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河象》(第十一册第7课)是配合读写训练项目“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一篇讲读课文。从读的角度看,它承“主要的和次要的”这一训练项目,进一步启发学生读书要分清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并抓住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去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从写的角度看,它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这一训练项目,指导学生在写文章的时候要根据写作的目的,确定主次,突出重点,使写出的文章中心明确,详略得当。这样读写结合,以读导写,让学生把两个读写重点训练项目里的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读写能力,从一个侧面指导今后的阅读和写作。根据课文所处的这一地位,谈谈这一课的备课设想。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具古代黄河象化石。这  相似文献   

2.
【总体阅读思考】一、作者读书求学的兴趣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人和事影响他成为好学的人? 二、在课文第二段的开头说,一个人的读书习惯的养成,要“靠熏陶渐染”,要有一个“文化环境”。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结尾有哪些话同它相照应? 三、对两位小学老师的回忆,作者并没有使用充满激情的言语,却使我们能体会到他对老师的真  相似文献   

3.
《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训练重点项目是“写文章要有中心”。作为本组教材的首篇,这课的教学应先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并逐步领悟课文的中心思想,再进一步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一、抓住关键,初步感知中心这里的“关键”指的是课文中那些能够让我们  相似文献   

4.
教学,要教会学生学。所以教学备课,既要研究课文,也要研究教法。一篇好的“课型设计”就应该表现教师对课文的深入钻研以及他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习了陆继椿老师这篇“课型设计”,感到他充分体现了上述精精。具体些说,我觉得有以下三点体会。第一,着眼于揣摹作者的构思。一篇成功的作品,从立意选材到章法结构,以至遣词造句,无不经过作者精心筹画,着意推敲,这也就是“构思”。教师钻研课文,不仅一般地从它的  相似文献   

5.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在教学中,可通过读书这一感悟语言的最基本的方法,运用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感悟爱、体会爱、升华爱。  相似文献   

6.
《读书莫放“拦路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一篇介绍读书方法的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读书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生字,这些生字往往会成为阅读的障碍,所以人们形象地称它们为“拦路虎”。当我们遇到“拦路虎”的时候,不能绕着走,要养成勤查字典的良好习惯。读通课文是阅读的“底线”,而读懂词语是“底线”中的“底线”。在课堂上(或课外阅读实践中)如果连文中出现的词语都不能准确地理解,那么对文本的整体感悟也只能是句空谈,读书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了.  相似文献   

7.
《祭妹文》是一篇自读课文。这篇课文写“不能忘”之事,抒”不可解”之情,每一字每一句都具有一种追魂摄魄的巨大力量。但是,由于作者满腹珠玑,又“重修饰润色”,文中多有典识,语句亦多雅驯艰深之处,学生要真正读懂这篇课文,读出作者对儒家“诗教”的不满,读出封建礼教对古代妇女的精神毒害,还有很大的难度,存在着较多的文字障碍。而教材编写者却忽视了“自读课文”这一要求,注文或失之于粗陋,或失之于推究;或当注  相似文献   

8.
叶永烈从自己的成长中,深感学好语文课,对将来的写作大有益处。他以为,学语文有几点“窃门”:一是背诵──课文中的名句,必须背诵。背熟了,受用无穷;二是分析──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谋篇,这样布局。要“站”在语文课本上,别‘孤”在语文课本上。“站”着,看得远,看得清;“趴”着,只看到片言只语,看不见全局,就不会作全面分析。三是比较——不只是读一篇算一篇。要把这篇课文跟那篇课文相比较,比较不同作者的不同风格。比较各种体裁的特点。所以,学习语文,千万别只是死记硬背(虽说必要的地方还是要背),要开动…  相似文献   

9.
《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讲读课文。这一课的内容是围绕本单元“注意积累材料”这一训练重点编排的。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写他在西湖玉泉公园的见闻,赞扬了一位画金鱼的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学习这篇课文,要继续训练学生抓住课文主要  相似文献   

10.
《桥》是谈歌的一篇微型小说。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表达方式极富特色。教学这篇课文,一要让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二要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1.
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是根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中的故事情节改写的。它是一篇承上启下的课文,既与五单元紧密相连,又为下组课文的读写训练重点“前后照应”打基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掌握作者是怎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明白“借箭”的原因是周瑜妒  相似文献   

12.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183;碰撞与融合”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这是一篇序言,内容涉及中国古代科学知识,要读懂它有相当的难度。现就课文的一些疑难之处,搜集了一些材料,供广大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着重讲清逻辑性我们把鲁迅先生著《“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这篇课文调整为讲读课文。这是因为我们认为它县有强大的逻辑力量,是一篇典范的驳论文章。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引导学生体会这篇文章的逻辑力量。 (一)一开始批驳敌论,作者以鲜明的阶级观点给“走狗”下了科学的定义。  相似文献   

14.
惊慌·惊愕     
这是一堂语文课。课文是一篇微型小说。微型小说里写的是在某堂语文课里,学生们发现语文老师讲课中出现了错误,但都不敢作声,只是惊慌地望着老师,最后还是一位大胆的学生勇敢地提出来了。讲台上的语文老师绘声绘色地朗读完这篇微型小说后,他记起在师范学院读书时,语文老师着重强调,给学生分析课文首先要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子,关键句子中又要抓住最准确的字词。于是他滔滔不绝地讲述这篇微型小说在描写学生知道老师有错却不敢言的心理状况时,作者为什么要用“惊慌”而不能用其他的词,比如“惊愕”。他说:“这篇微型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作者造…  相似文献   

15.
《窃读记》这篇课文细腻生动地描绘“窃读”的百般滋味和复杂心境,这也是此篇课文的一大写作特点。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身受感染,让一个清新纯朴、酷爱读书、痴迷忘我的女孩浮现在学生眼前,是我在备课时考虑最多的问题。在多次解读文本、阅读作者的相关背景资料之后,我确定课文的中心点,即“急忙打开书,一页,  相似文献   

16.
樊鹏飞 《教育》2014,(12):45-45
小学四年级下学期有一篇题为《小溪流的歌》的课文.上海市闵行区实验小学教师李小溪在讲述完这篇课文后常以此自比.她说:“我的生活、我的读书体验就是一首小溪流的歌.”读书是为了领悟《老人与海》这个故事,也是李小溪在课堂上常讲起的.  相似文献   

17.
教学《高粱情》这篇课文时 ,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前面学到的“怎样读懂一篇课文”及“从内容中体会思维”的阅读基本功 ,通过语言文字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进而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并在语文基本功的训练过程中 ,渗透思想教育 ,学习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 ,体会作者对高粱的深厚感情。一、围绕“情”字 ,回归全文 ,铺设阶梯。1 课文的题目是《高粱情》 ,那这个“情”是什么意思?(深厚的感情)2 作者对高粱有什么样的感情?(喜爱、赞美、敬佩之情)3 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情?(根据板书、回归全文)4 这样一种感情对作者会有什…  相似文献   

18.
《九寨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课文,它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九寨沟绮丽美妙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文章层次清楚,辞藻华美,是引导学生吟咏朗读的好教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考虑到课文内容的特殊性。笔者觉得本课可以在使用文本这一“例子”引导学生读书感悟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组教材一共有三篇课文 ,《我们家的猫》是讲读课文。这篇课文首先真实具体地描写了大花猫性格古怪 ,又追述了它小时候淘气的事。教学时 ,要抓住本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一要真实 ,二要具体” ,告诉学生写文章的时候 ,不要说“假话”、“空话”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真实、具体记叙事物的 ,从中感悟出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我们家的猫》 ,可以采用“读、查、定、达、验”五个步骤来进行。一、读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读单元导读、预习提示 ,读课文 ,读课后思考题 ,读“读写例话”。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单元训练重点 ,明确…  相似文献   

20.
《杏儿熟了》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组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本组课文的读写训练重点是“怎么说就怎么写”。通过教学本组课文,使学生认识作文就是把要说的话写下来,怎么说就怎么写,说的基础在于想,想好了才能说。教学这篇课文,要把从讲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