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部署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校校通”工程的任务。遵照会议精神,我们建立了渝中区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渝中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五年发展规划》,并于2001年春全面启动渝中区教育城域网建设项目,2003年3月工程建设全面验收完成。渝中区教育城域网由教委网络数据中心和80所学校组成,覆盖全区中小学、幼儿园,100%的教室、办公室设置了数据接口,100%的教职工接受了信息技术培训,全区学校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教育城域网的成功建设,为整体推进渝中区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深入实施“校校通”工程。加大信息环境建设投入。在全区中小学营造浓郁的信息化氛围。加速我区教育信息化进程 我区在完成了“十五”发展规划的既定目标之后。继续以每年140万元以上的投资深人实施“校校通”工程,在全区中小学进一步营造出更加浓郁的信息化氛围,加速我区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西藏教育部门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自治区每年安排500万元,组织实施教育资源“校校通、班班通、堂堂用”系统工程。截至2007年底,全区已建成计算机教室133个、“校校通”卫星收视点983个、教育资源“班班通”系统508个,配备教学光盘播放系统1763个。  相似文献   

4.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2000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决定从2001年开始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启动中小学“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同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全国掀起了在中小学普  相似文献   

5.
在2000年10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指出:要在2001年起5至10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2001年5月,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五”计划中提出:要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普及计算机及网络教育,把信息技术教育列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到2005年,力争  相似文献   

6.
去年10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决定从2000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启动中小学“校校通”工程。作为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基础点,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将进入全面发展时期。现结合耀华校园网建成后两年多遇到和解决的问题,对中小学校园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校园网资源建设以及在校园网应用中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等方面,介绍我校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供教育界同行参考。 一、中小学校园网的应用领域 1、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江苏无锡市滨湖区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思想为指导,以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及《江苏省关于大力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意见》为基本标准,坚持以“校校通”工程为突破口,迅速、有效地推动全区学校教育现代化,抢占教育的制高点,更好地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8.
一、“校校通”工程的背景 教育部在2000年11月14日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的文件后,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相继建起了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和校园网络系统。并开展信息技术课教学,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到了很重要的位置。各省对落后农村地区财政卜的支持,使得“校校通”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很多省普通高中将信息技术纳入会考范围,有的市将信息技术列为中考科目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了贯彻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教基[2000}34号件)精神,加快我省教育信息化步伐,省教育厅决定从2002年起,在全省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和教师进修院校,下同)实施“校校通”工程(一期)。本期工程采用卫星宽带下载和地面计算机网络传输相结合的技术方案,全面启动中小学卫星宽带入校和教育主干网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0.
一、“校校通”工程的背景 教育部在2000年11月14日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的文件后,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相继建起了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和校园网络系统。并开展信息技术课教学,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到了很重要的位置。各省对落后农村地区财政上的支持。使得“校饺通”工程得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1.
一、2001年,“校校通”成为教育信息化最热门关键词自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后,2001年初,全国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便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的“校校通”工程精神,安徽、广东、河南、山东等地还特别把2001年定为“校校通年”。2001年6月,第一次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再一次加强了“教育信息化”的政府支持力度,使“校校  相似文献   

12.
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并部署了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启动“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从此,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从硬件上看,我国中小学信息化发展速度很快,基础设施建设很快。到2003年底,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达到663万台,建设校园网的学校达到3.5万所,与2000年的统计数据相比,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翻了两番,校园网的增长将近10倍。  相似文献   

13.
实施“校校通”工程是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事关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教育部于2000年提出了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任务目标,掀起了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又一高潮。“校校通”工程实施几年来,各地因地制宜,加快建设,不仅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而且,在一些地方形成了独具特色、卓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14.
今年1月,上海市政府举行了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开通仪式,标志着上海已提前3年实现了教育部提出的目标。被上海市政府立为2002年实事项目的“校校通”工程,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市政府为全市中小学增配2万台电脑,区县政府按统一的生机比标准做好电脑的增配工作。二是全市中小学基本实现“校校通”。在做好“校校通”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市教委还加快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工作。上海率先实现“校校通”  相似文献   

15.
教育信息化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三通两平台”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宽带网络“校校通”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均衡配置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实现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前提。2000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在全国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  相似文献   

16.
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校校通”工程2000年11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了“校校通”工程的目标:从2001年开始用5至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与互联网或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通,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全体教师能普遍接受旨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继续教育。具体到“校校通”工程的网络建设,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组建校园网、实  相似文献   

17.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教育部决定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校校通”工程的目标 “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计算机网络“校校通”工程建设相对于民族地区是新事物、新问题。根据计算机网络“校校通”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本文拟定了四类工程建设标准,从硬件配备、到软件、到应用,为民族地区中小学计算机网络“校校通”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教育部决定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20.
按照国家和省里的安排部署,2005年我区全面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受益学校达260所,覆盖了全部农村中小学,其中模式一22所、模式二208所、模式三30所,全区学校基本实现了“校校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