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学作品中的祈使句,可以从语义学角度加以研究,从而使人们对祈使句有一种新的认识。避免了以前孤立研究语法的弊端,让读者对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等级关系等又有了更深刘的认识,进而能够达到闻其声、知其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3.
20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  相似文献   

4.
<阿金的眼泪>利用一位已届中年的中国孝子阿金在老母颤巍巍的棒打中突然流泪的情节.再度关注了挣扎在中西两种文化、两种生活方式下的中国青年移民的生活状况.眼泪在文中有着特殊的文化涵义,阿金是由于突然意识到潜藏在自己内心最深处的传统文化正渐渐失去而哭泣的,即将与息息相通的文化母体相分离的痛苦与害怕让阿金突然失控并当众流泪.  相似文献   

5.
源自自然,包罗万象,大道之源,博大精深,《易经》包含着生活智慧,虽历经时代更迭,却历久弥新,即便是在科技高速发达的今天,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读《易经》经典,感悟生活智慧。本文通过对《易经》第九卦,即小畜卦的研究,强调当代青年在致富方面要做到君子爱财,富亦有道;在理财方面要做到管理财富,张弛有度,但是一定要财富诚可贵,德行价更高。  相似文献   

6.
成长是一条田闻羊肠小道,走在其中,我们有时会感触到扑面而来微风的清爽,有时会嗅到小菊花散发的清香,有时也会一脚踏进脏兮兮的小水洼……成功时我会心情放飞快乐,跌倒时我也曾掩面哭泣,然而,  相似文献   

7.
狄仁杰是一代名臣。他心胸阔达、方正廉明,深受武则天器重。 那天退朝,武则天独将狄仁杰留下,先是拉了一会儿家常,又夸奖“卿在汝南时,甚有善政”,然后话音转低:“你知道你在汝南.谁经常打你的小报告吗?我告诉你吧。”  相似文献   

8.
王家湾 《成长》2005,(9):14-15
也许只因一点偶然的变故,我就是他,即便是现在,我和他的区别,也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大。我们是一代人。我们这代人和前人有许多不同,前人还相信很多,我们不相信,这是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创刊于2003年末的《格言》,以14岁到20岁的青少年为读者对象,体现了独特的青年文化诉求,使其在新时代变化中成为异军突起的期刊新秀。《格言》在青年文化建设方面有三大制胜点:坚守使命,坚持精神引领;与时俱进,贴近时代青年;品牌制胜,实现经济文化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延安时期的《中国青年》是恽代英、萧楚女在大革命期间主编的《中国青年》的延续。该刊于1939年4月16日发表第一卷,1941年3月停刊,历时两年,出版三卷二十七期。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下,杂志以团结青年抗战为主题,积极宣传抗战,同时对青年们的学习、工作、生活进行正确的引导,开拓了青年们的视野和思想。这一时期的《中国青年》是抗日根据地内最大的青年刊物,它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路线、政策,鼓舞全国青年的斗志;培养优秀的青年干部,提高青年的政治意识和文化素质;动员广大青年组织建立全国青年统一战线,为民族解放和革命斗争服务,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为我党以后的新闻宣传事业做出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青年恩格斯宗教思想的变化首先是在德国北部的商港-不来梅开始,在这里,恩格斯经历了由宗教信仰-对宗教虔诚主义批判-无神论的转变过程。1841年恩格斯来到柏林,成为黑格尔哲学的拥护。在《谢林和启示》等章中,恩格斯在无神论立场上对宗教和封建主义的斗争,表明了他无神论思想的形成和革命民主主义立足的确立。促使这一转变的有两个决定性的环节,一是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一书的出版,二是到英国的曼彻斯特走进社会生活的深处。  相似文献   

12.
1923—1927年的《中国青年》是大革命时期出版时间最久、最杰出的革命报刊之一,它的创办发行与宣传,成就辉煌,留给了我们众多的历史经验。可是,我国学人对它的研究却十分薄弱。关于《中国青年》的研究,既涉及刊物本身,也包含早期党团思想政治、文化宣传等。对《中国青年》进行细密化的历史考察和论析,既可以丰富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等学科的内容,又可以进一步丰富共青团史、中国新闻传播史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先驱者之一,黄人1904年开始撰著其《中国文学史》;并于1907年,作为教材由东吴大学堂内部出版。虽然是中国文学史初创时期的专著,但黄人《中国文学妨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极高的学术价值。本文从“精神上之文学史”,“实际上之文学史”,“文学史研究自然不妨破成格而广取”,“世界之观念,大同之思想”,以及分期和体例的匠心独运等方面,论述了黄人《中国文学妨对后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深谙世界革命变化趋势,逐步重视对东方社会问题的研究。凭借特约通讯员身份,马克思恩格斯结合大量文献资料、统计数据与事实报道,对东方典型国家“中国”社会变革进行了细致探究,在西方列强资本扩张打开中国大门、西方强权特权践踏中国人民、对华鸦片贸易加速社会矛盾激化等层面都做出了科学分析,并立足唯物史观、明辨中西时局、正视历史事实,前瞻预言了中国发展前路。回顾这些科学分析与前瞻评判,有助于正确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演变与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真切体悟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哲思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对当下把握唯物史观、锚定全球视野、坚持道路自信、发扬斗争精神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实践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明确该著作产生时期所蕴含和集中体现的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这一哲学总结,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系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汲取引导青年成长的有益历史经验.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青年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对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三观”、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实现“知行统一”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青年是推动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主体,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新生力量,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历程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进入新时代以来,全球化浪潮下青年热点问题层出不穷。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中关于青年成长、教育、价值三重维度的理论论述,与当代青年现存发展状况极为相近。为此,结合思考马克思恩格斯经典理论带来的启示,分析当代青年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为推进当代青年发展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青年>作为中国共青团的机关刊物、中国老牌青年期刊,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垄断也遭遇了市场经济时代的尴尬,在这种转型中<中国青年>从策划刊物内容、形式到重视发行、营销以及人事制度的调整等方面全方位进行改革,并最终成功转型,为我国机关刊物闯市场树立了一个成功的典型.  相似文献   

18.
李菁 《上海教育》2007,(10A):63-64
《学记》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重要著作,是思孟学派的作者在二千多年前总结私人讲学实践中所取得的极丰富经验而写成的一本教育著作。它是中国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光辉的一页。《学记》提出的许多教育原理原则方法在今天仍有积极的意义。在提倡弘扬民族文化、继承祖国文化遗产的今天,重读《学记》是有意义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舌尖上的中国》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分析该片在电视纪录片创作形式上的变化,其中包括内容结构的创新和创作理念的突破两个方面。其次,从拍摄、剪辑和解说词三方面对该片的制作模式进行分析。再次,对其在传播方式上的多元化以及宣传方面的突破进行研究。《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让更多海内外的观众认识和认同多元化的中国,同时也为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20.
刘备是《三国演义》塑造的仁主明君的典型,为了突出人物的这一主要特征,作者以眼泪作为创作手段,从笼络贤士、收取民心、智脱险境、赚取城池几个方面,对人物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充分发挥了眼泪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