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梁永先生的《雍庐书话》引起了许多读书人的关注,已有好几篇文章热情地评介过,一些杂志也纷纷刊摘其中的名篇佳作。舒芜先生在《积极的文学结缘者》(代序)称此书“是地地道道的读书人的读书之话,一切都结合自己读书、求书、访书、得书、失书、爱书、忆书之事来谈。”若说到梁先生,我认为他确实是一位真正的爱书家(bibliophile),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藏书家(book-collector)。书在一般的藏书家手中可能沦落为一种炫耀性的资本,仅仅是一种藏品;而在爱书家眼里,书是朋友,读书是无声胜有声的交流,绝不会导致对书的崇拜(像佞宋主人黄丕烈那样),  相似文献   

2.
<鹤林玉露>是南宋罗大经著的一部杂说笔记.他在宋理宗淳祐八年戊申的一则73字小识说:"余闲居无营,日与客清谈鹤林之下.或欣然会心,或慨然兴怀,辄令童子笔之.久而成编,目日<鹤林玉露>."写作经过,一目了然.淳祐十一年辛亥,他又写了61字的小识,答复友人提出"子记事述言,类以已意,惧贾僣妄之讥"的疑问,阐明自己的态度,继续写下去.次年,即淳祐十二年壬子,在临川郡从事任上,遭劾罢官,"还山数月,是编遂成",写了78字的小识.  相似文献   

3.
中文普通新书的版本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就编目工作中版本的识别与确认问题,做了较为详细的总结、分析与说明,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识别方法,并明确了各种中文普通图书的版本著录情况。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贾谊《新书》版本流传的分析,概括出《新书》版本系统的承传渊源及版本之间关系,介绍了有代表性《新书》版本的特点,梳理出该书版本的框图,为今天《新书》的整理与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贾谊赋作的流传与《新书》关系怎样,陈振孙在其《直斋书录解题》著录贾谊《新书》正文含有其赋作,陈氏所见本已失传,它对后世版本有什么影响,笔者在此试图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引子《杜骗新书》成书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五年(丁巳,1517)之顷,作者张应俞。张氏"悼虞、夏之久逝,触晚近而兴思。身涉畏途,如历九折之坂;目击伪俗,拟破百忧之城。乃搜剔见闻,渔猎远近",对作为晚明社会变化的负面现象之一的各式骗局作了系统观察,用文学的手法把搜求到的素材剪裁、取舍,缝制出篇幅短  相似文献   

7.
杂谈     
今年,国家加大了对图书出版的管理力度,强力执行一书一号制度。对出版社来说,这绝对不是个坏消息,然而对民营书商来说,这是具有毁灭性的一击。因为,对很多书商来说,十几本一套书的套号时代结束了,迎接他们的,要么是死亡,要么是大大的出血,去购买更多的书号,去养肥更多的“管商”,去造就更多的腐败……——一名在图书行业混迹数年的民营图书公司老总在《教辅书:出版界和教育界的腐败黑洞》  相似文献   

8.
杂谈     
不仅是出版,打开电视,看看所谓的生活娱乐频道,一些网站,所有最下流、最庸俗、最不堪入目的那些东西,收视率和点击率都非常高。那些稍微想干一点正事、想表达一点追求的,往往很快就被“末位淘汰”。人们一朝发现并大肆倡扬动物性,把商业运作和精神价值完全混淆。如今做得可真彻底,学术和艺术出版没有财政补贴,连海外自由经济地区都不如。追求名利者也只有下流一途。什么无耻、无底线,只不过为了无限止地满足商品流通的贪婪,畅销等于一切。我们看不到严厉的权威、看不到所谓的知  相似文献   

9.
干记者年头多了,有种“憋闷感”。年年上百篇消息、通讯,均属为人代言,真人真事,客观报道,不敢也不允许掺加不符合被采访对象身份的思想观点。稿件见报后,常感余言未尽,骨梗在喉。  相似文献   

10.
声屏杂谈     
声屏杂谈新闻面前记者平等石明徐树青前不久,笔者听说这样一件事:某地举行建市庆典。当几十台照像机、摄像机调好焦距,等待呜炮奏乐的时刻,某报一名摄影记者匆匆挤到前排,要一旁的县级电视台让出早已选定好的机位。出于礼节,两名县级台的记者很不情愿地向一边挪了挪...  相似文献   

11.
12.
访台杂谈     
何光珽 《新闻界》2001,(3):40-41
去年11月下旬,应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的邀请,我赴台参加了"第三届两岸传播媒体迈向21世纪"学术研讨会。时间过去快半年,却有朋友打电话问我,这么久了,为什么不把访台见闻给大家报告一下?这件事我本想既然没有任务,那么,得偷懒时且偷懒──况且,说得冠冕堂皇一点,那就是所谓编务太忙。现在朋友命题作文,躲不过去了。要说访台感想,我得从飞机到达台北桃园机场,办理入台手续的地方说起。当我扛着行李四处寻觅,突然,一处地方赫然写着"大陆同胞……"敬请读者原谅我的昏庸,是入台签证处呢,还是什么手续办理处──我现在记不得了,"…  相似文献   

13.
百科杂谈     
皇家建筑用红墙黄瓦的由来皇家建筑通常是黄色的琉璃瓦,红色的砖墙。这与我国人对颜色的看法有关。黄色,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尊贵的颜色,“五行”学说认为,黄色代表中央方位(中央属土,土为黄色)。唐代,黄色被规定为代表皇室的色彩,其他人不能采用。到了宋代,封建帝王开始采用黄色琉璃瓦顶,以后便按此规定沿袭下来。  相似文献   

14.
一则优美的广告,特别是电视广告,给人们传递的不仅是某种信息,同时也通过画面、音乐、语言等因素给人以艺术的享受。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孔府家酒”广告,可以说达到了语言、画面、音乐的和谐与统一,笔者在此结合这则广告,谈谈电视广告的创意与制作。画面朴实真切,以情感人电视广告是集表演、音乐、美术、语言文字等因素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用画面表达广告主题,把广告的内容视觉化,把商品信息形象化、艺术化是电视广告  相似文献   

15.
采写杂谈     
记者与社会接触的深度和广度,也就是说他的整个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决定着他所写的报道的质量。活动范围狭窄和思想贫乏的人,只能写出贫乏的报道。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报道内容充实而又摆脱简单化、千篇一律的毛病呢?下面谈一点儿体会。  相似文献   

16.
百科杂谈     
『吃了吗』的由来“吃了吗”是中国人相互见面打招呼的一种最常用的语言。为什么用这句话来打招呼?过去,在较长的时期内,中国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生活十分艰难,很多人食不果腹,衣不遮体。那时,人们经常想的是能不能顿顿有饭吃,人们之间互相最关心的也是能否吃上饭的问题。因此,人们在互相见面时最常询问的就是:吃过饭没有。久而久之,约定俗成,“吃了吗”竟成了见面打招呼的普遍用语。(常祖光)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夏季的重要传统节日——端午节。因“午”与“五”同音,所以,古时又将端午称为端五。明清时代,北方人也习惯把端午节叫做“五月节”…  相似文献   

17.
杂谈目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澄渊 《世界图书》1991,(3):38-39
  相似文献   

18.
杂谈漫画     
报纸上发表美术作品,漫画是最适宜的。油画、中国画等,原作一般都较大,报纸又不彩印,发表出来效果不好。漫画,构图简单,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紧紧跟随时代的脉搏,反映社会生活,其迅速及时,泼辣幽默,针砭时弊,战斗性强,都是其他美术作品所比不上的。报纸是漫画作品最好的  相似文献   

19.
杂谈游记     
一游记是属于散文的一种文体,也是一种优美的、多样的、灵活的文体。它能够超速地反映现实并且引人入胜,具有比较强烈的战斗性。它所表现的内容,也是无所不包的,它可以描绘名山大川之胜,也可以记录风土习俗之异;它可以报道一个人和一个家庭的生活和命运;也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件国际上的重大政治事件。它所采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它可以是一首文笔优美的抒情诗,也可以是一封感情奔放夹叙夹议的书简;它可以是像小说一样完整的故事或富有传奇性的  相似文献   

20.
杂谈衬托     
在写作上,有一种所谓“烘云托月”的手法。例如在旧社会里流行着一首民歌,中间有这样一段:泥瓦匠,住草房。纺织娘,没衣裳。卖盐的,喝淡汤。种田的,吃米糠。编凉席的睡光床。当奶妈的卖儿郞。这首民歌的作者,巧妙地利用了旧社会中最突出的矛盾现象,来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这样,不用太着力的描写,便具体而微地写出了剥削制度的不合理。这就是衬托。俗语说的“牡丹虽好,但要绿叶扶持”,正好道破衬托的道理。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