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新课改可谓是色彩纷呈,各种辅导信息资料铺天盖地,社会活动丰富多彩,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已使学生感到乏味和枯燥。从辩证的角度看,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思维能力活跃起来,个性表现出来,手脚解放出来,全心融入到学习中,这样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当然这样的“动”并不是“乱”,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操作有序、有度的“动”。  相似文献   

2.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精妙得当的新课导入好比一把钥匙,开启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做到心动、脑思、口说、手写;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更是处处充满灵性和活力。我也一直积极地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变着我的语文课堂:一、我敢说,学生自信地学语文  相似文献   

4.
屈彩霞 《考试周刊》2013,(89):33-33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的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先让举牛动起来.  相似文献   

5.
张海燕 《现代教育》2011,(Z2):95-95
新课堂呼唤的是动态的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的水乳交融、和谐共生。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记得叶澜老师说过:"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间余地。"因此一个精美的预设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相似文献   

6.
金菊 《语文知识》2016,(4):32-35
从海南来了一个国培班老师,与我对接,学习交流,于是我很郑重地将这位老师介绍给班上的学生:“从今天开始,这位王老师将与我们共同上课学习两个星期左右,有可能王老师要为大家上一节语文课……”介绍时间约5分钟。不曾想到下午放学后本班QQ群沸腾起来:“语文老师要换啦!”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方法是教育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面对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教育形势,毫无生气的课堂严重地阻碍了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为此,小学音乐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才能有效满足音乐教育教学的需求和推动小学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一、注重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8.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评价指标是多元的,评价方法是多样的,评价的主体则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评价是一种获取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平和教育有效性的证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汉语拼音是认读汉字字音、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这些枯燥的符号常常让学生们感到很吃力,为此,笔者不免担忧起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与同事聊这个话题时。他无意地丢下一句话:“唉!如果能发明一种磁石,一上课就把他们的注意力吸过来,那我们上课就轻松了!”  相似文献   

10.
要上出一堂"精品课",个人的甘苦只要是过来人都有切身的体会,那课前的准备煞费苦心,各个环节都要考虑周到,就像一个搞精密仪器制造的人,一个小小的零件都不能稍有含糊,需要细细的打磨。因此,好多老师都在导语上花费好多心思,以期一开始就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探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工具和手段。在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化学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师“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教科书已不再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步学习新知识时不能自觉地、主动地应用。为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学地理教学中,初中学生学习地理普遍存在着畏惧、厌学的心理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地理知识起步较难.一开始学习就被一些知识吓住了,产生了畏惧心理;而另一方面是地理教学中没有展现出地理学习的魅力所在,对同学没有吸引力,同学难以形成兴趣。因此.学生对学习地理畏而远之,在地理课上提不起精神,难以参与其中.对于学习则是敷衍了事,对于知识点只是死记硬背.对于考试只能应付了事.难以掌握真正的知识。  相似文献   

13.
直线与直线、圆、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是每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之一.之所以青睐它,是因为它的知识覆盖面广,知识交错性强,综合能力要求高,能很好地检测和评估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问题在一般情况下,直线多以动直线的形式出现面对动直线问题,笔者认为一般应从直线方程的结构入手,分析其特征,变换问题角度,从而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相似文献   

14.
《思想品德》是一门特殊的学科,但是这门学科仍然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因此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常常被忽视。本文就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中让学生动起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面对教育环境的多元化、教育对象的复杂性等诸多问题,品德课程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式到评价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品德课堂的实效性呢?基于学生具有通过具体的活动和体验来进行思考这一发展特点,在品德课程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开展直接体验性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主动学习探究。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引导学生更好地生活,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地理教材中增加了"活动"板块的教学内容,其内容涉及文字材料分析、数据信息处理、动手实验操作、模型制作、社会调查、地理计算等方面,目的是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探究、分析、辨别等能力。那么,如何充分发挥"活动"板块的功能,使学生真正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体验情感,树立价值观呢?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7.
正【案例一】电影节——越策划越开心"你知道吗?今天学校组织开展的电影文化节可是我策划的!""这有什么,下个月的泼水节可是我的金点子!"这是校园里两个普通孩子的对话,自信、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校开展的丰富而有创意的活动大多是学生自己策划的。每一个小脑瓜里都有一个或者无数个缤纷的活动构想,那里有孩子们自己的乐园。  相似文献   

18.
刘晓军 《四川教育》2012,(11):23-24
探讨“对学生写作状态的判断与即时帮助”这一话题真好,意味着我们的注意力终于从关注“教师怎么教”升华到思考“学生学得如何”,“怎样才能学得更好”,“教师怎样才能立足学情及时调整,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习作中的各种问题,体会写作的成功和愉悦”。  相似文献   

19.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兽不惊。”这首不登大雅的篡改诗文,出自于我之手。原因是这样的:有一次上课,老早我就在教室门口侯课了,教室里学生的吵闹声仍然依旧,上课铃响后,我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这样的话语,教室里顿时寂静下来……日常教学中,每当我发现有学生听课思想“跑毛”时,不至一次的写过这样的诗句:“池边好杨柳,依依垂丝摇。仔细瞧一瞧,原来是木头。”这让认真听讲的同学们一下子如坠云雾,让那些个思想“跑毛”的学生马上警觉而脸红。  相似文献   

20.
林艺端 《考试周刊》2014,(55):127-128
<正>叶澜教授说:"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流,教育是人类的一种特殊交往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师生的有效互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才能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实现课堂活动信息的有效交流与传递,在获得知识与经验的同时开启心智,发展能力,增强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打破传统的"一言堂",提倡"群言堂",保证课堂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