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平乐 村居》(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是辛弃疾笔下不多见的一首质朴、清新的田园词。茅檐、小溪、青草、老翁、老妪、孩童共同构成了一幅恬静、祥和的田园生活图景,表达了词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2.
高勇 《初中生辅导》2008,(Z5):33-35
【原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译文】茅屋又矮又低,近旁的小溪边上长满了绿绿的小草。从茅屋中传出略带醉意的聊天声,用的是吴地的方音,听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借助朗读、想象等方式,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吟诵感受田园生活的意境。2.体会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探索未知美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宋词——《清平乐村居》。谁愿意来读课题?师:古人写词之后,要配上相关的曲子进行歌唱。  相似文献   

4.
倪呜 《小学语文》2014,(3):36-37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初步理解,紧扣文字,展开想象。2.品评文字,拓展阅读,了解词人,体悟情感。3.循序渐进,练习诵读。[教学重难点] 活化文字,想象意境,练习诵读。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6课。  相似文献   

6.
《清平乐·村居》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的第三首,作者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辛弃疾的作品不仅内容丰富,风格也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这首小词,便全然不同于他那些激昂慷慨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清新、温馨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周静 《湖南教育》2013,(8):28-29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词的韵味。背诵课文。2.通过借助注释、抓关键词等多种方法,理解大意,想象情境,体会田园生活的美好。3.通过比较阅读,初步学习文学作品的比较方法。4.在诵读经典、拓展阅读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8.
《清平乐·村居》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7课课文。回顾上课的前前后后,笔者有两个特别深刻的印象,一是精心备课:课前,不仅对这首词的作者生平、创作背景、词的语言形式、情感内容、文字意蕴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更对教程的推进、板块的组成、环节间的衔接、教学媒体的辅助、学生反应的预期以及教学语言运用都进行周密的考虑,且几度调整、修改;二是从容上课:在教学中,没有拘泥于预设,而是灵活“生成”,机智点拨,使学生情绪投入,思维活跃,发言富有新意。概括起来就是.在“有备”中实现“无拘”,让课堂呈现创造的精彩。  相似文献   

9.
一、揭示课题。了解“词”的特点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宋代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板书: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2.让学生齐读课题,观察、比较词的题目与以前学习过的古诗的题目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10.
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品,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凝结体。如何让学生通过古典诗词的学习,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并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是古诗词教学的的一项重要目标。然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对古典诗词这种特殊文化载体的资源开发利用得不够,仅满足于学生会背、能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较浅的层次。那么如何利用好古典诗词这种传统的文化资源,使学生情不自禁走向传统、走进经典,如何教出古典诗词的文化意蕴来,窦桂梅《清平乐·村居》则给了我们较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黄丽英 《课外阅读》2011,(9):172-172
《清平乐·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画面感极强。  相似文献   

12.
《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从战场上回到农村,看到农村这么一幅美好生活的画面而写下的一首词。听了吉老师今天执教的《清平乐·村居》,被她扣住词来教词的方法折服,使我听着听着也情不自禁的醉在“词”中。原来词可以这么教,下面说说自己对这堂课的几点收获。  相似文献   

13.
原作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改写江南,小桥,流水。从水的上游远远地驶过一条小船,船上有一个年轻人,他正是刚刚辞官,打算归隐田园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看到如此清丽的江南美景,他兴致勃勃地立在船头久久地观赏着。一座座绵延不断的山川,一条条环  相似文献   

14.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晚年遭受排斥,落职退居江西带湖时的作品。作品构思巧妙,运用白描的手法,摄取了美不胜收的带湖风光和独具田园乐趣的人物活动镜头,组合成江南农村的清秋风景画和劳动风俗画,体现出作者热爱清新秀丽、安静闲适的农村生活的情趣。全词不足50字,既不用夸张,也不用比喻,只用白描手法,便将一户农家的居住环境和一家老小五口的生活画面真实地描绘了出来,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上阕写“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两句,淡淡两笔,就勾画出农家和谐优美的生活环境:矮小的茅屋坐落在溪畔,绿茵茵的青草…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说一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抓住醉字研读文本,展开想象,感悟田园生活的美  相似文献   

16.
17.
夏斌 《江西教育》2012,(Z5):73-74
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农家和谐生活场景,这首词在辛词中显得颇为特殊。辛词大多抒发爱国忧民之情和壮志难酬之感,具有一种雄浑、豪放、沉郁、悲凉的格调。而这首词却是描写农村生活,表  相似文献   

18.
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在其饱尝甘苦的人生中,与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给后人留下了一系列咏梅佳作:“红酥肯放琼包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蕴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玉楼春》)写梅花含苞欲放时瓣如凝脂、幽香袭人的美好形象;“寒梅占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渔家傲》)描绘梅花初绽时的形象,同时也抒发自己赏梅时的愉快心情;“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相似文献   

19.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无)赖,溪头卧(一本作"看")剥莲蓬。  相似文献   

20.
从诸子散文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中国文学世界中的经典名篇,作为民族文化的母乳,在教育语境中被一次次地赋予新意。经典需要重温,名篇需要重读。本刊新设的"经典重读"专栏,是"读书"栏目的子栏目,2012年,特约请苏州大学文学院的陈国安先生(文学博士)重新解读被列入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文名篇,每期解读一篇,旨在通过一家之言、一人之悟,激发一众师生"再读"和"重审"名篇的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