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高校信访工作的沟通艺术和信访干部的超前意识张晓彤信访工作是一种社会性的政治交往活动。它是由信访工作者和上访者共同构成的。记得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曾写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佳句,信访工作要做得“清如许”...  相似文献   

2.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语文教学亦如此,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勤于创新,源源不断地注入灵性活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语文课才会有声有色,灵动多彩,趣味无穷。  相似文献   

3.
现时的初中数学教学,教法林立,派别丛生.抹去这热闹的、熙熙攘攘的表面,删繁就简、去芜存真,数学教学的根本,其实还在课堂上.朱熹《观书有感》中有一哲理名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堂,就是数学教学的“源头”;高效课堂,就是数学教学的“源头活水”.打造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4.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教学改革应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从真切感受中提炼文章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害怕写作文,主要是无内容可写。解决写什么问题,这是作文教学的第一要素。下面说说自己的一点粗浅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写作文,学生常常感到头痛的是无话可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实我们缺少的不是素材,而是一颗勤于思考的大脑,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想让作文之“渠”永远“清如许”,就需要积累大量的素材作为“源头活水”。那作文素材从哪里来?应如何积累运用?  相似文献   

7.
许玲 《同学少年》2011,(2):F0002-F0002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朱熹的《观书有感》中借景喻理的名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  相似文献   

8.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果提问能收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境,能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产生一种"欲罢不能,跃跃欲试"的状态,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灵感就会不断产生。课堂提问才会真正的做到有效,课堂才会成为学习的乐园,课堂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陈霭生 《新读写》2011,(9):47-49
出自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似文献   

10.
宋代诗人朱熹在诗歌“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巧妙地用“活水源头”解答了“方塘清澈”的缘由。正如一首歌有序曲、话剧有序幕、小说有序言一样,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也需要有导人。良好的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所以一定不能忽视开课前几分钟的导人教学。  相似文献   

11.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的源头就是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又是广阔无边的。  相似文献   

12.
学生面对习作,时常陷入困境,不知从何下笔.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在阅读时积累各种素材,才有源头活水.只有在阅读中积累写作技巧,才能掌握好写作方法,才能出口成章,挥毫泼墨.  相似文献   

1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新课标着眼于提高学生素质.要求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扩大学生的信息量,允许学生从自己的真实感受中提炼文章的主题.鼓励学生写出个性鲜明的作文.  相似文献   

14.
王晓霞 《甘肃教育》2013,(22):58-58
一、教师的博学多才是高效课堂的“源头活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把语文课教活.教师本身就要有一跟常流常新的清泉。语文教师如果仅仅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靠传授教材的知识来应付考试,那就远远不够了。一个学识浅薄的教师很难为学生建构出知识的高楼,又何谈高效课堂呢?所以,无论是从学生的角度还是从教师自身的角度.都应不断充实自己。  相似文献   

15.
李森 《现代语文》2013,(10):80-81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朱熹的名句,他说明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用心观察才能发现源头活水,汲取源头活水,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笔者认为语文课堂也要引入"活水"。  相似文献   

16.
有道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正是数学赖以发展的源泉.   ……  相似文献   

17.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朝理学家朱熹所说的“源头活水”引伸到作文教学中,就是人的一种思维的创新。创新思维是人的各种能力综合的结果。既然如此,语文教师就应转变思想观念,吸纳创造性理论,树立新的教育观,把教学过程,尤其是作文教学变成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创新的过程。如何营造这种有利于写作的创新环境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五点入手:  相似文献   

18.
北宋理学家朱熹有诗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活水”就是生活。生活是书籍,是海洋,是宝藏,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潜在着语文因素。我们可以以课堂为窗口,培养学生学语文的习惯,引导他们拓展视野,广收博取,自无意到有意地从生活汲取营养,就会美化语言,充实头脑,丰富心灵,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19.
学习中恰当地融入数学史料知识,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达到博古通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数学史知识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源头活水,数学家的故事可以激励学生不断奋进、前行。  相似文献   

20.
观书有感     
《辅导员》2010,(1):1-1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