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成功阶梯,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他人的教学活动,教学研究活动进行批判、继承、创新和发展,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在实践中教师怎样才能做好教学反思呢?  相似文献   

2.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处理不好教学与教学研究的关系。有的教师认为,搞教学研究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因而不愿在教学研究上耽误时间、花费精力;还有的教师为了做好教学研究而不愿承担教学任务,甚至想彻底放弃教学。这两种情况都说明,要做好教学研究,摆正教学与教学研究的关系非常重要。教学与教学研究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3.
郑毓信 《广西教育》2006,(3A):16-18
这篇由我国数学教育界著名的专家、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毓信教授为本刊提供的专稿,从对两个教学案例分析出发提出了关于一线教师如何开展教学研究的一些观点。 作者认为,搞教学研究不应像现在常见的那样,就是写一些“大而空”的教研论文。应该以切实立足于自身的教学活动为基本原则,研究解决自己面临的教学实际问题,进而努力超越改进自身的教学,使相关的研究具有更大的普遍意义,如从理论高度指明相关问题的普遍性。他还具体说明了“生活数学”和“学校数学”有什么重要区别,及如何正确处理这二者的关系。 对于一线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难题——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题目的问题。他认为,只要教师的教学思想开放。就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也充满着可供研究的各类问题。如,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必要的“销垫”与学生的主动探究这两者的关系?现在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做法——要求学生自己出题是否真的有益于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我们在帮助学生总结规律的同时,是否也要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处理?等等。 郑教授这些密切联系实际的、非常中肯的分析说明,相信对于每一个迫切希望进行教学研究,却又苦于不知如何去进行的教师来说,都是很好的启发和帮助,都会由此而得益;而通过积极的实践与认真的总结都会加深自已的认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实现教师工作方式的根本转型、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教r)~ztj何做行动研究,从而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成长?教师如何通过“自传研究”而发现真正的自我、创造自己的知识?教师如何通过“合作自传”以集体创造知识?教师知识的本质是什么?教师如何成为课程领导者和教学研究者?  相似文献   

5.
教师都想成为名师,但是怎样才能拥有卓越的教育智慧?学校都希望自己的每一位教师优秀,但是怎样才能营造出确实能够解决教学“真问题”的研究氛围?教育主管部门都希望区域教育优质化,但是怎样才能引导教师克服被动情绪,实现主动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疑虑重重、困惑丛生。  相似文献   

6.
1.大力开展自我反思 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当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中出现了某种问题并想方设法在行动中去解决它时,教师也就踏上了一条由“问题——设计——行动——反思”铺设的校本教学研究的旅程。校本教学研究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真实的、实际的问题。当教师比较仔细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日常的教学问题就可能转化为研究的课题。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需要学校教师不断地去学习、去研究、去实践。国家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同志指出:“坚定不移地积极、扎实做好课程实验推广工作。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要探索以校为本、上下结合、内外结合的教学研究制度,逐步形成教学研究与培训有机整合,保障教师有效提高专业水平的教研机制。”教育部基教司朱慕菊剐司长提出:“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这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理论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教师要增强研究的意识,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克服被动性和盲目性,把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要充分发挥教研员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要加强对学校教学研究的指导。”竭力推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积极开展校本教学课题研究,建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校本教学研究制度。是新课程改革工作对我们学校提出的新要求,更是我们学校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中。教研兴校”的工作策略。学校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是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中“教研兴校”的工作策略。学校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是落实国家中小学教师职务条例中教师职责。[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有用性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新课程全面深入推进中,如何才能突破长期以来形成的教与学一系列固有理念、习惯性、确定性和平衡性,这是每位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无法回避且需长期探索解决的现实问题,它迫切要求中小学教师必须从“教书匠”的角色中挣脱出来,成为“研究型”教师。那么,什么样的教学研究才是有用的教学研究呢?对此,中小学教师必须首先有清醒、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教学日记是教师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的一种随笔性短。在写教学日记过程中,教师可由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变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因此,写好教学日记是一种有目的的反思性工作,是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学研究,学校是教师工作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所以校本研究就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校本研究的形式多种多样,怎样才能保持它的有效性呢?首先,研究课题要“返璞归真”。校本研究的主体是教师。所以研究的内容不是高高在上、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之下,作文教学大家也都有意识地在改变,但是,作文教学究竟应该怎样有效进行?到底怎样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想说、会说?怎样才能达到让语言从学生心底自然而然地流淌,让作文自然而然地“长”出来?这些依然是困扰着一线教师的难题。结合多年的作文教学探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老师搞教育教学研究,一定要从自己身边所遇到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入手,积极寻找有科研“含金量”的问题,作为自己进行教育教学科研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面向现代化的教育 ,需要有一大批学者型的教师 ,他们既是教学工作者 ,也是教学研究者。第一线教师 ,都有不少经验。这些经验需要筛选、提炼 ,需要抽象、概括上升为理论性的认识 ,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原理、方法 ,这也需要进行科学研究。所以 ,教学研究能提高教师本身的理论修养和教学水平。那么 ,如何培养这种研究能力呢?首先 ,头脑要“科学化”。过去 ,教师用“一桶水”去满足学生的“一杯水”还能应付自如 ,可是在瞬息万变的今天 ,原来的“一桶水”已逐渐老化 ,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因此 ,教师要对自己的“一桶水”经常进行更新…  相似文献   

14.
提倡以幼儿园为本位的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研究能够帮助教师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基于行动的幼儿园园本教研”则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在实施“基于行动的幼儿园园本教研”时,“纪录”是十分有效的工具。幼儿教师应学做有研究价值的纪录,提高教学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有较高水平的文章来?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两点粗浅的认识:一、提高教师自身的作文水平部分语文教师总感叹作文教学“越教越难”。难在哪呢?笔者认为难就难在其自身缺乏写作“内功”,甚至不谙为文之道;难就难在作文教学思路狭窄,受制于条条框框;难就难在教学观念陈旧,缺乏创新眼光。还有些教师总埋怨学生不会观察生活,不会“用独特的语言表现独特的感受”,尤其对作文不感兴趣。但这些症结的由来,怎能与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没有关系呢?与其埋怨学生,不如从自身找找原因更客观些。教师要求学生多读书,而…  相似文献   

16.
面对一线教学研究不是走向“圣”化(认为只有专家学者才有教学“研究”的能力)就是走向“泛”化(校校搞课题,人人搞“研究”,实践就是“研究”)的现实,笔者忧心忡忡。根据个人成长的经历,笔者认为,“圣”化教研没道理——真理是朴素的,就教育教学而言,我们一线教师其实离真理最近;泛化教研无意义——没有个人思考的所谓“研究”只能走向形式化,  相似文献   

17.
作为教师,我们怎样才能由一名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呢?我认为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搞好教学本职工作的同时,扎扎实实地搞好教研。从根本上说,搞教研也就是搞教学,而且高于教学,它是教学取得成效的有力保证。它推动着教学理论、方法知识不断向前发展。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教研。那么,新时期下教师如何做教学研究?又怎样才能搞好教学研究呢?我认为须做到以下几点:一、要给教学研究准确定位教师做研究与教授做研究不同:教授是研究理论,以创  相似文献   

18.
追问一:为什么教师课改和专业成长的积极性不高? 在我们抱着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这样一个目的推进教改时,发现教师的积极性并不高,存在着应付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经过观察课堂、访谈教师、访谈学生、召开教师座谈会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我们认为可能在以下几方面存在问题:一是教师在课改与专业成长方面,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只要依照大纲、教材认真上课、多辅导、多付出,教学成绩也不会低,没必要搞教研、搞课改。产生以上认识的原因可能有:(1)受教师传统习惯的影响。人们的传统观念里认为搞研究是大学教师与科研机构的事,中小学教师只是教书的。多少年来,中小学教师是以“知识传授者”而不是“教育研究者”的身份出现。  相似文献   

19.
教学风格,就是教师在适合自己个性特征、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经过多年的艰苦的反复实践,而形成的既具有个性魅力又具有稳定性的教学风貌。教学风格的形成,标志着教师教学艺术的成熟。它是一切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教师所孜孜以求的。长期以来,许多教师都在努力地探索和实践,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呢?  相似文献   

20.
赵宁波 《贵州教育》2009,(15):47-47
常常听到我们有的教师们私下里叹苦经:太累了,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就行了呗,还搞什么科研哦!有的教师说,搞教育科研,不就是要我写论文吗?我每天要批改那么多作业,哪有那么多时间去思考去研究啊?真是要我的命了!每个学期,只要学校或上级组织老师们拟写“论文”总是只有寥寥几个教师是真正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中所获拟写论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