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关上窗,放下窗帘,打开音乐,一曲《橄榄树》像沉稳的小溪,缓缓地流淌着。流浪,那对于我来说实在是一个过分遥远的话题。一身破旧的牛仔服,手提式绿色的帆布包,一双老式的回力鞋,还有满满一袋自幼珍爱的东西。背上行囊,从此踏上流浪的行程。这是我对流浪者的全部想像,我想像着流浪者如侠士般抛开身前身后的一切名利,独自一人孤寂,满脸落寞地行走,寻找心中的圣地,悲壮地如同余纯顺和他的罗布泊;却不愿看见那些所谓的流浪者们心满意足地背着席子睡水泥管子,捡别人吸剩的半截烟头。然而现实很残酷,它告诉我如今的流浪者只是在家乡混不下去了,在大城市游走,闲了累了还可以在天桥底下来一盘扑克的人物。我失落着说不出话来,真的,我没说错,过分遥远的流浪。  相似文献   

2.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关上窗,放下窗帘,打开音乐,一曲《橄榄树》像沉稳的小溪,缓缓地流淌着。流浪,那对于我来说实在是一个过分遥远的话题。一身破旧的牛仔服,手提式绿色的帆布包,一双老式的回力鞋,还有满满一袋自幼珍爱的东西。背上行囊,从此踏上流浪的行程。这是我对流浪者的全部想像,我想像着流浪者如侠士般抛开身前身后的一切名利,独自一人孤寂、满脸落寞地行走,寻找心中的圣地,悲壮得如同余纯顺和他的罗布泊;却不愿看见那些所谓的流浪者们心满意足地背着席子睡水泥管子,捡别人吸剩的半截…  相似文献   

3.
流浪者之歌     
在屋檐下,在河畔船旁的阳光下,在无花果树的林阴下,婆罗门的儿子悉达多同他的朋友迦文达一块儿长大。   悉达多强壮、英俊、温文尔雅,眉宇间闪烁着精神的光辉。他有深刻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和很高的悟性。他是父亲的希望、母亲的骄傲,还是那些婆罗门少女们的偶像和迦文达最最崇拜的人。悉达多使每个人都快乐。   人人都爱悉达多,然而,悉达多并不快乐。他的杯子没有满,他的智慧没有饱,他的灵魂不安宁。他不知道父亲和所有高尚的婆罗门们为什么每天都要洗刷自己的罪恶,他不知道“自我”在哪里。他常常和迦文达坐在黄昏的榕树下,…  相似文献   

4.
流浪者之歌     
谁哭了,谁笑了,谁在琥珀色的风中歌唱。让我唱,让我忘,让我在天黑之前流浪。整理旧本子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一本随笔簿扉页上写着这么两句话,什么时候写的记不甚清;是摘抄来的还是原创的抑或是摘创参半,亦记不甚清。只感觉看到这段文字有种精神一振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流浪者之歌     
箴言真谛(悉达多向葛文达描述他如何摆脱了私欲,学会关爱和尊重所有世人。)边想边读阅读欣赏年轻时,悉达多(Siddhartha)总是在他寻求答案的时候发现了新问题。恶梦和躁动折磨着他的心灵。人生会比他在村庄生活的经历更丰富多彩吗?他想越早启程越好。三个苦行僧经过这个村庄。他  相似文献   

6.
流浪者之歌     
音乐课上,一曲《流浪者之歌》牵起了我内心的忧伤,思如泉涌,写出一丝愁怨,一番泪如雨下。——题记鲜艳的衣裙,在阳光下飞旋,热情奔放的民族,在通往异乡的旅途上舞蹈。尘土在他们的脚下飞扬,与红裙相衬,形成了视觉上强烈的冲击。谁都未曾察觉,吉普赛人的手鼓上沾着尘土的微粒,在风中凝聚成了的忧伤,浅浅掠过心湖,投影在波心,转瞬又消失了踪影。就似天  相似文献   

7.
菩提树下的顿悟成就了《流浪者之歌》,它为诡异、拜金、暴力的上世纪80年代台湾社会大环境带去了一抹阳光,宁静却又温暖,抚化观者燥热的内心,为观者带来了一场视觉朝圣。《流浪者之歌》的身体语言汇聚了中西方的精髓。运用身体语言学和多模态话语媒介系统视角从形式层面和内容层面对这部舞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9.
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1928年生于南京,现任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光中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倾注在他的诗作之中,《乡愁》便是一首代表作。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飘洋过海,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刑,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骨肉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同时,读者可以感触到作者浓郁而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个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  相似文献   

10.
[注释]①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②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相似文献   

11.
乡愁——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主题,从屈原咏到李白,从崔颢咏到李清照,从马致远咏到余光中,千百年来几乎无一例外的文人墨客都曾吟咏过这一世间难遁的情感。然而对乡愁诗,从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随意的撷取便能够从“举头与低头”中看到思念,从“日暮乡关”中悟出怅惘,从“风柳笛鸣”中听到回忆,从“故乡故土”  相似文献   

12.
《黑烟之歌》(The Song of the Smoke)是美国著名黑人学者威廉.爱得华.伯格哈特.杜波依斯(William Edward Burghardt Du Bois)所作的诗歌。本文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通过对诗歌形式、内容及其"黑烟"意象的赏析,揭示出诗歌要表达的黑人自豪感及其对惨痛历史的铭记,对苦难现实的抗争和对"白人至上"观念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乡愁——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主题,从屈原咏到李白,从崔颢咏到李清照,从马致远咏到余光中,千百年来几乎无一例外的文人墨客都曾吟咏过这一世间难遁的情感。然而对乡愁诗,从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随意的撷取便能够从“举头与低头”中看到思念,从“日暮乡关”中悟出怅惘,从“风柳  相似文献   

14.
和谐欢歌 王平久 鲜花簇拥约定地方,熟悉没见过的脸庞,呼唤听见心灵激荡,邀世界分享。  相似文献   

15.
别人之歌 陈松叶 除了你自己 世上所有的人 都是你的别人 你生活在别人的世界 自己是孤独的树 别人是森林  相似文献   

16.
在汪国真的哲理诗中,《山高路远》是一首寓意深刻丰富的诗歌,颇受青年朋友称道。全诗共三节。诗的第一节便以貌似矛盾而实则颇具哲理的诗句开篇:“呼喊是爆发的沉默/沉默是无声的召唤”,这两句诗十分深刻地  相似文献   

17.
汪国真的《山高路远>是一首寓意深刻,哲理深透的诗歌。全诗共三节。诗的第一节以貌似矛盾而实为颇具哲理的诗句开篇:呼喊是爆发的沉默!沉默是无声的召唤!这两句十分深刻地揭示出了“呼喊”与“沉默”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实质却是统一的。突兀的起笔能引起读者的深思,为这一节做了不平凡的铺垫。接下来诗人以自白的形式写道:不论激越,还是宁  相似文献   

18.
《长歌行》情景交融、感悟人生,堪为乐府诗之代表。全诗通过描写季节交替和生物荣衰,感叹光阴一去不回,激发人们自励图强不蹉跎岁月,娓娓道来,余韵无穷。  相似文献   

19.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家和画家。 纪伯伦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裁的作家。他的散文诗多以爱与美为主题,论述了一系列社会人生问题,充满哲理,用喻新奇,具有东方色彩。这篇《雨之歌》也是一篇以爱与美为主题的优美散文诗。  相似文献   

20.
《狗之歌》是俄罗斯诗人叶赛宁于1915年写就的抒情诗。这首由七个小节组成的诗,从早晨开始,到月夜结束,似乎构成了有关于一只母狗的完整的叙事,但又不仅仪如此。在第六节出现了“哀伤”这个词,它直接点出了该诗的“要领”——它展示的是“哀伤”。且看,它是如何展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