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一种实践关系,不是一种主体与对象之间的根本对立关系,这种关系是“人的异化”的涵义;而是一种彼此兼容的对话关系,这种关系是“人的复归”的涵义。马克思的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此作过系统而经典地讨论。本文主要考察的是该文讨论这个问题的话语内涵与话语形式,并希图作出自己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叙事学为叙事作品的分析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工具。其工具性源于叙事作品表达形式意义上的“话语”的力量。这种力量一方面帮助读者理解叙事作品的涵义,另一方面使读者清晰地看到叙事作品叙事特征上的独特性。海明威的名作《老人与海》表现出了传奇性涵义,这一涵义与散文性的叙事特征相结合,共同构筑了这部叙事作品的艺术独特性。从“话语”的角度探讨这部叙事作品中传奇性涵义是通过怎样的叙述技巧来体现的,以及其散文性的叙事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对于正确理解这一涵义,揭示其艺术独特性的根源和“话语”本身在叙事作品中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元话语是作辙话人用于组织话语,表达自己对话语内容的观点,涉及受众反应的一种方法。它既包括言语形式,也包括非言语形式,是多模态的。作者借助语料,以“多模态元话语”为概念,对其进行定义和分类,并指出它的识别标准以及模态之间的关系,旨在对全面解读作搬话人如何运用多种形式指导受众连接、组织、解释、评价话语内容,从而对达到顺利交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话语”到底是什么,学界仍存在理解或表述上不一致的情形.涵义不确定不统一,必会影响研究的深入发展.本文从词源学的角度对“话语”一词进行溯源,并重点梳理其在哲学、语言学学科中的涵义及发展,并对“话语”、“语言”和“言语”的内涵进行辨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话语”的一些思考和见解.  相似文献   

5.
从语用功能上看,埋怨性话语标记是一种陈情性的话语标记。埋怨性话语标记语主要有“真是/也真是”“真是的/也真是的”“何必呢”“何苦呢”“至于吗”“你看你”“不是我说”“不是我V你”“看/瞧你说的”“你这个/种人啊”“再怎么说”等。埋怨性话语标记可以提示所说话语具有埋怨性的特征,其埋怨程度随埋怨语境、埋怨对象、埋怨内容等不同而有所不同。对埋怨性话语标记语的认知主要体现在对埋怨性话语标记语与语境关系的辨识、埋怨性话语标记语的互通性与差异性的认知和对埋怨性话语标记语功能的把握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一直是教师培训难以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培训的话语困境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并尝试着从话语的内部结构——话语主体、形式和内容三个方面透视培训话语的困境,并基于“实践中的理论”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尝试性地对培训话语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7.
“文革”文学作为中国当代文学一例特殊的“个案”,呈现出一种独特景观,一方面,政治权威话语将民间话语,知识分子话语等大面积覆盖,另一方面,民间与知识分子等形态又以隐形的方式在夹缝中突围。一方面,私人性话语被排挤出生活空间,另一方面它又在地下艰难地生长。因了这种突围与生长,“文革”文学令人在十分遗憾之余又有一丝丝宽慰。  相似文献   

8.
“十七年”电影中的性别话语作为一种文化话语是一种功能、运动和关系,其意义也在这些功能、运动和关系中产生、发展和变化,英雄叙事功能本身就构成一个复杂的话语系统。因此,“十七年”电影英雄叙事的性别话语研究就必须结合其他话语系统如意识形态、历史等,才能充分考虑背后的权力关系,即叙事运作的策略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关于语文的"话语性"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关于语文属性的讨论中 ,出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语言性”的争论。语文是一种以话语为教学对象的教育媒介。它通过一些话语形态的范例 ,在展示话语的最基本的构成规律和存在方式的同时 ,显现出最基本的文化价值规范。其功能和目的在于 ,使受教者在掌握基本的话语能力的同时 ,获得人之为人的最初领悟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话语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旨是探讨全球化话语与教育的关联性。首先藉由主要文献的整理探讨“全球化”一词所指涉的现象、涵义和论辩,了解全球化是一个涉及权力、多重声音和多元实际的复杂谜题或抗争历程,厘清全球化与全球资本主义的密切关联;其次探讨全球化话语与教育的关系,借用詹妮弗·陈-提伯肯恩的架构,归纳出目前全球化话语中四种不同研究取向的主要关怀、提问焦点,包括社会重建、教育制度主义、教育多边主义以及全球社会正义等,说明其不同的价值取向,其中涉及竞争求胜或社会正义的论辩和抗争,尤其针对“全球社会正义”研究取向,说明批判教育学学者对于全球资本主义的教育批判;然后以高等教育为主,说明资本主义对于高等教育的影响,尤其以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学术评鉴为倒说明;最后是结语和反思。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的学研究话语不得不处于“紊乱”状态。其原因,一方面是当下“化研究”对“学研究”体系自身构建的大规模侵袭,另一方面则是“话语规则”的缺席,“话语评估体系”的未建立。针对这一话语现状,作试图以“话语”的分类为突破口,对“忏悔”一词的意义生成和“失语症”的命题导向做范例分析,以求探寻出一条通入本的对话之路。  相似文献   

12.
“语言使用者视角”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取向。语言使用者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就说话人施出话语的过程作“慢镜头”式的透视,我们可以得出人们说出话语的三个思维步骤,即“预设的形成→意图的确定→话语的施出”。这为人们解读话语意义提供了又一条方便而重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自我话语”和“他人话语”是对话理论的始祖巴赫金提出的一组概念。“自我话语”又称“个人话语”,是“每个人的个性话语”;“他人话语”也称“集体话语”,“是指社会语言”。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交际中,常常出现一种以不定指说话人为话语组织者的句子,称为虚拟话语.由于它在言语交际方面所具有的特性,常作为一种有效的语用策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虚拟话语为研究对象,主要讨论了识别这种语用策略的内外因素并分类描述了这种语用策略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一、独白:我国家庭教育的基本话语模式 后现代思想家们,如米歇尔·福柯、雅克·德里达等人,对人类科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提出了“话语”这一概念。话语是指植根于某一特殊社会环境的讲话方式,是社会交往的通常情景中的言论。一旦话语以共同的文字或行为形式出现,话语就会进人人的躯体,扎根于人的意志。在米歇尔·福柯看来,话语是一种权力,人通过话语赋予自己权力。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家长正是通过话语掌握着家长的权力;家长与孩子的话语体系以家长的独白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对中西方传统设计美学尤其是西方二十世纪设计美学的分析对比中对中国现代设计美学话语的新价值和新观点作了概括,提出“商品属性、人、对话、折衷”应成为中国现代设计审美的主题词,成为设计美学话语新的表述范畴。  相似文献   

17.
王朔的成功 ,首先是话语的成功。本文拟从传播学角度对王朔话语进行分析 ,从中探寻王朔话语的传播主体、传播技巧、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的成败之间的关系 ,以期对“王朔现象”的成因作一个新的视角探究。  相似文献   

18.
“语言使用者视角”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取向。语言使用者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就说话人施出话语的过程作“慢镜头”式的透视,我们可以得出人们说出话语的三个思维步骤,即“预设的形成→意图的确定→话语的施出”。这为人们解读话语意义提供了又一条方便而重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认为,“蕴藉属性”是文学话语必须持有的,其他话语不具备的性质。但这一说法有失偏颇。“蕴藉属性”是话语的一种属性,它在文学话语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没有“蕴藉属性”的话语也能成为文学话语。  相似文献   

20.
艺与功利无关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某种利益关系的说明,它并没有直接反映出艺在实际动作中的事实:艺其实是与功利经常相关联的。商品经济对于学的影响,改写了学活动中权威话语发出的身份和方式。权威话语更多地是市场方面的力量表达出来,读获得充分的选择权力。但是读的选择缺乏一个可靠的基点,很大程度受市场策划所诱导。这种“诱导”虽然有别于以前的“引导”从而显示出一种进步,但这进步并不含有道德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