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一盘棋,怎么下?如实招来,不知道。这就是我们做"世界文学年度报告"的由来。每年,我们都做"世界文学年度报告",一做就是七年。我们坚持了这么久,不排除为坚持而坚持的惯性,但更多的是想"且战且学仙",摸索摸索,世界文学这盘棋,怎么下?每到岁末年初,我就广发英雄帖,同时也会写一封动员信,动员世界文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真是没想到,一个普普通通的概念,因为变成了一种文化现象,突然就成了问题。所谓"城市记忆",显而易见,是一种很文学的比喻,脱胎于一种被称之为"拟人"的修辞格。如果其中的核心词汇"记忆",不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档案界率先频繁使用,诸如"城市记忆"这样颇具想象力的衍生字眼,估计不会同我们结缘。怎么可以呢?档案就是档案,用我们的习惯说法,它是用以维护历史的真实面貌的。这个历史是谁的历史?党和国家的呀,怎么能变成像人一样的记忆呢?立场有没有问题啊?太不严肃嘛!风马牛不相及嘛!  相似文献   

3.
真是没想到,一个普普通通的概念,因为变成了一种文化现象,突然就成了问题。所谓"城市记忆",显而易见,是一种很文学的比喻,脱胎于一种被称之为"拟人"的修辞格。如果其中的核心词汇"记忆",不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档案界率先频繁使用,诸如"城市记忆"这样颇具想象力的衍生字眼,估计不会同我们结缘。怎么可以呢?档案就是档案,用我们的习惯说法,它是用以维护历史的真实面貌的。这个历史是谁的历史?党和国家的呀,怎么能变成像人一样的记忆呢?立场有没有问题啊?太不严肃嘛!风马牛不相及嘛!  相似文献   

4.
如果要问世界上有谁是"中立国",大部分人会回答瑞士.可实际上,世界上受到国际承认的"永久中立国"有7个,分别是瑞士、奥地利、瑞典、芬兰、爱尔兰、哥斯达黎加和土库曼斯坦.那么,为什么只有这7个国家能成为"永久中立国",他们的永久中立地位又是怎么来的? 在当今国际社会中,能做到"中立"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很多人不知道,除了...  相似文献   

5.
企业报副刊如何实现贴近职工读者、满足企业需求、突出新闻意识,为创建和谐企业发挥自己独特的文化功效?济南铁道报一个坚持数年的副刊头条栏目"凡人星空"对此做了有益探索:用"新闻镜头"加"文学形式",切入"企业生活"中的小人物,受到读者和企业的欢迎.一线读者反馈说,企业报最有看头的就是那些身边小人物的故事.每周向报社提供小人物线索的电话、短信也是络绎不绝.  相似文献   

6.
文学并未落"潮",副刊仍受欢迎,之所以我们会有报纸副刊"可有可无"的错觉,是因为我们自己抽身在外,又缺少深入调研的缘故.为何一批批新的文学爱好者接踵而来?我觉得,这要从人的精神需求谈起.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由于西方媒体鼓吹所@@ 谓彻底的、绝对的、超越阶级的"新闻自由",使国内不少同行对新闻自由产生了误解,以为新闻自由就是想钡朗裁淳捅ǖ朗裁?想怎么报道就怎么报道,是完全不受限制的自由.  相似文献   

8.
6月4日,一家报纸刊登《"秀"应成为官员必修课》一文,我总觉得标题有点欠妥。我们平时讲的"秀"、"作秀",一般都是从贬义上去表意的。而这家报纸现在对"秀"字竟然反其意而用之,公然提倡"秀"应成官员的必修课,作何解?不管你文中再怎么拧、怎么解释,但作秀的本义,也不否认有"沽名钓誉、做表面文章……  相似文献   

9.
任火 《编辑之友》2011,(5):17-20
"走出去",这一命题的基本含义是什么?我以为就是指我们的文化产品、文化精神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产生巨大的国际影响。如果我们将这一命题放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就会发现,相对于我们的物质产品、物质文化的"走出去",我们的文化产品、文化精神似乎有些滞后。我们的物质产品在全世界儿乎随处可见,到处都有made in China的标记,我们因此而获得了"世界加工厂"的美誉。但是,在以英语为主流的文化世界里,我们的文化产品却是不多见的。不仅我们的汉字符号显得罕见,就是用英文表达  相似文献   

10.
我们如何看待和摆脱自己的人生困境?我们如何看待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中国的知识分子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最喜欢引用的一句话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说实话,这么多年来,我对这句话一直感到非常困惑. 首先,人心怎么可能不古呢? 人性的贪嗔痴从古至今没有什么变化.人的欲望与自身能力的差距、人面对无法认知的外部世界的惶恐、人...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每一届中央三中全会,都是历史进程的里程碑.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树立了一尊新的里程碑:胡锦涛总书记代表政治局向中央全会报告工作,这是党的建设史上一个重大创新;提出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这是使"国本"更臻完备的重大举措;作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定,这是推动"第一要务"健康发展的重大决策.所以,如何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三中全会精神,既有认识问题,也有方法问题还有实践问题.我们的体会是,实现"四好",前提是学习好.学习好就是要唱响学习"三部曲":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记者,有段时间,我很为自己没有"新闻理想"感到惭愧.是的,大家都在谈"新闻理想",似乎没有理想,你就要被这个行当抛弃.我对此感到困惑,怎么没听到其他行当的从业者在谈理想?怎么没看到我们的外国同行把理想挂在嘴边?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一位年轻女记者问我:如何成为一个好记者? 我回答说:做一个专家型记者. 我说:记者--尤其我们这种体制下的记者,就是在吃青春饭.假如到四十多岁,仍然提拔不上去,仍在做一个大头记者,青春早已消失,热情也已不在,还一直比着领导的讲话、材料,完全应声虫似地"解读",我不信有几个记者还有采访、写稿的兴趣--尤其你自己内心还认为有时是在说假话.所以,做一专家型记者,经常写"专家型报道",像大学教授那样,像在做学术一样地研究手中的报道,一直钻研到七八十岁,也会兴致盎然.  相似文献   

14.
幻想文学─-世界儿童文学的主导潮流幻想文学是当今世界儿童文学的主导潮流。所谓幻想文学,就是凭借丰富的想像力,虚构一个我们这个世界所不存在的不可思议的世界,在这个"第二世界"里展开一连串的故事。这一文学样式,我们称之为幻想文学。幻想文学有三大要素:1.它所表现的是超自然的,即幻想的世界。2它所采用的是小说式的展开方式,即将幻想的世界描写得如同发牛了一样。3.与童话不同,幻想小说的世界具有二次元性,有着复杂的结构。在幻想小说中并存着现实和幻想两个次元,主人公在这两个次元中可以像从一个房间进人另一个房间那样…  相似文献   

15.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学素养对新闻写作的影响是基础性的.虽然它的影响是缓慢的,但一旦建立起来,就是根深蒂固的.纵观近现代以来的新闻大家,无一不是文学素养深厚.新闻写作是一项很"耗营养"的"工种",没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就不可能有大的成就.而这种营养从何而来?读书无疑是最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走到今天,一直在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传媒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角色。从大的方面来讲,就是中国的怎么为世界所接受,传统的怎么为现代所包容,今天的怎么为未来所持续,共同的怎么在有限中形成,产业的怎么在规律中做大,责任怎么在需求中履行。相信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我们会走得更好。  相似文献   

17.
黄璐 《青年记者》2016,(32):25-26
笔者拟出这一题目,似有哗众取宠之嫌."不做",是指未开通微信公众号,还是指开通了公众号却没有诚意做好?如果将"不做"理解为后者,那么学术期刊"不做"公众号,似乎反映了当下学术期刊发展生态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宋原放在上海创办<出版史料>,我清教他的刊物为何称"史料",不称"研究"?他说:"史料搞不清楚,怎么搞出版史?中国出版史如何,一切要等搞清资料以后再说,要凭资料说话."我相信宋原放的话是对的.出版史是一门新兴学科,必须从史料人手才行,否则欲速则不达.不过,搜集史料要钻故纸堆,要坐冷板凳,远水不解近渴,这件事常常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简单.  相似文献   

19.
对研究生来说,最关心的问题无非有两个,一是研究生应该做什么,二是怎么做。这两点同托尔斯泰最关心的问题相似:“对于我们来说唯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要做什么?我们怎样生活?”今天我就主要谈谈这两个问题。先说研究生应该做什么。一、做什么在我看来,研究生的中心任务一言以蔽之就是研究。不研究,怎么能算研究生呢?不过,对于研究这个任务中心而言,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要求。新闻传播学所说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概括起来讲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方面,研究生一定得认真读书(包括报刊、学术期刊等),不读书就谈不上研究。…  相似文献   

20.
每年8月底、9月初,在大批度假的法国人回到工作岗位、学生重新回到课堂的时候,文学也随之回来了.这就是法国人爱说的"rentré e litté raire",胡小跃先生就曾把它译为"文学书潮",这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