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拳经总歌》及其作者 《拳经总歌》初见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两仪堂本拳谱,这是一首较古老的拳术歌诀。全文共七言二十二句,连篇题在内,合计158字。据武术史家唐豪先生(1897~1959)考证认为:这是明末清初陈家沟陈氏九世祖奏庭所作。顾留馨同志继唐豪之后,据国家体委所藏《陈氏家谱》及陈氏十六世陈鑫(1849~1929)所撰《陈氏家乘》(稿本),编列了“陈家  相似文献   

2.
一、散手运动的发展散手(也称抢手、拆手、技击、打擂台等)是两人根据规则要求进行的徒手格斗比赛,属于武术的对抗性项目。“吾国技击之学,发端于战国,昌旺于唐宋,盛极于明清”。(《拳经》)《荀子》中记载“齐人隆技击”。《孙子兵法》  相似文献   

3.
峨眉拳初探     
峨眉拳是峨眉派武术中各类拳术的统称。它具有独特的四川地方拳味,是人们健身、防身、养身、养性的重要拳艺之一。 峨眉拳术的论述,始见于明代唐顺之的《荆川文集》卷二《峨眉道人拳歌》中。《拳歌》云:“……,忽然竖发一顿足,岩石进裂惊砂走。去来星女掷灵梭,夭矫夭魔翻翠袖。……形人自托我无形,或将跟诖示之肘。险中呈巧众尽惊,拙里藏机人莫究。  相似文献   

4.
蛇拳     
《蛇拳》是四川峨嵋派武术的一个拳种,而峨嵋派又是与少林派、武当派并列的中国三大武术流派之一。随着武术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流派的拳种和套路相继出现,可是峨嵋派《蛇拳》却到1981年才由万县云阳梁守渝提供出来。 峨嵋派《蛇拳》系梁守渝祖父梁蓰箱(已故)所传。梁蓰箱年轻时跟一和尚学得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文献整理与田野调查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博爱唐村《李氏拳谱》问世后所引起太极拳界的争论以及拳谱的内容进行考证.研究认为,依据现有资料无法证明千载寺的存在,千载寺作为太极拳发源地的说法尚不能成立;王宗岳师承李鹤林的观点得不到实证;唐豪、徐震关于武禹襄得《太极拳论》出处的立论存在纰漏,《太极拳论》的由来尚且存疑,《太极拳论》与唐村《李氏拳谱》难以建立联系;根据《李氏拳谱》中最早成文的《无极养生拳论》存在的理论错误,以及该拳论部分内容与1915年出版的《形意拳学》雷同的事实,可推断《李氏拳谱》成于现代.  相似文献   

6.
试论明清浙东内家拳的拳理技法及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约自16世纪前后的明中期开始,中华武术苑地里已呈现出各具特色的诸家拳艺技法。其中,在技艺上体现为以静制动的浙东内家拳出现,是继主于搏人的少林拳之后中国武术的又一次里程碑式的发展,对后来传统武术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然而,尽管历史上留下了诸如黄百家有关内家拳拳理技法的记述,但对这些材料如何读解以及该拳理技法具有什么样的文化价值,长期来少有研究者涉及。文章围绕世传的所谓《内家拳法》、内家拳的拳理技法及其文化价值等问题进行论述,希冀能对有关传统武术理论研究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7.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24(3):F0002-F0002
河北是名副其实的武术大省,我国渊源有序、拳理明晰的民间武术有129个拳种,其中50多种发源或振兴于河北,如八极拳、迷踪拳、形意拳、杨式太极拳等等。河北境内很多区域都有“武术之乡”的美誉。河北体育学院《河北民间武术》课程充分借助地域资源,依托体育院校优势,大力弘扬地域文化特色,传承武术文化精髓,推动了武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峨眉罗汉拳     
中华武术瑰丽多姿,少林、武当、蛾眉各派同源分流,但都是历史的产物。峨眉罗汉拳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发展而成的一种以法为主,以形为辅的拳种。早在明代流行的《峨眉道人拳歌》中就包含着一些罗汉拳动作,峨眉罗汉拳便是在继承这些动作的基础上,加上“十八罗汉”形态和蛾眉拳法而形成的法象拳术。  相似文献   

9.
作为相声演员的冯巩在电影领域也是成绩斐然,从出演《站直了,别趴下》《没事偷着乐》《谁说我不在乎》《埋伏》到执导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别拿自己不当干部》,冯氏喜剧的风格逐渐显现。平民化的叙述视角,幽默风趣的影像语言,真诚乐观的精神状态,使其影片欢笑与无奈共融、困惑与机缘并存,呈现出真实而感人的生活味道。  相似文献   

10.
一、自然教学过程的“埋伏材料” 在自然教学的观察实验课中,有结构的探究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得以普遍应用,但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的“埋伏材料”却往往被人们遗忘了。所谓“埋伏材料’是指在自然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经历所用的材料以外潜伏下来的未被学生发现和使用的材料。这种材料是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目的要求悄悄给学生预备的可用可不用的材料,按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层次设计的。它主要针对自然课将可能出现的知识的延伸与拓宽、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而准备的,往往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使用的埋伏材料有两种类型。 1.具有启发性的埋伏材料 如教《植物的果实》一课,我准备了苹果、梨、桔子、香蕉、花生、板栗、葵花籽、江豆共八  相似文献   

11.
序言国家体委(83)体训竞四字072号文件下发的《全国武术挖整工作计划》要求:"北京……等六所直属体育学院,要把挖掘整理武术遗产列为重要的科研项目,……完成一至两项拳械的系统整理工作".据此,我们选定了"查拳"作为系统整理项目.关于查拳的起源,有着几种不同的说法.除了源自无从查考的异人、仙人这类玄不可信的说法外,还有始自西域人查密尓说,源于山东说.要对查拳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仅停留于不分真伪地罗列各种起源说是不够的,毫无依据地奉持一说也,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论》为王宗岳所作。研究认为,太极拳论中所体现出的哲学思想深受当时程朱理学的影响,太极拳论是传统文化中儒道合流的产物。本文分析了无极而太极的宇宙生成论与太极拳定名的关系,儒家"时中"思想与中正安舒之道,道家"时变"与舍己从人的原则,以及"所以一阴一阳,道也"与以拳悟道的关系,探究理学思想、道家思想在拳论拳理的上的体现。力图在当时社会文化的背景下对《太极拳论》做出解读。  相似文献   

13.
少年拳是国家教委新颁布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一项重要内容,它是由踢、打、推、冲等攻防动作组成套路的运动项目,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倍受学生的喜欢。但是如何在教学时间短、学生基础差的实际情况下进行少年拳教学呢?我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4.
《资治通鉴》记王仙芝攻蕲州是在攻隋、安州之前,乾符三年十二月;《新唐书·黄巢传》是在攻隋、安之后,无具体年月:《旧唐书·僖宗纪》、《旧唐书·黄巢传》、《新唐书·僖宗纪》不载此事。因引,《资治通鉴》的乾符三年十二月便成了王仙芝攻蕲时间的唯一明确记载,一般均从此说。只有徐德嶙先生于1961年6月23日在文汇报发表的《关于王仙芝受敌“诱降”问题》一文中,提出应为乾符四年秋,距九月不远。但宁可先生于1962年7月18日在光明日报著文《读王仙芝黄巢受敌诱降、乞降考辨诸  相似文献   

15.
黑虎拳     
黑虎拳属于南拳系的一个流派,同洪拳、金刚拳等拳种一样,在浙江一带深受广大群众喜爱。黑虎拳广泛流传于浙江台州、绍兴、金华、温州、青田、龙泉,福建松溪、政和、浦城,广东和东南亚等地。黑虎拳,据陈祥进老拳师说,是从南派少林五拳中的虎拳演变而来;陈祥进少年时期的老师——福建泉州少林和尚李仪觉也说,是在温家之七十二行拳和威氏三十二势拳的基础上演变而成;台州李元善老拳师说,是明末清初由河南嵩山少林和尚所传。来源众说不一。但据有关史料记载,明代白玉峰之五拳  相似文献   

16.
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传达底层人物的喜怒哀乐、爱恨纠葛,可以说是刘恒后期小说创作的显著特征。这个特征集中体现在《九月感应》《拳圣》《天知地知》《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作品里。虽然一些幽默、嬉笑、调侃的因素频频出现在这些作品里,但是,对于关注人物在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艰难却依然如故。  相似文献   

17.
赵则诚先生生前是吉林省教育学院资历最深、年岁最长的教授,古代文论专家,《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第一任主编。先生于2010年9月12日因病去世,永远离开了我们。本文通过对赵则诚先生一生坎坷经历的回顾,表达对先生的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18.
张熙昌、张亚茹先生在《"因为"因果句探析》指出在教学中因果倒序应与因果正序一样列为语法教学内容,而在教学顺序上应晚于因果正序,而且其内部各种形式应按照难易顺序进行教学。[1]本文通过对大陆《汉语》系列教材和台湾《华文(泰北版)》为例进行量化分析,得出与张熙昌、张亚茹先生相似的结论,与之呼应。  相似文献   

19.
南京青奥会已经顺利闭幕,但是其给我们留下了诸多有待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埋伏营销问题便是其中之一。在埋伏营销与法律的跨学科研究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矛盾,一方面存在着大量关于埋伏营销法律规制的研究,但另一方面,又承认埋伏营销尚不是法律概念的客观事实。面向未来,大型体育赛事埋伏营销到底是应该仅仅被当作商业道德问题去处理,还是到了应该法律化的程度,这是对埋伏营销相关法律规制研究的逻辑起点。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定性分析法,运用法理学基本理论对埋伏营销的法律化进行论述,并在对埋伏营销行为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对埋伏营销行为进行学理上的法律概念界定。  相似文献   

20.
鄙人读的有关《周易》的这本书是周振甫译注的《周易译注》。关于《周易》名称的含义,周振甫先生研究,赞同"《周易》之周是代名"之说,即西周朝代。赞同"易的取名本于变易"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