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话式教学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以文本为介质的语言互动与沟通,是学生借助教师的导向力对文本真谛的探索与交流过程。然而在对话式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常常会忽略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传统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潜心于把正确的答案传授给学生.同时也满足于学生“鹦鹉学舌”似的说出“正确”答案。传统语文教学以否定文本意义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否认学生内心世界的丰富性、独特性为代价去追求统一的认知教学结果。新课改理念要求以人本思想为核心.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习主体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而学习过程的递进和学习体验的多样性决定了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突破预设之外的新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体验是学生真实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文本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思想情感,和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思想碰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只有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真正发生,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正>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我们能给予学生机会去进行知识的实践,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实践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一直重复的实践让学生感到乏味。实际表明,语文生态课堂可以带给学生新的实践和学习的机会,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教师应该注意语文生态课堂的建立。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解读文本,在文本的基础上找寻其与学生兴趣相匹配的一部分加以利用,从而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之中。  相似文献   

5.
浅析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荣斌 《考试周刊》2007,(38):152-153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情趣,提高阅读质量呢?尽管这些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但笔者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余耀清 《贵州教育》2011,(10):30-31
语文的对话式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学生以文本为介质的语言互动与沟通,是学生借助教师的导向力而进行的一种对文本真谛的倾听与体验。然而,有的教师在对话式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常常会忽略一些问题,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语文的对话式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学生以文本为介质的语言互动与沟通,是学生借助教师的导向力而进行的一种对文本真谛的倾听与体验。然而,有的教师在对话式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常常会忽略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学习,是学生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训练和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过程。语文文本作为语文学习中的重要载体,在其教学过程中应该透过儿童的视角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本文通过简单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文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基于儿童视角探讨小学语文文本教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文本拓展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广大语文教师越来越意识到:语文的内涵博大精深,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就教材教教材,那么学生所获必定狭隘。因此,语文教学的时空必须拓展,文本资源需要超越,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应该对此进行深度与广度的挖掘,不断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开启学生思维,丰厚学生文化底蕴,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形成。那么,教学中怎样进行文本的有效拓展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两次提到“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何为“对话”?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指教师、学生、文本在平等地位上产生的一种以学习语言为本体,以文本言语为中介而展开的在认知、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交流,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最终促使学生产生个性化的感悟,积淀语感,促进言语和精神的同构共生,提高全面语文素养的动态过程。然而现实教学中,老师们对“对话”的理解不够透彻,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不能不…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文本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其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还能够激发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有效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文本阅读能力的指导,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从而全面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质量。基于此,本文从文本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出发,对激发文本阅读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有学者指出 ,我国的语文教学可望由“训诲———驯化型”和“传授———训练型”发展为“对话型”。犹如一只美丽的蝴蝶 ,“对话”飞进语文教学的窗口。新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么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对话教学呢 ?课前预习 :与文本对话 与作者对话时下有一个新说法 ,认为一节好课应该是学生带着问题来 ,带着更多的问题去。“学生带着问题来” ,“问题”从哪儿来 ?答案是从课前预习来。过去预习 ,总是老师出示思考题 ,学生带着思考题…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找准切入点,其实就是设计高质量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分析、理解课文,从而全面掌握课文内容。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重视的是如何开启学生的心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析,这就需要教师科学而艺术地处理教材文本,特别是选择好教学的切人点.因此,语文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有诱导性,要能带动对全篇内容的思考,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这样既能保证教学从一开始就以较快的速度触摸到学习重点,又能保证文本自身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元素问题,阐述 课文表达主题拓展、欣赏教材插图和实践活动体验等策略运用 对培养学生美德的正面迁移有促进作用。语文教学中深入德 育,引导学生在研读教材文本中激活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在 学习和使用语文中主动以美德为导向,积极明辨、笃行、深思,促进自身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因此,如何找寻一种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新方法是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问意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的发问不但能使老师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维动态和学习需求.而且也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石。它能促使学生以文本为中介而展开在认知、情感、精神等领域的多向交流,从而产生个性化的感悟,积淀语感,进而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韦建文 《广西教育》2006,(7B):56-57
阅读教学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对话”引入语文阅读教学领域之后通常理解为: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获得感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郑维会 《考试周刊》2013,(21):35-35
教师在学生的人文培养过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语文技能,而技能的获得又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文本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对文本思想内涵的理解、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树立和良好情感氛围的营造,便可以落实学生人文性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是任何阶段的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培养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细读,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于文意有更好的把握,对于体会文章的情感意蕴及其后的思想更是有很大的作用。小学语文是重要的启蒙教育,阅读文本细读更是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文本细读的教学策略。一、增加对阅读文本的体会过程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要旨很大一部分在于开启学生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与认知,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于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与兴趣,很多东西都能够让他们感到惊奇,很多事物也能够让他们受到触动。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是重要的启蒙教育,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好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多去体会,体会文字后的意趣,也体会文章所传达的情感,从而为他们打下良好的语文素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怀疑,是一种文化态度,是一种非常可贵的思维品质。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怀疑精神和独立求知的精神。尤其是对待经典的文言文本,它可能会导向学生对文本有自我见解,并让文本这个客观之物在他们那里“产生”出新的意义。日后如果学生能形成自己对待文化的态度,形成自己科学的历史观,这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文素质。语文教学的价值,上升到人文的高度,那就是不把现成的答案给学生;真正具有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师,应该把文本变成一个蓬松的结构,变成一个可以渗透的结构,变成一个学生可以进行思维泻入的结构。他不进行知识殖民,他会呈现,…  相似文献   

20.
语文考试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语文课程改革不是取消考试,而是淡化考试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使语文考试成为促进学生发展、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当前小学语文考试命题应当注重以下几方面的改革:依托文本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让学生通过认真读书去感受语言、理解内容、体会要旨。一节课下来,学生活动是丰富了,但却完全游离于阅读文本之外,书没读,字没认,词句没理解,语言没积累。如此的语文课堂,已经完全没有了语文味。这种倾向的出现不能不说与我们有些语文试题轻视文本的导向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