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呼和浩特地区雷暴资料和闪电定位资料在雷电活动监测预警、预报工作中的应用价值以及为了呼和浩特市防雷减灾工作的深入展开。文章利用呼和浩特市闪电定位资料和人工观测雷暴日资料,通过数理统计法对呼和浩特市各旗县两种雷电观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两种雷电观测方法一致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2014年-2018年满洲里闪电定位资料,以ArcGISRU软件平台为基础,导入满洲里近年ADTD闪电定位数据,建立IKMX1KM网格,利用加权综合法计算单位内闪电密度和闪电强度,绘出了满洲里市雷电密度、强度分布图,分析了满洲里市雷电活动规律,为科学防雷减灾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C波段雷达资料和闪电定位仪资料,分析了2011~2013年三年间发生在青海省西宁地区8次雷电过程。结果表明:影响西宁地区的近7成对流单体主要出现于西宁雷达W-NW-N方向大约60km的地区,平均持续时间约20 min左右,平均移动速度为8m/s左右,减弱或消失方位为SE;雷达各PUB产品(最大垂直液态含水量、最大组合反射率、最大云顶高度及单体个数)和同期闪电频数相关性较好,但对于雷电预警来说,实际意义不足;质心高度和雷电频数二者的同期相关性为负,但和滞后36~54 min的闪电频数相关转为正相关,且提前量更大,这种最大质心高度接近最大云顶高度后突然下降的特征更容易在雷达产品中判别,可作为雷电天气发生前的特征阈值来确定;最后统计凝练了雷电天气发生发展时的相关雷达产品预警阈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闪电定位系统中磁定向探测法的主要误差来源场地误差利用误差优化模式进行了订正,将订正后的闪电定位资料应用到建筑物雷电防护、雷电灾害调查鉴定等防雷日常业务中,并与订正前闪电定位资料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结果进一步说明订正后的闪电定位资料更加有利于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5.
青海东北部地区雷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ADTD振幅闪电定位仪取得的青海省东北部地区雷电资料,分析了雷电时空分布特征及雷电各参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与我国北京和东北地区比较,其季节变化与日变化均有差异,这些差异的产生与该地区的气候条件及地理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6.
<正>雷电灾害是景德镇市重要的自然灾害之一,通过近几年的调查发现,强雷电导致的雷击事故也是景德镇市最频繁的雷击灾害。雷电有强有弱,其造成的灾害有大有小,但是多年来,由于雷电监测以观测员人工闻雷为标准,很难判断其具体的强度。2006年开始,各地开始安装闪电定位仪,利用高科技的仪器对雷电强度进行定量观测,并逐步取消人工观测。闪电定位资料,不仅可以监测雷电具体落区,同时还可以监测到每次雷电的强度、陡度等信息,雷电的强度值越大,越易造成雷击灾害。本文将通过景德镇市多年雷击事故调查,分析雷击过程中闪电定位资料的特点,以确定景德镇市致灾强雷电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2016-2020年青海省天峻县境内的闪电定位资料,对天峻地区雷电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天峻地区雷电出现的特征和规律,分析结果可为当地雷电灾害预报和防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青海省东北部地区雷电定位图形显示系统获取的2004~2006年7~9月闪电资料,进行了闪电的时空分布、闪电密度的分析。结果表明:总闪电中负闪电占大多数;正闪电的平均强度大于负闪电;闪电的发生有明显的日变化,总闪电、负闪电呈双峰双谷形;最多闪电次数出现在8月;闪电的高值中心在以大通、湟中、互助构成的三角地区。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天气形势、雷达回波、闪电定位等资料分析了2020年6月2日景德镇市、乐平、浮梁气象局雷击事故的原因,总结了气象部门的应急处理情况,并提出了雷电防护与保障措施,主要结论如下:高空低槽、层结不稳定、西南急流、地面辐合线等系统导致江西北部对流发展旺盛,飑线形成。飑线是重要回波系统,其过境带来的持续、大范围、密集闪电导致严重雷击灾害。雷击事故是由直击雷、感应雷与电反击共同导致,在第一时间进入应急响应状态并采用屏蔽、接地、加装避雷器的方式来防直击雷和感应雷,采用设置线性地网样式的排流线来防雷电反击,可以有效应对和防止雷击风险。这些均为以后有效应对与防范强雷电过程,减少雷电灾害提供了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闪电定位实测资料(中国防雷网),对马钢制氧厂雷灾事故进行调查,采用GPS定位技术,在GIS信息图上,计算雷闪点与受损设备的距离,通过受损设备的磁场强度和闪电感应电压的计算,分析雷灾事故的原因,提出防雷技术方案。通过整改并经实践检验,雷电防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青海省气象部门2010~2014年29个市县的闪电定位资料和雷灾统计数据,运用ArcGIS软件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青海省闪电频次和雷电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海省闪电以负闪电为主,负闪电占总闪电85%以上,每年的6~9月份,每天的14:00~16:00和19:00~22:00是雷电集中出现时间段,这与雷灾出现的时间段相吻合;在空间分布上,闪电频次高密度区在青海省东部地区的大通县和海南州的共和县,雷灾次数最多在黄南州的河南县和东部地区的湟中县,造成人员伤亡主要在农牧区,应加强防雷知识的宣传工作;经济损失主要在城市,要进一步完善电子设备的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2013年8月23日西宁市南凉虎台遗址公园"西平王"雕像受损事件,利用探空、闪电和雷达资料对事发当天天气背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事发当天大气层结处于不稳定状态,事发点遭雷击时雷电活动较频繁。从雷电活动、铁磁体剩余磁场和雷电流释放路径三个方面监测资料对雷灾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最大雷电流强度为-63.7kA,出现在19:30分,距离雷灾事发点约2.5km;剩余磁场最大值6.2mT,位于雕像底座西北角,与现场调查询问记录资料一致,得出该雕像为直击雷所致。并就此雕像遭雷击提出有针对性的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13.
2010年5月25~26日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强降水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显莲 《青海科技》2010,17(6):50-53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T213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回波产品和闪电定位资料,对2010年5月25日08时至26日08时发生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的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了预报技术着眼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14.
龚静  王青川 《青海科技》2009,16(4):23-26
本文对2009年6月18日下午在青海省东部地区发生强对流天气的环流背景、MICAPS相关物理量场、雷达和闪电定位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造成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及部分预报指标。同时,对该对流云进行人工防雹作业情况进行了分析,可为今后人工防雹作业技术及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丁旻  吴古会  刘波 《科技风》2012,(9):39+41
本文对ADTD闪电定位系统2007~2011年在贵州地区监测到的2631725次闪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贵州雷电流强度、雷电流最大陡度及平均陡度运用到贵州雷电流的热效应、机械效应、静电感应及雷电反击能力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境内无论是直击雷还是感应雷有很强的破坏能力。  相似文献   

16.
青海东部地区冰雹天气的雷电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青海省东部地区雷电资料,结合当地各防雹点冰雹记录,分析冰雹天气雷电活动的时空特征、雷电各参量的空间分布及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7,(20)
本文利用雷暴地面观测资料与闪电定位系统观测资料,分析雷暴日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地闪特征,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进行毕节市雷电易发性区划研究,结果显示,毕节市雷暴日分布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市南部为雷电高易发区,西部及东部边缘为低易发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05年9月2日一次冰雹天气过程中ADTD闪电定位系统监测到的闪电特征资料,结合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对比分析了这次强对流过程中冰雹云与闪电的对应关系,总结出利用闪电特征的变化预警冰雹天气的几项指标。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15年~2018年包头地区ADTD地闪定位资料,通过数理统计法结合ArcGIS空间分析法研究了包头地区2015年~2018年闪电发生频次与雷电流强度活动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包头地区地闪发生以负闪电为主,其中固阳县及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4年来地闪发生次数较多,白云鄂博矿区发生地闪次数较少;包头地区地闪密度空间分布与雷电流强度空间分布有着明显的特征且均分布不均匀。通过研究地闪空间活动特征,期望为今后该地区有效开展区域性防雷减灾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以后包头地区防雷产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 FNL资料、中尺度自动站资料、大气电场资料、多普勒雷达和风廓线雷达等资料,探讨了2016年6月20日浙北梅雨锋大暴雨和强雷电的成因。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中以低强度负闪为主,正闪频率较低但强度高,雨强与闪电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暴雨带距地面静止锋以南50~150 km,与700~850 hPa水汽辐合中心重合;环境大气湿层深厚、高不稳定层结、对流有效位能呈狭长分布以及弱的对流抑制能量等特点有利于持续性暴雨的发生,中层浅薄干区和中等偏强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对流风暴的维持与发展;雷达回波结构紧密,具有典型的列车效应,高度集中在0℃层以下,为低质心暖云降雨,持续风向和风速的辐合有利于MCS的维持和发展;降雨和闪电的五个阶段都对应强单体影响,雷达回波强度能较好地反映降雨强度,回波高度则与闪电强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风廓线雷达能清楚地反映垂直方向上风向风速的波动变化,降雨和闪电的五个阶段都有波动过境,波动高度和深厚程度与降雨和闪电强度的对应关系较好,波动高与低对应闪电强与弱,波动深厚与浅薄对应降雨强与弱; 3000 m高度风场是雨带变化的主要引导气流,也是产生"列车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低空急流和超低空急流为暴雨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和水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