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高职英语听力教学障碍分析 (一)教师对语言听能习得和外语听力教学的片面理解 关于对语言听能的习得,我们多数人的体验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学会了母语,因而对获取母语听能的过程容易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即认为人们在听母语时,对每一个音都进行了关注(Nunan,2000),并认为外语学习似乎亦如此。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学者Krashen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指出,发展外语能力主要依靠两种途径: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指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的知识(包括语法、规则、语音、词汇知识),而语言习得类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通常是在大量语言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语言的自然交际获得的。Krashen认为习得比学习更重要。只要经过语言习得这一环节,学习者才能真正摆脱母语的"羁绊",自由  相似文献   

3.
儿童习得母语时享有心理、生理、认知以及环境等方面优势,因而比较轻松;相比之下,由于缺乏这些有利条件,大多数外语学习者觉得外语学习困难重重,而且学习效果也往往不尽人意。本文旨在分析这两种语言习得难易的原因,并建议性提出外语教学可以参照母语习得过程的某些方面,从而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4.
贾芳 《教学与管理》2009,(12):138-139
一、英语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传统的英语教学几乎把语法作为教学的中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因而遭到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听说法、认知法、意念一功能法以及交际教学法等。事实上,多数教学理念是建立在这样一个观点上的:语言是习得而不是学得的。在习得母语时.语法教学似乎并不重要,但外语习得不同于母语习得。  相似文献   

5.
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学习者掌握地道的.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由于学生在英语语言习得过程中缺乏系统的认知心理表征训练,所以在用英语表达意思的过程中必然受到母语的影响。外语学习中母语习惯和知识对目的语习得的影响,也就是母语迁移,是许多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普遍关注并有争议的一个问题。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得到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母语对外语学习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两种影响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儿童的语言学习较成年人的语言学习有显著的差异,儿童的语言学习带有特殊的“习得”特征,而成年人的语言学习过程具有明显的“学得”戍份。英语在中国的教学和学习不同于“二语”环境下的母语之外的其它语言的学习。在中国进行汉语之外的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均有“外语”学习特征,如当下中国的“二语习得”界将英语学习称为“英语外语学习”,将日语学习称为“日语外语学习”等等。一般而言,无论是“二语学习”还是“外语学习”,虽说儿童阶段的语言学习具有显著的“母语”语言能力“习得”特征,而中国儿童英语或是另一门非汉语的学习是否具有显著的“习得”特征,不能简单妄下结论。这是因为学习者受语言环境、学习环境、学习策略应用等不利因素的局限,即就是在儿童学习阶段,英语或其它一门外语能力的获得还是带有很明显的“学得”特征。本文主要讨论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环境中儿童英语能力获得过程的基本特征以及如何在儿童语言学习过程中开展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  相似文献   

7.
周承丽 《文教资料》2006,(27):160-161
作者从语言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理论出发,认为儿童习得母语具有多方面的优势。相比之下,由于缺乏这些有利条件,大多数中国人学习英语都觉得困难重重。本文通过分析这两种语言习得的异同,难易的原因,以及母语习得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指出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母语的正迁移作用,促进英语学习。作者建议性地提出:外语教学可以参照母语习得过程的某些方面,扬长避短,从而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外语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8.
潘虹 《成才之路》2011,(5):48-48
美国学者Krashen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指出,发展外语能力主要依靠两种途径: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指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的知识(包括语法、规则、语音、词汇知识),而语言习得类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通常是在大量语言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语言的自然交际获得的。Krashen认为习得比学习更重要。  相似文献   

9.
学习外语,顾名思义,就是学习者在已经掌握自身母语基础上进行地第二种语言学习和习得。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影响和作用,一直都是语言教学界争论不休的重要话题。作为一名初级和中级英语教师,我认为母语问题应当综合学习语言的具体情况来看,其影响不一、作用相异。对具有相当语言基础的高级外语学习者而言,学习外语时,的确应当尽量  相似文献   

10.
发展外语能力主要依靠两种途径: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指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知识(包括语法规则、语音、词汇知识),而语言习得类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  相似文献   

11.
母语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学习者掌握地道的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由于学生在英语语言习得过程中缺乏系统的认知心理表征训练,所以在用英语表达意思的过程中必然受到母语的影响。外语学习中母语习惯和知识对目的语习得的影响,也就是母语迁移,是许多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普遍关注并有争议的一个问题。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得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现代认知论的语言习得观简要综述和讨论的基础上,对“外语学习双元结构”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描述,并较为深入地分析和讨论了二语/二语习得、双语/双语习得、外语/外语学习等相关系列问题。笔者明确指出:母语的人文社会因素和固有的文化属性,对外语学习过程所施加的作用和影响,是外语学习策略研究有别于母语习得的关键所在,这一点在教学中应受到充分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3.
吴楠 《考试周刊》2010,(24):136-137
学习外语跟学习母语在形式上、效率上和效果上都有着巨大区别。母语从听说开始,基本上是不知不觉地“自然”学会。语言认知和教学理论还使用了一个专门的术语来指称这种获得言语能力的过程:“习得”。  相似文献   

14.
儿童在非教学条件下能轻松地习得母语。他们高超的语言认知能力和惊人的习得效果令成年人望尘莫及。笔者以心理语言学及语言习得理论为依据,将儿童母语习得与成人外语学习作对比和分析,试图找出二者的异同,并就此对成人外语学习提出一些建议,以帮助成人进行外语学习。  相似文献   

15.
自从克拉申提出语言学习(language learning)和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这对概念并加以区分以来,学术界一直在探讨两者的不同点,并试图通过比较,找出其中适合本民族、本国度学习第二语言的途径。本文认为: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和掌握都是“习得”和“学得”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语言学习有两个层次,部分可以习得,而另一部分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母语的学习过程也是如此。语言学习过程中两个层次的观点对外语学习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语言学习与语言习得 语言学习(learning)指的是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知识,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于语言的形式;而语言习得(acquisidon)则与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相类似,它是在潜意识的情形下自然地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语言习得通常是在大量的语言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语言的自然交际获得的。  相似文献   

17.
赵辉 《河北教育》2005,(10):25-26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人们掌握某一种语言所通过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习得(acquisition),另外一种是学习(learning)。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流活动.激活人脑中的语言学习能力,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学习是指有意识地研究并且往往在教师的指导下来获取某种语言(一般指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的过程。那么.如何运用语言习得规律来指导外语学习,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呢?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来的传统语言学观点认为,母语对外语学习只有负面影响,要熟悉掌握外语必须在语言课堂中只使用目标语。母语对于外语习得既存在正面影响,也存在负面影响。根据21世纪以来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取得的相关成果,阐述了如何在语言课堂教学中通过恰当的运用母语来促进二语学习。  相似文献   

19.
发展外语能力主要依靠两种途径: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指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知识(包括语法规则、语音、词汇知识),而语言习得类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通常是在大量语言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语言的自然交际获得的。习得比学习更重要。只有经过语言习得这一环节,学习者才能真正摆脱母语的“羁绊”,自由地运用第二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际。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方法局限于语法翻译法,偏重于知识的传授,片面地追求卷面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首先,本文阐明了母语与外语之间的区别,指出其区别是由于不同的语言环境造成的。其次,在主体部分文章论述了母语的习得与学习同外语的习得与学习环境的不同,导致地以下三个方面的不同:1,习得与学习的目的不同;2,习得与学习的心理活动不同;3,习得与学习的过程不同。第三方面的不同充分证明了语言环境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得出结论:一个语言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学习动用语言的环境,并提出几点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