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突破材料关学生最熟悉学校 ,因此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成了他们造句的第一手材料。有一次 ,我要求学生用“格外”造句 ,绝大多数学生是围绕学校生活展开的 ,千人一面 ,缺乏新意。如此狭窄的思路 ,怎能造出高质量的句子?于是我故意发难 ,勒令全班重造 ,且不准再用学校生活的材料 ,结果一个个鲜活的句子脱颖而出 :①奥运会上 ,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 ,我格外激动。②久别重逢 ,全家人显得格外亲热。③做早操时 ,同学们无意中发现了一群南飞大雁 ,都格外惊喜。④我看到算命先生被警察叔叔揭穿骗术而逃之夭夭的样子 ,心里格外高兴。……  相似文献   

2.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整体,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双边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学方法的含义应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理论和实践认识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大多数同学写作文时,常常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从下笔,望而生畏。如何改变这一尴尬局面,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呢?同学们可做以下尝试:一、关注生活,积累素材同学们生活的范围一般比较狭窄,所见所闻自然有限,有很多同学非常想写好作文,总是事与愿违,作文往往陷入思路不开、无米下锅的境地,即使咬断笔杆,绞尽脑汁,写出来的文章只有骨架,毫无文采。要改变这种状况,同学们要学会观察事物,以解决作文的“开源”问题。要学会捕捉生活素材,有意识的观察,有计划的调查,有目的的记录。上体育课,活动课,劳技课,生物课,参加校运会,参观各种展…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责任是教学生。教什么?过去,一般注重教知识,现在,又强调同时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三者当然都是不可偏废的教的内容;而且,它们是统一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促进的。这样去理解教什么的问题是否就足够了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作文训练,大多重视立意、选材、组材、结构、语言等方面的问题,这无疑是对的。但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拟题训练,却往往被忽视。命题作文,学生自然无庸为题目而劳神;但是随着渐次增多的供材料作文训练形式的出现,往往需要学生据材料自拟题目。对此,学生也常常将拟题当成一种摆设,马虎从事。从最近几年参加高考、会考阅卷中,我们发现考生  相似文献   

6.
钟朝阳 《中学文科》2007,(10):65-65
作文水平的高低既是反映学生语文水平的标志,又是教师教学效果的综合表现。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改革亦应从教法和学法两个方面去探索规律.古人语:“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现代教学论更认为,教师的责任不只是传授知识,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自己能学习.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变学生学会知识为会学知识,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交给学生.现将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做法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十字诀》中这样说:“与其把学生当做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的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方建明老师的这堂课,在一定程度上就践行了陶行知的这一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我们的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中记忆的黄金时期,更是一个人一生性格发育、精神成长的重要时期。如果此时我们的学生能得到主流文化的熏陶和修养,能接收到源源不断的正能量,那么学生的精神世界便能得到经典文化的滋养。我们的学生在老师的有效引领下,在自主的阅读之中便会慢慢形成完整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学生的精神世界便会得到微妙而快乐的成长,营造出一份纯正的心性。  相似文献   

10.
<正>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学思想的核心是:"学生须能读书、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些精辟的论述,不仅指出了语文教育的目的,而且阐述了语文教育的方法;不仅击中了教学的时弊,而且指明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我们要让学生进入学习的自由王国——不需要教,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学习方法,以法教导学,正确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以达到对学生  相似文献   

11.
现实中,学生普遍不重视阅读,阅读能力普遍较差.如何改变阅读教学耗时多、用力大而收效甚微的状况?笔者认为:应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强化学法指导,授之以渔,导之以法,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他们自能读书,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一、教“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读”去感受,去联想,去认知.如单元教学,教师应教会学生首先应根据要求,确定精读、略读的内容,对于典范文章、精彩文段,须运用精读方法,动笔圈点勾画,摘抄名言警句,体会词、句含义,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其次,要教给学生自定阅读的目标层次,引导学生根据课文预习提示课后练习,定出每次阅读所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我教古诗三首(江苏省编小语11册19课,即:南宋林升的《题临安邸》、陆游的《示儿》、清朝龚自珍的《杂诗》),采用“授之以法、辅之以导”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前,我之所以进行一番苦心回顾,为的是把自己学习古诗的方法和步骤总结出来,为在课堂上交给学生,便于他们学习古诗时有所遵循。我归纳整理成“学古诗四法”,即:一学生字初读诗;二破疑难串句意;三找诗眼探思路;四观全诗悟诗情。新授开始,我在交给学生“一学生字初读诗,二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要首先做好角色定位,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实践为基础来引导学生多看、多读、多练,通过一系列阅读方法技巧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提高其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充分利用感官的功能,眼看、耳听、口说、手做、脑想,以“动”求知。尤其更要加强操作、思维和表述的训练,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一、多动脑,勤琢磨,发展思维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在授课中,要善于设疑促思,引导学生多动脑,勤琢磨。善诱则通,善思则得。教师在设置课堂提问时,应密度适量,难度适中,含疑量适度,火候适时。做到既活跃思维,又不使学生的大脑长时处于紧张状态而感到疲劳。  相似文献   

15.
现实中,学生普遍不重视阅读,阅读能力普遍较差。如何改变阅读教学耗时多、用力大而收效甚微的状况?笔者认为:应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强化学法指导,授之以渔,导之以法,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他们自能读书,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现实中,学生普遍不重视阅读,阅读能力普遍较差。如何改变阅读教学耗时多、用力大而收效甚微的状况?笔者认为:应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强化学法指导,授之以渔,导之以法,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他们自能读书,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为深入改革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也给教师提出了新挑战。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目标,变革学习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语文教育担负的不单单是本学科的教学任务,还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批改作文负担繁重,又少见成效,恐怕是每个语文教师的同感。几年来,为了从“作文山”的重压下解脱也来,我们曾先后试行过符号批改、一题两作、轮流批改等方法,但由于思想不够解放,改革的步子不大,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使我们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因此,我们大胆改革了对学生作文“精批细改”的方法,变教师批改为学生批改。  相似文献   

19.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阅读教学中授生以法,使其“自能读书”,实现从“学会”向“会学”的转移,这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写作文存在的最大毛病是心中有话写不出来 ,于是就有一种虚构编造的现象 ,给人“千人一面”的感觉 ,使人感觉缺乏真实性。学生如果不是有所为而作 ,而是为写而写 ,那就必然出现不看对象、空话连篇 ,乃至矫揉造作、装腔作势等弊病。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授学生以“渔”,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贵在写出景真、情真、事真、质真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