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时期,山东出现了庞大的诗人群体,成就卓著。但文学史长期以来对其评价偏低。事实上,明代李攀龙、谢榛首振诗风,完成了对台阁体的革命:"清初山东诗长最盛",以王士为代表的山东作家群领骚百年,为当时全国诗坛中心。应当高度评价明清诗歌,肯定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2.
山东是妈祖信仰北线传播的重要省份。明清时期山东妈祖庙主要分布在沿海和运河沿岸,未见兴盛,与沿海大省的地位并不相称。究其原因,本文认为主要是明清时期,山东不具备妈祖信仰传播的有利条件,而其中,明清时期兴起于山东的碧霞元君女神信仰是妈祖信仰在山东传播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3.
在明清长达540多年的时间里,山东杂剧和传奇剧作在典雅与通俗的语言风格上,分别经历了不同的演变过程,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二者还形成了迥然有别的主导风格,即明清山东杂剧语言以通俗本色为主,传奇语言以典雅绮丽为主。不同的主导风格倾向根源于二者所汲取的文化基因有异,明清山东杂剧更多地接受了崇尚俚俗的平民文化滋养,而明清山东传奇主要是承续着以雅为美的贵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的望族,以科宦家族居多,而文化底蕴深厚的山东更是如此.明清时期山东科宦家族的发家之道基本相似,但也有所侧重.弄清这些家族的发家之道,有利于我们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明清时期山东科宦家族的情况,同时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醒世姻缘传》是《金瓶梅词话》之后、《红楼梦》之前的一部重要的以婚姻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小说,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民间礼俗的状态,为我们研究明清时期的人生礼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文章主要探讨该小说与明清山东的寿诞礼俗,分别对诞生礼俗和庆寿礼俗作了详细的描述,并揭示其中所蕴含着的文化意义;对《醒世姻缘传》所反映出的明清山东人生礼俗的社会、文化及文学意义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6.
民间信仰是一种非官方、非宗教的下层信仰,李绍强、李修龄试图通过对山东方志中有关资料的分析,揭示明清时期山东民间信仰的主要特点。秦海滢认为明初统治者为了整顿神统,虽然明确规定了允许进入正祀、杂祀和淫祀的神。但是,山东各地民众信仰既有在国家规范下的活动,又有自身需要所奉祀的多神现象,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间信仰的多样性。代洪亮以泰山信仰为中心,着重考察了民间香社与明清山东乡村社会的密切关系,认为香社是重要的乡村社会组织,明清时期山东范围内,以泰山信仰为主体的民间香社组织非常众多,这些香社组织与乡村社会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在山东历史上众多的以家族为中心的文学家群体中,其家族新城王氏作为后起之秀,注重文化传承,出现了众多有影响力的文学家,其中就有影响全国文坛的一代宗师王士稹。新城王氏作家群具有作家人数多,作品质量高,作家作品影响大的特点,是明清山东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文学家群体,对山东文学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会馆是客居外屯的同乡人在寄居地创建的一种用于联乡谊、祀鬼神的特殊社会组织。明清运河区域商人会馆是当时商业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以聊城山陕会馆为典型案例,对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的商人会馆分布和文化内涵做了初步探析,指出明清商人会馆所具有的浓郁的文人气、厚重的江湖气和世侉的商人气,是封建社会母体中新的社会力量崛起、新的价值观念产生、新的商业文明显现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9.
明清之际,顾炎武寓居山东期间,前后创作六十余首纪事咏物等题材的诗歌。整理解读这些诗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顾炎武来鲁去鲁在于抗清形势所需;诗歌前后阶段比重悬殊体现出顾炎武思想由立志抗清到致力学术的转变;旅居章丘期间,顾炎武除置地于大桑家庄之外,于他处另有田产。由此,进一步还原顾炎武在山东的活动轨迹,揭示其寓居于此的心路历程,进而丰富学界对顾炎武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三部语料为基本材料,对明清山东方言中的一类词——拟声词发展为动词进行探究和分析,发现很多拟声词发生了"从拟声到言说"的词义演变,即这类词既表拟声,又有由拟声而来的动作义,而且在山东方言中,这些拟声词演变出的表动作的动词词义,不再是临时用法而成了词的固有义项。  相似文献   

11.
山东新城王氏家族在极短的时间内由元末的一个默默无闻的平民之家发展为煊赫明清两朝的世家大族,然而却又在300余年后呈现衰败之势走向衰落,这其中包含诸多因素。通过从政治、经济、婚姻、教育四方面进行分析,可以探究其家族兴盛之因,继而又从内外部环境方面探微其衰落源流,进而为后世家族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醒世姻缘传》(以下简称《醒》)是明清之际署名西周生的山东籍作家创作的一部长篇白话小说.这部小说不但在我国小说史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研究明清时代的山东方言也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醒》书目前影响最大的版本是齐鲁书社1980年标点本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标点、注释本.  相似文献   

13.
德州程氏是明清时期鲁西北地区的一大文化家族,是明清山东运河文化的重要代表,科第文学兴起于明中叶嘉靖初年,一直绵延至清初。程家世官水曹,清正廉明,且代有诗名,出现了程、程绍、程先贞等著名文人。程诗协唐音,尤工五律;程绍诗作雄健浑朴;程先贞论诗,主张"孤"、"清"与"厚"的融合,其诗学陶兼杜,深稳清妙。明末清初之际,程先贞与顾炎武、钱谦益等大儒私交甚契,声息相通,流露了深沉的故国之思。  相似文献   

14.
担任山东巡抚十年间,丁宝桢协助曾国藩和李鸿章镇压捻军;智斩安得海;治理水患;创办山东机器局。加强山东海防建设等,表明了他是开明务实的洋务派督抚之一。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其举措虽然大都没有跳出传统思维模式的窠臼,但保持了山东政局的相对稳定,推动了山东的近代化进程。因此丁宝桢在近代三十多个山东巡抚中堪称佼佼者。  相似文献   

15.
《滨州学院学报》2018,(3):91-96
地方志中所记载的商人人物传记是研究明清时期商人以及明清时期社会经济不可或缺的资料。山东地方志中商人传记的编纂和书写,在反映明清时期山东地区商人形象、特点与商业经营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状态方面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另外,考察商人传记的思想内涵,其中也蕴含着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思想主张和侧重道德榜样的树立与社会教化意义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由于山东位处东部沿海,为了加强与首都及中原腹地的社会经济联系,历代统治者均十分注意对山东东西方向水陆交通的经营和建设,勾画不同历史时期山东东西方向陆路交通的基本格局可以了解其发展演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7.
高玉蕾 《文教资料》2012,(11):30-31
明清山东方言中有一批与象声词有关的特殊行为动词,有的由象声词通过义域转移或转类而来,有的则由象声语素组合成词指称相关动作。转喻是象声词用作行为动词的心理基础,与动词相同的句法位置是象声词用作行为动词的语法基础。  相似文献   

18.
1898年,德国借口曹州教案强租胶州湾和青岛,同时还取得山东省的路矿等权利。山东问题伴随着山东主权的丧失而产生。1915年5月,日本又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二十一条》,抢夺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外交家项维钧出于工作性质等原因,从1915年起就对山东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关注,积极主动地为政府出谋献策,并在国际政治,外交舞台上艰难地奔走呼号,最终克服种种困难使山东问题诉诸巴黎和会,为其国际化和最后解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明清易代之际,许多故明官绅归顺清廷,成为所谓的"贰臣"。百年后的乾隆皇帝出于政治需要谕示编修《贰臣传》。其中记载的山东贰臣的归附情况颇值得研究。文章在明末清初的大背景下,对《贰臣传》中山东贰臣这一特定群体做一关注,并试着从五个方面探究这一群体出现的原因,以期能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这些"贰臣"。  相似文献   

20.
山东博山是著名的鲁中古镇、琉璃之乡,明清时期人文荟萃、名家辈出。其中赵、孙、钱、蒋四姓,有"四大家族"之称。四姓之中,赵氏由科第起家,成为明清著名的文学世家,赵进美、赵执信等人对明末清初文坛产生了巨大影响;孙氏由琉璃世家转为文化世家,孙廷铨的《颜山杂记》是国内唯一一部涉及古代琉璃生产的专著;蒋、钱二姓则由工商业起家,号为博山首富。在博山陶琉业的传承与兴盛方面,孙氏、蒋氏的贡献首当其冲;蒋、钱二姓则多次联手举义,在地方文物、园林建筑的保存与重建方面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