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银行法制的完善是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在当前的国内和国际金融背景下,尤其在中国加入WTO后,这种金融制度变迁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在防范银行恐慌方面,中国银行法制既取得了一些成就,也存在着问题,中国银行法制应注重法规的可操作性;加强自律和透明度方面的立法;进一步完善银行借贷中的担保制度;加快加强存款保护的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强制性变迁与西方国家的诱致性变迁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各有利弊。我国今后的银行制度变迁应更多地从市场出发,顺应国际发展的趋势,逐步放松对银行的管制,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刺激微观金融企业的变迁需求,使得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变迁在根本目标上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银行监管作为应对金融脆弱和金融交易信息不对称、保护金融交易双方权益、维护金融安全的一种制度安排,自改革开放以来,从无到有,再到已分立的银监会,大致经历了四次变迁。而每一次的变迁,都是监管制度为适应经济及时代背景,从相对均衡到非均衡、又走向相对均衡的调整和新的制度安排。人类社会正逐步迈入知识经济时代,因此,结合知识经济的特征及其带来的变化,考察影响我国银行监管制度变迁的供求因素、路径选择,探求动态、良性的正向循环变迁的路径选择,以谋求高效的监管实绩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正处于银行体系制度变迁的重要阶段。国有银行改革一直是我国银行体系制度变迁的主要标志,其改革变迁历程是研究我国银行体系制度变迁的主要线索。本文从银行体系演进的规则出发,探讨我国银行体系制度变迁的基本逻辑与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农村非正规金融进行理论综述基础上,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农村金融缺口产生的原因、非正规金融的演变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进行探讨。文章认为,我国农村金融缺口是正规金融功能性缺失和国家长期金融抑制政策共同作用的产物。金融缺口产生了获利机会,而非正规金融的存在是对这一利润机会的理性回应;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金融制度变迁是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协同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仅仅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农村金融制度变迁是一个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经济基础演变引发国家对金融制度重新思考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金融制度变迁与金融体制改革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金融制度变迁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从客观角度寻找制度变化的一般规律;而金融体制改革研究则是在制度变迁规律的基础上,研究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路径,它更多的是从改革方案的制定者和利益相关者的角度看待制度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纵观近代世界金融业发展历程,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业务经营经历了混业——分业——混业的自然变迁。在西方各市场经济国家,这一变迁是被动的和被迫的,作为后起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国完全可以走自动和自觉的金融混业道路,以期降低改革成本,提高经济效率。中国金融混业经营起步的内外条件都已具备,初步的混业模式是银行控股公司,房地产资产证券化是中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天然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8.
制度变迁方式不同,制度供给的方式也不同。在强制性制度变迁方式下,制度供给是累计减少的,在诱致性制度变迁下,制度供给是累计增加的。章先提出上述假设,再以中国农村制度变迁方式来检验诱致性制度变迁下的制度供给方式。其结论是在诱致性制度变迁下同一轨迹的制度供给是累计升级的。  相似文献   

9.
张璇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10):36-39
明晰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的法律概念和范围是我们研究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的基础和前提。然而"金融隐私权"在我国不是一个法律概念,金融隐私权相关保护制度也较为落后,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的概念的提出是建立在对银行客户进行合理鉴定的基础之上,针对这一主体(近限于自然人主体)的金融隐私权进行探讨,希望能理清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的内涵和外延,为具体制度的研究和建立带来借鉴。  相似文献   

10.
金融制度在现代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影响日益重要,近代中国尤其如此。农村合作金融作为现代农业金融的一环,在整个金融体制中,实占有一定的地位,尤其是以小农经营为主体、农业经济占整个国家经济最大比重的近代中国,农村合作金融更显示其重要性。近代中国农村合作运动在总体上是一场农村信用合作运动。近代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变迁经历了从农村信用合作制度-农业贷款制度-合作金库制度的不同阶段,体现了各自不同特征。考察这一历史,对我国重建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应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转轨国家商业银行体制变迁是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或过渡这样一个基本的制度变迁背景下进行的。与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制度变迁相比,它不仅仅是一个效率高的制度安排时一个效率低的制度安排的简单“替代”或“转变”,也不仅仅是制度的边际调整过程,而是在特定的体制转轨背景下进行的银行制度的全面变革。而在这一变革过程中,产权变革则成为改革的突破口,转轨国家纷纷改变单一产权主体的国有产权制度,实现产权结构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民间金融的发展对我国渐进式改革提供了重要的金融资源支持。文章在分析我国既有的金融体制变迁的基础上,指出民间金融的发展是内生于民营经济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提出促进民间金融发展所需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制度变迁的方式分为诱制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其各自变迁的成本特点不同,中国体制转轨选择的是渐进式改革道路,它是由中国改革的性质和目标决定的,中国渐进式改革注重社会的承受力,改革成本始终处于政府的有效控制下。  相似文献   

14.
渐进式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樊华 《高教探索》2006,(1):17-20
中国市场化经济改革改变了高等教育制度环境。由于扩大高校自主权和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高校成为制度变迁需求的主体。在财政紧缩、政局稳定、国际竞争、人民支持率的压力下,迫使政府滞后地提供制度变迁的供给。制度需求与供给的不平衡是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内部动力。内外动力的共同作用,规定着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走向。  相似文献   

15.
国民政府初期宋子文金融机构改革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革,在金融方面突出表现为新式银行的出现与银行制度的更新及重建,其中,20世纪初中国中央银行的创设与发展对中国金融现代化进程起了极大促进作用。文章立足于国民党政权筹建中央银行时的国内外金融发展形势,探讨宋子文关于金融机构改革的思想、举措与作用,以期有助于全面开展民国时期金融机构历史研究,并为当代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渐进式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化经济改革改变了高等教育制度环境.扩大高校自主权和资源配置方式变革,使高校成为制度变迁需求主体.在财政紧缩、政局稳定、国际竞争、人民支持率的压力下,迫使政府滞后地提供制度变迁的供给.制度需求与供给的不平衡是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内部动力,并规定着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走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系统性银行风险的生成机理与表现形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中国金融约束制度造就了寡头垄断的贷款市场。它使国有银行在商业化改革过程中遭遇了以不良贷款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信用风险,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系统性风险。国有银行贷款占社会总贷款以及占其总资产的比重较大,使贷款市场在菜单成本效用下呈现出系统性风险。引进外资银行,发展民营银行,打破贷款市场的寡头垄断格局,这是避免系统性银行风险所要采取的制度性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金融监管能维持金融业的正常运行、规避金融风险。民国时期,随着国民政府金融监管制度的逐渐完善,安徽地方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设置、经营业务在严格管制下得到规范发展,成为战时东南地区的金融枢纽。之后安徽地方银行为谋求更大发展,违规开展信托业务,致使地方与中央的金融关系紧张。中央政府试图通过将地方银行收为国营,加强对金融的掌控,但因监管政策的反复无常,给地方银行留有对抗的空间,地方银行在不断的内耗中丧失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存款保险制度是国家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和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通过法律形式建立的一种在银行因意外事故破产时进行债务清偿的制度.在经济稳定和银行体系稳定的状况下,一个设计良好的存款保险体系有助于保护中小存款人的利益,提高公众对银行系统的信心.在处理少数银行倒闭事件中,可以发挥重大作用,安全网的功能可以得到有效发挥.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对于稳定金融体系、保证储户利益乃至于加强银行监管、促进金融改革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中美金融制度变迁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分 业经营是金融发展的阶段性产物,混业经性是金融全球化的 必然选择,我国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向混业经营的金融模式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