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档案》2007,(1):43-43
何屹在《兰台世界》2006年第12期上,对综合档案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变其弱势地位的策略。作者指出,地方综合性档案馆在文化事业中之所以处于弱势地位,无法充分发挥档案的科学文化价值,究其原因,主客观方面都有,其中关键在于缺乏社会关注。没有公众的注意力,何谈档案信息的利  相似文献   

2.
王霞 《云南档案》2010,(12):41-42
本文在分析高校档案馆弱势地位成因和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从加强领导、提升师生档案意识、提高从业人员技能、拓展档案馆功能和提高服务水平等方面阐述了改变高校档案馆弱势地位的途径和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3.
综合档案馆在文化事业中的弱势地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屹 《湖北档案》2009,(10):19-20
今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多,人们对文化休闲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同时,各地也在积极地加快各种文化设施建设。而档案馆与图书馆、博物馆共同构成文化设施的三根支柱,但相比较而言,档案馆却没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本文试对档案事业的主体——综合档案馆进行分析并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上海档案》2007,(2):31-31
《兰台世界》2006年第12期刊登何屹的文章,认为地方综合性档案馆在文化事业中之所以处于弱势地位.无法充分发挥档案的科学文化价值,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缺乏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5.
彭小芹  程结晶 《档案》2011,(2):10-13
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面临着激烈竞争,档案信息供需双方的主导权从档案馆向公众转移。只有满足了公众的需求和偏好,档案馆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因此,为了迎合时代潮流,必须重塑档案馆信息服务的新形象。同时,越来越多的文化机构开始意识到提高自身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并将信息管理中的信息开发思想引入到运营策略之中。目前,信息用户价值创新的管理理念也被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中,档案馆有必要借鉴其理念来有效实现职能的拓展和服务的强化,改变公共档案馆的弱势地位,改善公共档案馆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6.
英国“档案意识提升运动”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颜川梅 《中国档案》2007,(10):66-67
英国是一个尚古的国度,比较保守,注意对传统、古老东西的保护和保管,潜在的档案意识比较强,但与图书馆和博物馆相比,档案馆在文化机构中却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其应有的文化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档案虽然与大众息息相关,但由于档案的内向性,  相似文献   

7.
档案馆是文化事业单位,其文化事业性质是国家赋予档案馆的国家意志。《档案法》明确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负责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各分管范围内的档案。这一规定体现了档案馆文化事业单位的自身属性,同时,也确立了档案馆在文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8.
假设对路上的行人做个民意调查:“你去过博物馆吗?去过图书馆吗?”回答十之八九是肯定的。但倘若问题改成:“你去过档案馆吗?”十又有九会否定。也许这样的假想缺乏学术的严谨,但却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真实地反映出了我国档案部门在同类文化事业单位中所处的尴尬境遇。《2000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一文中指出,截止2000年末,全国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622个,公共图书馆2769个,博物馆1373个,档案馆3816个。从数据中不难看出,档案馆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与其数量尚不匹配,同其他文化事业机构相较仍有不小的弱势。我们虽然在数量上、覆盖面上占有绝对的…  相似文献   

9.
一、档案馆信息社会建设及其地位和内容信息社会建设是人类改变生活方式的必然选择。档案馆是档案事业主体,研究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和地位,就成了档案事业建设中的重中之重。1.档案馆信息社会建设的地位与作用。档案馆是积淀社会文化的“原始宝库”,因此档案馆在信息社会建设中应具有“源头地位”。信息社会建设发达与否主要看源头信息集散、公开、共享程度如何;档案馆社会信息建设能否担当“源头”或“本源”角色,主要看其信息资源开放利用和自动化程度高不高。近年来,各地档案馆正是突出这一思路,明确档案馆信息建设主攻方向,抓住未来档案馆建设关键,加大措施抓紧档案信息化建设并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档案馆担当信息社会建设“源头地位”或“本源地位”是适应客观规律和形势发展要求的。  相似文献   

10.
档案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档案馆是档案文化的主要建设单位,基层档案馆则更是在档案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受档案传统管理模式及自身定位等因素影响,档案馆、特别是基层档案馆的文化功能优势没有被显现出来.本文正是基于为提升档案馆的文化功能的目的,对基层档案馆档案文化品牌建设开展相关调查研究,并提出对策和建议.档案馆档案文化品牌建设对实现档案馆在文化领域中的主体地位有积极贡献,也是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宋代中外医药文献交流之现象与根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峰,宋代时期中外医药文献的交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强势地位.也反映了民族心态中的弱点.透过交流现象的外表,揭示了其现象内在的根源.得出了强势文化也要向弱势文化学习才能保持其强势地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论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对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探讨了数字档案馆对传统档案馆的影响和两者的关系。认为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互有优势和弱势,两者不能互相代替,两者是互相依赖、长期共存互补。数字档案馆不是终结和否定档案馆,而是使档案馆进入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档案馆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我国档案事业的主体。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档案馆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对档案馆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充分发挥档案馆的社会功能,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一、充分发挥档案馆的教育功能,把档案馆建成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基地各地档案馆由于其本身的特殊地位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有着其特殊的作用,每一个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自己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和人物,它们对当地的历史进程都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各地档案馆充分利用馆藏档案资料,…  相似文献   

14.
在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上,张德江同志代表省委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决策.这给档案馆提出了新的课题.档案馆作为公益性的文化事业机构,馆藏档案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在"文化大省"建设中应有其特有的地位和作用.建设好档案馆,利用好馆藏档案,对营造我省良好的文化环境,促进现代文化格局的形成,提高社会文明水平,实现把浙江建成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张宝顺同志代表省委提出了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的战略决策,明确提出“实现自然人文大省向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跨越”。这给档案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档案馆作为面向社会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馆藏档案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在文化强省的建设中应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遗憾的是并未引起有关领导部门足够的重视。一些地方的领导虽然提出了要把档案馆建设“纳入”文化建设总体规划的主张,但其中多数地方有关部门制定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并未将档案馆“纳入”,而更多的地方连“纳入”的主张…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关系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公共关系活动的作用、地位也日益突出.公共档案馆(以下简称为档案馆)作为社会的公共文化事业机构,决定着其工作更多地受到社会公众的影响和控制.这就要求档案馆建立和发展公共关系工作,取得更多社会公众的了解、信任、支持和合作.  相似文献   

17.
魏莹莹  曹玉 《北京档案》2021,(10):14-18
根据国家综合档案馆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与地位,其所承担的责任可分为基于岗位职能与业务层面的底线责任,基于资源开发与宣传层面的文化责任,以及基于服务社会与维护记忆的道德责任.不同的责任类型在国家综合档案馆社会实践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以及责任适度空间,明确责任类型与适度空间,有助于国家综合档案馆树立责任意识,完成其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使命.  相似文献   

18.
闫鹏 《兰台世界》2016,(18):23-25
新媒体时代综合档案馆需要借助市场营销学中的营销组合理念以向社会公众推广与传播档案文化产品,并提升综合档案馆的社会地位。文章从营销组合的理念出发,从服务、价格、渠道、"促销"、馆员、有形展示等六个方面提出了综合档案馆开展档案文化推广与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正在改变着档案馆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文章运用SWOT方法分析其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认为其要想有想作为并体现其存在价值,应该多组织公共文化活动凸显档案馆传统优势文化价值;发挥信息技术力量使档案馆文化职能向虚拟化拓展;借助相关行业力量创新服务形式使档案馆文化向社会文化发展,使其成为一个合格且有影响力的公共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20.
高校档案馆的文化记忆是高校档案理念的更始,需要其自身的文化引领.实现高校档案馆文化记忆功能,需要充分挖掘其文化记忆内涵,加强文化记忆本质认知,拓宽文化记忆宣传渠道,以提升高校档案馆文化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