成党章所赋予的基本任务的实践中,培育形成并体现政党特征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组织心理、行为规范及其活动结果的总和。价值领导是指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念营造育人文化,使团队形成价值认同、价值信奉和价值践行,从而实现组织目的与愿景的领导行为。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各种价值观念及其文化意识形态互相碰撞、排斥和融合,给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带来极大挑战。价值澄清理论,它致力于解决价值困扰的问题,教给学生澄清自己价值的技巧与自我评价、选择能力,对当前多元文化下如何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校园纪念日文化活动及其特点校园纪念日文化活动是指在较重大的节日期间,由学校组织,以学生为主体,以节日为载体,以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以具有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由学生参与的系列文化活动以及通过活动所反映出来的校园文化理念、师生的价值观念等。马斯洛的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向现代化发展进程中 ,文化变革对各社会群体所形成心理压力形式和压力总量是不同的 ,同样文化变革对成年人群体仅造成新的顺应时间延长 ,而对青少年群体则可造成新的心理顺应困难 ,使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形成心理症候群。价值冲突压力是文化变革压力的核心内容 ,也是造成青少年心理顺应困难的主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 ,人们的价值观念正在由传统价值观念向现代化价值观念转变 ,传统价值取向是以谋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为人生价值主旋律 ,从这一主旋律出发 ,提倡群体意识、顺从诚敬意识 ,构成了传统伦理道德中宝贵的精神财富 ,但这种…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一个事实世界,也是一个价值世界。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教学价值问题的研究经历了潜隐化、明朗化、深入化三个阶段,在教学价值概念界定、价值分类与构成、价值观念、价值实现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课程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一个分支,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搜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课程评价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价值判断要求在事实描述的基础上,体现评价者的价值观念和主观愿望,不同的评价主体因其自身的需要和观念的不同对同一事物或活动会产生不同的判断。美国课程评价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00多年来,课程评价从简单到完善,模式从  相似文献   

10.
传播主体对新闻事实的选择,是最终形成报道的关键。新闻传播行为在道德意义上的本质表现如何,突出体现在所选择的新闻事实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要求;社会对新闻传播活动如何进行道德掌握,这又必然要重视对新闻事实选择行为及其对象作出道德评价。社会、他人和传播主体的这种道德评价,决定着新闻媒体广布于社会公众的新闻事实信息的道德价值的有无和大小。  相似文献   

11.
论高等教育的四元结构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文化的视角看 ,高等教育发展过程是一个价值观念变迁的过程。高等教育价值观念变化是由于参与高等教育活动的行动主体互动的结果。高等教育活动由四个基本的社会行动者参加 ,它们都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诉求 ,构成了高等教育行动的四元 ,它们是大学、国家、社会、个人。在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时期他们的相互地位也不同 ,从而使高等教育表现不同特色。四元互动构成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模型 ,这就是四元结构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受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和手段特别是价值与事实相分离的二元分析方法的影响,公共政策教学中存在着重价值选择、轻事实分析,重说理恩辩、轻模型技术的倾向,以致对公共政策解释力度的缺乏而影响教学效果。本文对政策制定、政策评价和政策选择等核心政策活动进行模型分析和博弈论解读,以求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公共政策教学的难点与困境。  相似文献   

13.
正确评价大学生的价值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从价值取向、价值评价、价值选择和价值创造等方面论述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认为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的主流是好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并提出正确评价大学生价值观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相互激荡,给人们的价值选择带来极大困惑。但是,传统德育无视这一点仍以理论说教、知识灌输等方式展开,容易使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影响德育效果。价值澄清理论是美国上世纪60年代广泛流传的德育理论,它批判了灌输式传统德育模式,强调个人自由价值选择,将德育重点放到价值澄清上,对当代德育活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并且对其思想品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网络环境下的海量信息、文化间的交叉传播,也使学校德育面对着一个与以往不同的、多元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并存的德育环境。学校德育如何针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掌握主动权,是德育理论研究和实践面临的迫切任务。面对青少年学生在价值判断和道德观念上的量变,以及由网络延伸所导致的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上的质变,学校德育不能只以传播知识的身份立足,而必须以培养学生自身的道德判断、分析评价、选择和创造力为目标,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学生审慎思考和理性选择的道德能力,把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教育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选择和自主构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对空间导向设计价值体系的观察与描述是形成中肯设计批评的基石,这里的"批评"既包括判断,也包括评价。任何设计活动其实都是一个事实和价值的综合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价值为事实的真假判断提供了意义,也规划了设计活动的目标趋向。空间导向设计的功能价值是一种见之于细节的价值,要做到形态完美"契合"行为则需要细致分析"人"和真正理解"人"。导向媒介的审美价值是源于"问路"和"指路"关系属性的产物。空间导向设计作为公共设施设计,除了"功能"和"审美"之外,还需要更高层次的伦理价值观念进行引导,如此才能借助贯穿设计过程的"伴生"形式来影响设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刘志山 《中国教师》2004,(10):13-16
多元化与一体化趋势共同发展是21世纪的一个显著特点。一方面,社会制度、社会主体、经济形式、文化类型的多元化,其结果势必导致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这种价值观念多元化集中体现于首位价值的多元化和价值实现手段的多元化。德、名、利、权成为了人们追求的众多的首位价值目标。当前既有人以权、利为首位价值,追逐“官本位”、“利本位”;也有人以德、名为首位价值,追求功德和名望。在实现这些价值目标的手段选择上,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既有人选择合乎法制和道义的手段,也有人选择非法和缺德的手段。另一方面,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价值是人们对于能够满足自己某种需要的客观事物重要性的认识与评价,目标是人们在一定价值观念支配下作出的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或对某种结果的追求。高等教育分流的价值目标是高等教育分流主体对有关分流活动的价值取向与目标选择,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矛盾性,需要高校主体采用"兼顾"的分流目标加以协调。  相似文献   

19.
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是评价标准的制定,而评价标准的价值取向源于价值观念。价值观念之间的分歧影响着人们对评价标准的看法,因此,在制定评价标准的问题上需要达成价值一致。从教育评价的实践来看,达成价值一致存在三种基本的价值选择路径,即强制性的价值选择、竞争性的价值选择和协商性的价值选择。对三种价值选择路径的运用需要注意:在思维方式上实现从"方法中心"到"问题中心"的转变;在评价跨度上实现从"阶段评价"到"终身评价"的转变;在价值追求上实现从"同而不和"到"和而不同"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高飞 《现代语文》2010,(9):28-29
当下,大众文化从边缘走向中心,使大多数人可以更自由方便地获得自己喜爱的文化资源,同时还创建了新的文化时尚与公共文化话题,也使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构成、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及其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大众文化,这是高职语文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