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中华民族主要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世界建筑文化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武当山建筑群由玄帝修真故事而成整体,各宫观造型独具个性,形成了武当古建筑独有的审美价值。建筑装饰纹样是随着建筑出现而产生的,以直观的视觉形象表达非物像本身意义的内容,其艺术特色和美学意蕴根植于传统文化和审美习惯之中,武当建筑木雕的风格与形式具有独特的道教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
古铜殿是我国古代冶炼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由于使用了馏金工艺这一高级技术.俗称“金殿”。金殿是我国古代皇权和财富的标志,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所创作的精美建筑实物。武当金殿是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河南民众跨省进香活动十分兴盛,位于今湖北西北的武当山是其主要的进香地之一。研究表明,河南朝武当的香客人数众多,地域分布很广,是武当山香客中人数最多的省份之一。河南朝山的香客多以地缘的关系结成香社出行,时间以春季为多。河南真武信仰的兴盛、真武本山———武当山建筑宏丽、风景优美、武当道教的影响及便利的交通,是河南民众大规模进香武当山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武当仙山 ,天下名扬 ,古往今来 ,多少文人墨客慕名登山 ,履痕所至 ,歌之咏之 ,赞之叹之 ,留下若干篇什 ,然描绘武当胜景 ,抒写游历感慨的传世之作却几乎不见 ,给许多钟爱武当文化的人们留下一丝遗憾。近读黄国雄先生的《武当赋》 ,顿觉眼前一亮 ,颇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反复吟诵 ,揣摩再三 ,感其立意谋篇 ,自成一格 ,写景寄情 ,独具匠心 ,尤其对武当风物的描摩 ,对道教文化的深度开掘 ,以及蕴藏其中的炽烈的思想情感令人抚掌称奇。  一、新奇的审美意象八百里武当 ,峰峦叠嶂 ,林壑幽美 ,郁郁葱葱。鬼斧神工的自然景物与因势造形的古代建筑浑…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十堰古代诗歌发展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十堰本土诗人的崛起。纵观十堰古代诗歌发展,有以下几条发展轨迹:作品题材内容由对汉江秀水的歌咏到对武当仙山的描摹;对生活的反映由世俗社会走向对仙道生活的吟唱;作者队伍则由客居诗人向本土诗人转变。  相似文献   

6.
武当道茶文化博大精深。涉外导游面对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游客,如何准确传导武当道茶文化值得研究。文章指出,要准确传导武当道茶文化,涉外导游不但要与茶史、古代武当道茶和宗教相结合,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各国茶文化之间的比较,以帮助游客更好地理解武当道茶文化。  相似文献   

7.
武当建筑文化是武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当道教建筑设计思想和施工技艺中所包含的等级观念继承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等级制度,并在武当山建筑群中有更为突出的表现和较为典型的实例.“数”、“质”、“文”、“位”四种列等方式在武当道教建筑实践中演化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向度的多个方面的等级表征。  相似文献   

8.
武当匾额长期散见于各宫观庵堂,史志文献多不收录,加之去古颇远,劫火屡更,多失其名,亦难搜寻,致使错讹迭出,有关这一文化领域的研究成果甚少。本文根据近年来武当山田野考古发现的匾额,梳理了唐代至民国武当匾额文献遗存,探讨了武当匾额的内涵、武当匾额创作年限、武当匾额遗存文献价值。不仅补充传统史料记载之不足,还进一步认识武当匾额在武当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武当道教由鼎盛走向衰落,这固然由于明清两代皇室对武当道教政治态度不同所致,也与两个时期宫观经济收入的多寡有密切关系。概括而言,明清武当山宫观经济收入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即皇室御赐钱物,田地租课、香税、布施功德等。本文拟根据明清《太和山志》及碑文资料对明清时期武当山宫观经济收入作一些初步探讨。由于资料的限制,有些收入只能举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0.
武当山是中国著名道教圣地,但该山道教文化资源的开发还存在很多问题:道教活动的影响还不大;武当道味不浓、道人素养不高.对武当道教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提高对武当道教文化资源的认识;注重道教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以武当功夫为品牌,全力打造道教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1.
"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思想理念,它很好的诠释出人与自然交往的思维基础。在此理念的帮助下,人类可以和周边的自然环境协调相处,共同发展,而将此理念运用在武当建筑界时,带给我们的一方面是武当建筑整体的规划严密,隔而有序,另一方面是建筑单体与周边环境的相互融合,和谐统一,这深刻体现出"天人合一"思想对武当古建筑设计和修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唐吕洞宾<题太和山>是历代武当诗歌中较早的一首.它以传神之笔,描写了武当山南岩的胜景,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13.
袁中道在《游太和记》中,巧妙地勾画出武当山秀丽、雄奇的景色,武当山之奇,武当水之灵,尽在如诗似画的语言里展现出来,武当山独特的文化内涵也被作者融入自己的生命感悟中。  相似文献   

14.
北武当     
《新作文》2006,(Z2)
北武当原名羽山,位于吕梁山脉中段,它集“雄、奇、险、秀”于一体,素有“三晋第一山”之称,系我国北方道教圣地之一。主峰绝壁千仞,依山凿石而成的1500级“天梯”直通山顶。山中古松苍翠荫天蔽日,各种动物霄石自然天成。北武当归来,己沉已得仙风道骨矣!北武当  相似文献   

15.
湖北丹江口市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道教圣地武当仙山。在新课改实践中,该市教育局、文体局为体育课改注入活力,将地方“特色菜”——武当武术引入课堂。该市现有八所中小学把武术列入了课程表,把武术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并聘请专门的武  相似文献   

16.
杨立志教授     
杨立志 ,男 ,1 961年生 ,湖北省丹江口市人 ,教授 ,1 98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历任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主任、科研处处长。现任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 ,中国武当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武当拳法研究会研究员。兼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生导师 ,十堰市武当文化研究所所长。曾宪梓教师奖三等奖获得者 ,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 ,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十堰市“十佳青年科技标兵”。自 1 985年以来杨立志教授先后讲授了中国古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历史文选、中学政治历史教学法、武当道教史、武当文化研究等课程…  相似文献   

17.
武当道教历来强调忠孝伦理.元代时,武当道教的教主又与净明道派建立了密切关系,吸收并发展了净明道派“忠孝成仙“的修道思想.此后,武当道教不仅在道经中宣传忠孝,还将孝道思想体现于建筑形式和神像崇拜之中,从而对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建筑曾取得极其辉煌的成就,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有很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历代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古代建筑实物特别是唐宋以以前的建筑已罕为人知。从北凉到元代的敦煌艺术中却保存了大量的建筑形象,莫高窟一带还遗存了少量的唐宋建筑实物,这些都为研究古代建筑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早在四五十年代。老一辈建筑学专家即对敦煌建筑资料进行考察和研究,可惜当时未能继续下去。最近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敦煌建筑研究》一书可说是迄今为止研究敦煌建筑最系统最深入的专著。作者萧默,196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曾在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十五年。现为中国艺  相似文献   

19.
论武当道教诚信伦理思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诚信”本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概念与核心范畴,武当道教继承发展了早期道教和儒家的“诚信”伦理思想,不但在道经中大力宣扬诚信受赏、欺诈遭罚的教义,而且在宫观建筑、匾额楹联等武当文化中对之也多有体现,武当清微道派更是把“正心诚意”作为行雷法的根本。武当道教诚信伦理思想,还体现在历代信徒香客将武当山称为“灵山”这一点上。  相似文献   

20.
歌词曰:"天下太极出武当。"这个"太极"指的是"太极拳"。那么,武当太极拳诞生在哪里呢?哪座山峰?哪座岩庙?哪座宫观?哪座洞府?现在有了初步答案:就是丹江口市官山镇杉沟村的太极洞及太极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