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曹聚仁是与鲁迅有过多年交往的著名学者,他写《鲁迅评传》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反对神化鲁迅,正视鲁迅思想上的矛盾是该书一大特点。他认为鲁迅的最大贡献在于解剖中国社会,是一位冷静暴露中国社会黑暗的思想家;局限性在于接触范围大体限于文艺圈,影响了鲁迅对中国社会的了解。但曹《评传》中说鲁迅是“同路人”,是虚无主义者,是自由主义者,个人主义者等简单化的提法,对鲁迅研究弊多利少。书中还有一些错误的史实,不妥的论断。本文并非对曹先生求全责备,只想集思广益把鲁迅研究向前推进哪怕一小步  相似文献   

2.
著名文学评论家、东京大学文学系教授藤井省三是以鲁迅研究而闻名日本学界的。他认为,村上春树的心底有着两个情结,一是鲁迅情结,二是中国文学情结;可以说,村上对鲁迅是怀有敬意的。拟以鲁迅的《阿Q正传》与村上的《完蛋了的王国》为研究对象,试探究两位作家在追问社会、探索国民性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社会对他的热衷超过了任何一位与他同时代的文人。20世纪80年代初《鲁迅研究月刊》创刊,鲁迅研究热兴起;世纪末反思鲁迅研究,鲁迅研究再度热起来。鲁迅被阐述之广泛及深入,鲁迅被褒贬的频率之高,在现代文人当中无人可匹敌。姑且不对此种种现象妄加评论,但至少可以证实两点:一是社会需要鲁迅;二是社会缺乏鲁迅。惟其需要,鲁迅才被如此广泛而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4.
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是我国第一篇研究鲁迅思想和杂文的重要论文。他在《序言》中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比较全面、系统而深入地论述了鲁迅的思想发展、战斗历程和革命传统,以及鲁迅杂文产生的原因、艺术特征和战斗意义。虽然在论述中还存在某些缺陷,但他对鲁迅研究的开拓性的历史功绩不可抹煞。  相似文献   

5.
《鲁迅家世》既有对鲁迅家族家世变迁的宏观描述和分析 ,又有鲁迅直系亲属对其影响的缜密考探 ,集资料性、学术性为一体 ,在鲁迅研究史上填补了一项重要空白 ,是研究鲁迅的一部佳作。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70年代,闵抗生先生以《野草》为其鲁迅研究的开端,并成为《野草》研究的开拓者之一;继而在上世纪80-90年代引进了比较文学的方法,使其《野草》研究得到了重大的拓展;21世纪初,他对鲁迅“独战”等的研究,则体现出对鲁迅与《野草》研究的深化与提升。  相似文献   

7.
伊藤虎丸认为鲁迅对于外来文化采取的是"抵抗性接受"的态度;一是鲁迅从来不接受既成的理论、信念和教条;二是鲁迅接受任何一种理论信念,都要"在自身内部来寻求逆转";三是"回心"式的"以抵抗为媒介"的特点。通过对鲁迅的这种思维方式的研究,伊藤虎丸反省与批判了日本战后近代化的问题。伊藤虎丸的鲁迅论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他在鲁迅研究中所提出的问题既是时代问题,也是他自我生命主体内部不断纠结的问题;其次,伊藤虎丸的问题是哲学性的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鲜明地体现出了这些问题所具有的情感性特征;再次,这些问题不是偶然的,突发的,漂移的,或者转瞬即逝的,而是一种"执着之念"。伊藤虎丸的鲁迅论对当下中国鲁迅研究的启示在于,在鲁迅研究明显地走向专业化、学术化、学院化的时代里,鲁迅研究更需要鲁迅精神的回归,鲁迅研究者只有切实地以自己的精神主体去感受时代的律动,才会有真正的问题意识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因为一直喜欢鲁迅先生,所以对于所有关于鲁迅的书,我都极为关注,也看了很多。在鲁迅研究者中,我一向比较喜欢孙郁先生的文章,他的一些书,比如,《鲁迅与周作人》、《鲁迅与胡适》、《被亵渎的鲁迅》等,我都仔细阅读过,他新近出版的《鲁迅忧思录》,我也是在第一时间买来阅读,并由此对鲁迅又多了一层了解和深思。当代中国,鲁迅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据说,关于鲁迅研究方面的专著,已经出版了600多本,所以,如果想在鲁迅研究方面拓出点新意来,是比较难的一件事。但读完《鲁迅忧思录》这本书,我却看到了一些新的观点和见地。从材料来源方面看,都比较新颖,比如《民报之风》,探讨的是《民报》对青年鲁迅  相似文献   

9.
一 进入新世纪,人们应当怎样看待鲁迅及鲁迅研究?这是人文学科领域不能回避的一个课题.从关于鲁迅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的评论算起,鲁迅研究史已有80多年.80多年来,人们对于鲁迅及其作品,自然是肯定、赞扬的居多,但否定、贬损也时有发生.迄今仍然如此.  相似文献   

10.
曹聚仁先生抗战时期曾在上海出版过《鲁迅手册》。一九五六年在香港出版了《鲁迅评传》。一九六六年又出版了《鲁迅年谱》。后两种书多次重版,行销香港、南洋各地,在海外流传的时间长、范围广,在我国的外国留学生中也有较大的影响。曹先生这两本著作都写于“文化大革命”之前。他对于“文革”前的鲁迅研究状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那时候国内与鲁迅同时代的“那些接近鲁迅的人”都已  相似文献   

11.
鲁迅学的界定符合鲁迅和鲁迅研究的客观实际。鲁迅研究的学科化,是要使鲁迅研究的战斗性、革命性和现实性更为理性,更为科学。《中国鲁迅学通史》的有些章节没有坚决贯彻“中立性研究”原则,感情色彩过重,是一大憾事。对鲁迅局限性和负面影响的研究,是一种科学性很强、难度很大的严肃工作。黄宗羲明亡之后,寄愤懑于巨著《明儒学案》,以学术史的形式总结了中国学人思想探索的得失。此书的“玄机”和“书眼”亦在这里。  相似文献   

12.
1918年,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在现代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无疑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他在作品的结尾发出的一声最为沉痛愤懑的呼喊——“救救孩子”,通过这一呼喊分析鲁迅作品中的孩童形象,结合当代社会,寻求鲁迅的“立人”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鲁迅研究更加直面现实,有必要倡导“为人生”的鲁迅研究,即充分认识鲁迅的文化资源价值,面向中国当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提出的问题,展开鲁迅研究。从思想文化层面来说,我们还处在“五四”时代,还处在鲁迅时代,“民主和科学”依然是我们时代的旗帜,我们更需要鲁迅。具体地说,鲁迅与大学文化精神,鲁迅的“民魂”思想,鲁迅的知识分子观,鲁迅基于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和谐文化资源,鲁迅反对文化保守主义的斗争经验等,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方向。  相似文献   

14.
鲁迅研究自20世纪以来成为一门“显学”。有学者认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一半是由鲁迅写成的,没有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将会逊色不少。纵观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涉及鲁迅的小说、散文10余篇;《语文读本》收入鲁迅作品近10篇,单是《阿Q正传》研究专题就收录相关论文18篇。这些数据表明:鲁迅阅读不但现在而且今后仍将是中学文学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杨剑龙:今年是鲁迅逝世70周年,也是鲁迅诞辰125周年,国内外都有一些有关鲁迅研究的学术活动。鲁迅及其作品已成为具有世界性意义的文化遗产,鲁迅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除了中国大陆,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都有一些有影响的鲁迅研究学者与成果。今天我们来讨论鲁迅,作为对于鲁迅的一种纪念。大家读了很多鲁迅的作品与研究著作,我们是否可以就如下几方面展开讨论:我心目中的鲁迅;鲁迅的精神世界;鲁迅的世界性意义;鲁迅研究的拓展。大家可以直抒己见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鲁迅研究更加直面现实,有必要倡导"为人生"的鲁迅研究,即充分认识鲁迅的文化资源价值,面向中国当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提出的问题,展开鲁迅研究.从思想文化层面来说,我们还处在"五四"时代,还处在鲁迅时代,"民主和科学"依然是我们时代的旗帜,我们更需要鲁迅.具体地说.鲁迅与大学文化精神,鲁迅的"民魂"思想,鲁迅的知识分子观,鲁迅基于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和谐文化资源,鲁迅反对文化保守主义的斗争经验等,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漫长的鲁迅研究进程中.一条非本体性或者说远离文学本体意味的研究思路一直贯穿始终。研究者普遍关注到了作为政治家、思想家的鲁迅,也曾深刻地体悟到了作为一个“人”、一个“是本世纪最痛苦的灵魂”的鲁迅.却惟独很少去关注作为小说家的鲁迅。这是一种审关的缺席,也是一种本体的迷失。正是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中,《鲁迅小说的形式意义》一书显示出其独特的开拓性意义。同时,对鲁迅小说形式意义的研究.其学术价值并不限于鲁迅研究本身。它对中国小说形式批评范式的建立,具有某种富有启发性和实质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曹聚仁的《鲁迅评传》初版于1956年,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人”的而非“神”的鲁迅形象,摆脱了同时期大陆鲁迅传记写作中的“神化”倾向,曹聚仁自然成为上世纪80年代末期之后“人间鲁迅”写作范式的寂寞先驱和最早开拓者,《鲁迅评传》成为鲁迅传记“去神化”写作范式的发轫之作,其贡献不容抹煞。  相似文献   

19.
作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向现代的思想巨擘 ,鲁迅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那么鲁迅是何以成为鲁迅的 ?其文化思想源于何处 ?属于他的历史坐标又是如何在中国社会文化历史的维度上不断延伸拓展的 ?这种研究是鲁迅研究界相对薄弱的环节。张永泉新著《在历史的转折点上 -从周树人到鲁迅》(文化艺术出版社 2 0 0 1年 5月出版 )一书 ,从鲁迅文化批判的历史演进这样一个具体的角度 ,切入了这块有待开发的研究领地并多有创新。著者在对鲁迅文化思想历史发展脉络宏观把握的前提下 ,立足微观 ,从一系列具体问题着手 ,运用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 ,考察鲁迅各种…  相似文献   

20.
鲁迅没有过时,鲁迅研究还有着广阔的空间。当下的鲁迅研究至少可以从以下九个方面进行:一是发掘鲁迅的和谐文化资源;二是总结鲁迅的文化斗争经验,回应当前文化思潮的不良倾向;三是鲁迅精神品格研究,防止鲁迅被“软化”;四是深入开展鲁迅生平研究;五是拓宽鲁迅作品研究的空间;六是拓展鲁迅的比较研究;七是开拓文化视角新领域;八是拓展鲁迅作品教学研究;九是加强鲁迅研究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