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农村改革源自打破农业合作化后长期实行的“政社合一”、“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而这个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重温这个过程,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思考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正> 改革是中华大地当今奏响的主旋律。做为成人教育工作者,要想在改革的大潮中尽到自己的责任,必须认真学习理解邓小平同志“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指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又说:“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革命,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是对目前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刻揭示。任何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在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这一客观规律的作用。革命的最终目的,就是改变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我国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解放生产力,改革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内在要求,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实践已经证明改革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巨大作用。要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为指导思想,加快和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4.
理论是对实践生活的总结,它应该随着生活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长青。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时代同样需要发展,以至修改,这是关系到经济学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拟对生产力这个概念作初步探讨。 马克思是把资本作为生产关系来研究的。我们的时代,应该把资本当作生产力来研究。马克思说:“资本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雇佣劳动与资本》),笔者认为资本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力。 如果总是把资本作为生产关系来研究,把它作为革命的对象,作为打击排斥的对象,而不是作为发…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已由酝酿逐步走到了前台,多数地方的人事制度改革也在全面推行。遵循“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合同管理”的原则,中小学人事制度的改革将逐步完成由“国家用工向单位用工转变”,由“身份用工向岗位用工转变”,工资制度亦将由“职级工资向岗位工资转变”。这三个“转变”,将彻底打破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给中小学教育带来深刻的变革。但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的发展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对于在旧体制下分娩、成长的新事物,需要不断地完善,并发展自己。以下就“三个转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一些调查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已由酝酿逐步走到了前台,多数地方的人事制度改革也在全面推行。遵循“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合同管理”的原则,中小学人事制度的改革将逐步完成由“国家用工向单位用工转变”,由“身份用工向岗位用工转变”,工资制度亦将由“职级工资向岗位工资转变”。这三个“转变”,将彻底打破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给中小学教育带来深刻的变革。但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的发展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对于在旧体制下分娩、成长的新事物,需要不断地完善,并发展自己。以下就“三个转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一些…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是我们“改革开放,搞活经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和庞大系统工程的总设计师。他的改革思想视野开阔,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它既为我们构建了一座宏伟的理论大厦,又设计了一个全面系统而又很实际的改革模式。探讨和研究邓小平同志的改革思想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改革的意义“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由之路。”“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要求,生产力的发展也只能通过改革来实现。发展…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1992年6月在中央党校讲话中深刻指出:“改革也是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要改革原有的经济体制,消除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使生产力进一步得到解放,需要进行改革、进行革命。同样,改革高校管理体制,革除其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障碍,破除其陈规旧习,也决非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事。改革的趋势是,在继续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地方分权管理和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这就需要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9.
“说课”在中学教学管理中应用的研究马振生,陈兴义改革开放的大潮冲击着我国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也给基础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就得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法,转换管理机制。近年来,“说课”作为教学管理的一...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论断,正确地解决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解放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革命是用暴力摧毁旧的社会制度来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前提下,不改变生产关系性质,用改革体制和机制的办法来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一次革命。改革解放生产力,给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提供了理论依据;给改革正确与否提供了标准。  相似文献   

11.
新的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诞生于20世纪末,面向21世纪,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振兴时期的时代精神。其中国近现代史部分有三个新特点。 一、贯彻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神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从来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技术在知识形态上,是一般社会生产力,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它一旦并入生产过程,就会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马克思曾说:“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点是一目了然的。”马克思生活在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那时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远没有今天这样强烈。但是,马克思通过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作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的精辟论断。  相似文献   

12.
随着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入思考,人们很自然地提出:“生产力中是否也包含着社会科学的因素及其作用?对此许多人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究其原因,往往同片面夸大生产力的自然属性,而程度不同地忽视生产力的社会属性紧密相联系。笔者认为,正是生产力的社会属性,决定了生产力中必然渗透着社会科学的因素及其作用。 相对自然属性来说,社会性是生产力的主要属性 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种能力,是以自然界为主要对象的;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说,生产力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从总体上说是表现为一种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不承认这一点,就不是唯物主义者。 但是,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生活的生产——无论是自己生活的生产或他人生活的生产——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社会关系。”换一句说,生产又是一种社会的活动。而生产力正是表现人类这种活动的能力的,从而也必然是一种社会力量。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谈到现实的生产力,往往是用“社会生产力”来表达的—— 马克思、恩格斯:“无产者只有消灭自己的现存的占有方式,从而消灭全部现存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来,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是有成绩的,因为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改革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推进改革,否则会使改革走向歧途。幼儿园课程改革有点像“摸着石子过河”,所以不能因为在过河时出了一些差错就横加批评和指责。但是,在“摸着石子过河”时,人们希望河水清澈一点,这样受挫的可能性就会小一些。而今“,河水”似乎不是很“清澈”,甚至让人感到有点“摸不透”。不是吗?新名词、新概念和新理念太多了,这些“好看不好用”的东西把幼儿园教师弄得“晕头…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0月18日,安徽省社会学学会三届四次理事会暨中国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年会在江城芜湖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安徽省社会学学会主办,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承办,全省50余位社会学学会理事和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提交学术论文近40篇、围绕本次年会的主题“纪念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周年、研究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新战略新问题”,与会专家和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分析探讨,也作了必要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制度创新王冀生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根本上改革与高...  相似文献   

16.
人们通常把天时、地利、人和作为分析、判断某一项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这三种因素中,“人和”又是最根本、最核心的因素,而我们经常听到的“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等等也都是说“人和”在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谓“人和”,简单地说就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时代,更需要的是团队精神,团队需要协作,协作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因为和谐的人际关系与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可以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践证明,它也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原动力。那么,学校管理者怎样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本文从以下方面略做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对改革开放的论述,概括起来,有多方面的深层次的含义: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从历史的发展来讲是最根本的革命。”[2]这是邓小平同志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基上说的。民主革命的胜利,土地改革的完成,是生产力的第一次大解放;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改革,是生产力的第二次大解放。把改革称之为“第二次革命”,是确切而深刻的。任何真正意义的革命,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推动历史的前进。2.改革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经验都是开…  相似文献   

18.
原声     
给改革者多一些宽容。——学者杨东平评南方科技大学改革的“内忧外患”。认为需要给改革者多一点理解和支持,多一点时间和空间。莫拼爹,说真话。——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寄语毕业生。“校友捐赠榜”比“百富校友榜”深刻。——针对北京大学拿“校友中亿万富豪数量连续三年高居内地大学首位”来证明办学实力事件,  相似文献   

19.
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的全面改革,应该说它既是一场经济革命,也是一场政治思想革命。它不仅会带来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也必然会改变那些不适时的观念、准则和思维方式。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会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而且会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重大变化”。其中思维方式要适应并指导改革的实践,则是改革中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唯物又辩证地说明生产力的发展与劳动者的物质需要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生产力标准,另一方面也是深化改革的需要。 党在十三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那么,作为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生产力,是什么力量推动它的发展呢?这是我们应当研究并作出回答的问题。否认生产力的发展还有其自身的原因,这不符合唯物辩证法。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各种因素一起构成了生产力发展的动力结构。而劳动者的物质需要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