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建安初年,中原混乱,荆襄安定,诸葛亮等北方人氏因此纷至沓来,一时人才济济。亮因慕地灵人杰,拟在此成家立业,如愿以偿。遂受荆襄贤达影响、引荐,与抵御曹操的刘备达成共识,确立"隆中对"方略.与此同时,亮同侪不满平庸无能的刘表绥靖政策,兼以他们未能安家落户,故多打道回府,投奔曹操。诸葛亮审时度势,力挽狂澜,提出让"游户自实"。在他努力之下,人才流失局面得以控制并出现转机,留在荆襄的各路人才,后来成为新生蜀汉政权的一支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2.
曹操坐飞机     
《甘肃教育》2008,(19):33-33
一日,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坐飞机,出了事故,飞机上只有三个伞包。诸葛亮摇摇羽扇,对大家说:“让亮来出题;答不出的就自己跳下去;可否?”大家一致同意。于是诸葛亮羽扇一摇,问刘备:“天上有几个太阳?”刘备回道:  相似文献   

3.
赤壁之战胜败原因后人多有评说,几成定论。但鲜有从夏口的地理位置、战略形势的角度检讨曹操失败之因。夏口“分荆襄之胜而压荆襄之口”,是荆、扬二州的“心喉”。曹操赤壁之战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夺取江陵之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因而忽视了夏口的重要战略地位,没有乘胜追击势单力孤的刘备,占领夏口这一战略要地,致使刘备得到喘息之机,并与孙权联合,最终导致了曹操的惨败。  相似文献   

4.
教人教版九年级《隆中对》分析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我试着让学生理解诸葛亮是一个胸怀大志,决非庸人之流的人物。这时一学生突然举手质疑“:老师,如果诸葛亮胸怀大志,那么他为什么不去辅佐曹操,那样不就更能成就一番大业吗?为什么还要等刘备三顾茅庐后才辅佐刘备呢?”她的问题一抛出,立即得到许多学生的响应。也有学生不同意她的说法“:诸葛亮若是去投靠曹操,未必得到曹操的重任,而刘备三顾茅庐后像兄弟一样对待他。”回答马上又遭到了其他学生的反驳“:诸葛亮这样等待,与姜太公一样,是消极的,若是没有刘备,他的才能不就被埋没…  相似文献   

5.
有人在评论《三国演义》里的人物时,提出“三绝”的观点:“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指的是关羽,而曹操则是“奸绝”。难道历史上曹操果真是阴险狡诈、无恶不作的“奸人”吗? 首先,我要说的是:曹操是一个忧国忧民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6.
<正>诸葛亮采纳张无计的妙计,提笔写下一封信,派人送给西凉名将马超。米小扬凑过去问:“诸葛先生,你为什么要给马超写信?”诸葛亮捋着胡须笑道:“马超是西凉太守马腾的儿子。想当年,曹操用奸计诛杀马腾,马超想报杀父大仇,苦于一直找不到机会。如今曹操率领三十万大军攻打孙权,后方空虚,正是天赐良机。只要我写封信鼓动一下,马超就肯定会挥师直捣曹操的老巢……”张无计插话道:“曹操必定放弃进军,回师北上,你们的老朋友孙权自然就安全了。”  相似文献   

7.
周明 《文教资料》2006,(5):28-29
《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写的是孙刘联军在赤壁用火攻大败曹军,曹操率残兵败将狼狈逃至山高林密路窄峰险的华容道,被早已埋伏在此的关羽截住。关羽见曹军人困马乏,衣衫不整,人心惶惶,皆欲垂泪,动了恻隐之心;又想起曹操昔日许多恩义与过五关斩六将之事,更觉于心不忍,于是长叹一声,并皆放去,终使曹操脱难华容……这一回的描写相当精彩,情节曲折生动,人物个性鲜明。有人慨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又有人慨叹关云长的义重如山,但慨叹敬佩之余又生出一丝遗憾:诸葛亮既然知道关云长不会杀掉曹操,为何偏要让他去守华容…  相似文献   

8.
曹操——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完美统一《三国演义》中的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文学琳琅满目的人物画廊。作品中有名姓者四百余人,主要人物也有如曹操、诸葛亮、司马懿、周瑜、关羽、张飞、赵云、刘备、孙权、陆逊等几十个。其中曹操、诸葛亮已成为我国文学以至世界文学中不朽的典型形象。而诸葛亮却由于作者极尽赞颂之辞,出现一些过头的描写,结果出现如鲁迅先生所说的“状诸葛之多智近妖”的状况。最出色的我认为还是曹操这一形象。它在古今中外的文学画廊中少有可比者。  相似文献   

9.
《草船借箭》的故事是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枝箭,以此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因此,教学这篇课文就必须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认识周瑜和诸葛亮性格、语言各具特点这一截然不同的关系上,这是全文的一个难点,但也是关键。要剖析这一难点,就必须完成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领悟。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历来褒贬不一。毛宗岗称赞《三国演义》有“三奇”,又可称为“三绝”即诸葛亮“智绝”,关羽“义绝”,曹操“奸绝”。而近人则认为这正是《三国演义》人物描写的缺点,“三绝”是道德类型,人物是类型化而非个性化的。其实,毛宗岗是有艺术眼光的,《三国演义》里写得最好的的确是诸葛亮、关羽和曹操。刘备是“仁君”的典型,张飞则是鲁莽英雄的代表,但是,刘备纯粹地“仁”,张飞一味地“莽”,缺少独特的风采神韵。在《三国演义》之后的作品里,可以看到类似的人物。而诸葛亮、关羽和曹操都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有人认为《三国演义》中袁绍等人,并非绝对化,是与“才”敌为“不才”,与“不才”敌则又是“才”者,因而是个性化的典型,似乎比“三绝”更成功。实际上,袁绍性格虽较复杂,更接近历史人物的原型,但并非成熟的个性化典型,其艺术魅力难与诸葛亮、关羽、曹操相匹敌。  相似文献   

11.
[理解] 重点研读“神机妙算”。《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刚打败了刘备,又进攻孙权,因此,刘孙联盟,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儿协助周瑜抗曹。周瑜一直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10天内造10万支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与周瑜斗智斗勇,在分析了天时、地利和三国局势的情况下,用妙计仅3天“借箭”成  相似文献   

12.
有 一位教师在讲读《草船借箭》中诸葛亮“借箭”成功顺利返航这部分内容时,有学生对文中的“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一句感到不理解,问:“曹操的船要是追的话,不也是顺风顺水吗 ?怎么就来不及了呢 ?”于是,师生围绕这个问题开展了对话:   师:不错啊,曹操的船要是追的话,也是顺风顺水啊 !那怎么就来不及了呢 ?大家讨论讨论,看能不能从文中找出答案。   生:当曹操的六千名弓弩手向江中放箭时,诸葛亮已经下令把船头朝东,船尾朝西,做好了撤离的准备,加上顺风顺…  相似文献   

13.
刘备、孙权、曹操、诸葛亮四人某日乘飞机出游。突然,飞机出了故障,而机上只有三个降落伞,于是诸葛亮提议:“我问问题大家答,答对者得一个降落伞。”提议全体通过。诸葛亮首先问刘备:“天上有几个太阳?”刘备答:“一个。”于是刘备分得一个降落伞。诸葛亮又  相似文献   

14.
《诸葛亮集》卷一有《与张鲁书》残文,云:“灵仙养命,犹节松霞,而享身嗜味,奚能尚道”?此虽仅存十七字,然所含讯息犹丰。今据此钩索综合,试说明诸葛亮与道教的某些关联,请诸位专家指教。诸葛亮与张鲁原来并无交往。建安十九年(214)诸葛亮受命自荆州率兵攻刘璋。不久,刘备得益州,“诸葛亮为股肱”。次年,曹操攻汉中,鲁降之。在这之前,刘备、诸葛亮等曾经打算联结张鲁,  相似文献   

15.
诸葛亮辅佐刘备,借荆州,定冀州,安抚西南少数民族,六出祁山,鞠躬尽瘁,实现了三分天下的目标。他的智慧无穷,运筹帷幄,礼贤下土,清正廉洁的故事万古流芳。常言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诸葛亮也有一些失误,现略述于下,以求正于方家。其一,公元208年,曹操南下,向荆州进攻之时,刘表病逝,年幼的刘琼继任荆州牧。面对曹操的大军,章陵太守激越、东曹撰傅粪劝刘淙向曹操投降。当时诸葛亮看到这种形势就劝刘备利用时机,进攻刘琼,占领荆州。刘备回答:“苦不忍也”①,没有采纳诸葛亮的建议。这不是刘备忠厚,而是根据自己的处…  相似文献   

16.
为曹操翻案     
千百年来,人们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曹操是能臣,是奇才,但更多的人认为他是奸雄,是汉贼。经后世艺术小说的“加工”,民间戏曲的“润色”,再加上后世帝王出于统治目的而下的定论,“奸雄说”就普及了。世人只记得周郎的赤壁之战,却忘了曹操的官渡之战;世人只记得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却忘了曹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相似文献   

17.
在诸葛亮那时候,天文学的设备还很简陋,他只好爬上山顶,卷起一本书当望远镜,还得把另一只眼睛闭起来,就这样观测星空。但诸葛亮还是常有收获的,只要听到山顶上嚷一声“太棒了”,张飞就知道军师又有新发现。这次张飞闻声赶来时,诸葛亮告诉他:“据我的预测,三天后会出现大型流星雨……”这消息很快传到吴国,鲁肃报告周瑜:“诸葛亮说,魏、蜀、吴都能看到流星。”但周瑜暗想:“但愿一个流星也没有,我就可以嘲笑诸葛亮了。”消息也传到魏国,蒋干来见曹操道:“诸葛亮说,到时候会有一些陨石落下来。”曹操吃了一惊:“最好都落到吴国或者蜀国。”“…  相似文献   

18.
话说当年周瑜心里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命令他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即可。第三天四更时分,诸葛亮便驾二十只船驶向曹营,向曹军“借箭”。周瑜听了诸葛亮的借箭过程,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诸葛亮真的那么神吗?假如诸葛亮“借箭”的时候,曹操用的是火箭,诸葛亮还会那么神机妙算吗?火箭会把草船和草把子烧掉,那诸葛亮会怎么办呢?难道他会法术,还是他有别的锦囊妙计呢?我估计诸葛亮没办法了。  相似文献   

19.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故事家喻户晓,而民间流传着另外一个说法,曹操也曾到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众所周知,曹操也是爱才之人,听说隆中住着孔明(诸葛亮)这么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就赶在刘  相似文献   

20.
<正>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北方最强大的军阀(fa)——袁绍被曹操击(ji)溃(kui),于是,袁绍的地位被曹操替代,曹操将落魄的汉献帝接到自己的都城——许都,“挟(xie)天子以令诸(zhu)候 (hou)”,北方的大部分军阀,迫于曹操的淫(yin)威(wei),大都归顺了曹操。骄(jiao)傲(ao)的曹操挥师南下,准备统一全国。可这种骄傲注定了他的失败,使他饮恨赤壁。赤壁之战,三国鼎(ding)立的局面初定,但是魏(曹操)蜀(刘备)吴 (孙权)都在积极备战,看来辟疆(ji ang)扩土的干戈在所难免。但此时天下大部分尽归曹操,要想在夹缝里生存,惟有联吴抗曹这一计……这个计策在蜀国丞(cheng)相诸葛亮的脑中升腾……可是,汉昭烈帝刘备,在他的结拜兄弟关羽被吴国害死之后,气得挥师七十万为关报仇,可是一个大败仗使他一病不起。而接替(ti)王位的又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刘禅,于是,治理国家的重担便自然而然地落在了丞相诸葛亮的肩上。于是便有了诸葛亮六出祁山这一说。最后一次出征,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从此,蜀汉一蹶不振,终被魏所灭。故事中的诸葛亮有着惊人的智慧, 在后世,他几乎成了智慧的化身。在《空城计》里,他仅用三千五百兵便吓跑了司马懿十五万大军,这不能不说是他智慧超群的表现。但任何伟人部终非完人,蜀汉的灭亡,他同样有着不可推卸 (xie)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