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新课改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那么课堂上老师还要不要“以讲为主”?在新形势下,“以讲为主”似乎不合时宜.被不少人认为是“满堂灌”,是“填鸭”!而分组、交流、讨论,似乎成了新课堂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或者学生记笔记为主,学生很少有机会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他们像一只只“口袋”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倾倒”。这种学习剥夺了学生参与的机会,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发展,扼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把教学本质定位  相似文献   

3.
长期坚持在中学语文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语文难教,学生厌学。实际上广大语文教师为了上好课,花了大量时间,费了很多心思备课,然而并不投学生所好,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越学反而越低,因为长期以来,中学语文课堂都是“以教师讲析为主”.老师在小小讲台上大包大揽.就象演独角戏.有时学生连观众也不想当.常常出现“老师讲累.学生想睡”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以“练”为中心,“练”字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有选择、有重点地讲练,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能力,真正做到“以学为主”。老师多为学生创造、提供“听”的环境,老师要跟学生多说话(交流思想、感情、学习经验、体会等),以正常的语速、生活化的语言来引导、带动学生进行课堂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变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的被动局面,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习能力,我们采取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方法,重点探索“单元教学法”的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6.
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从教师那里接受知识,这样的学生往往是被动学习,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如果老师哪天不传授知识了,学生该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讲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也就是“讲”要向“用不着讲”转化,  相似文献   

7.
教育家斯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人的兴趣调节着情感,学生如果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表现出巨大的热情。爱因斯坦这样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推动学生探获知识的一种强烈欲望。但在很多的课堂上,任凭老师讲得唾沫乱飞,  相似文献   

8.
实践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传统教育方式以灌输为主,以学生独立思考为辅,培养的学生书本成绩好,但是存在着知识面不宽,动手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的弱点。杨振宁教授讲到,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教过的不敢做”。朱棣文教授认为“:中国学校过多强调学生的书本知识和书面应试能力,而对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的同步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一幕:一位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课,企图将知识“灌输”给学生,牵着全班学生“齐步走”。然而,班上的后进生却在“听天书”。每次考试,这些后进生都是“红灯”高挂,老师却振振有辞:“我对每位学生讲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别人能学好,为什么你们几个总是不及格?”其实,学生不会学习,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头头是道,也是徒劳无功的。老师的责怪,更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他们就像一只无助的小鸟一样,在知识的大海中迷失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刘坚定 《湖南教育》2005,(24):28-29
传统教案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教案系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中,又出现了另一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注重课堂的“活跃”场面,而忽视了教学的最终效果。一些课堂教学搞得“轰轰烈烈”,最后却显不出实效。其原因在于只看到学生自主意识强,而忽视学生自主能力弱的现状。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为此,笔者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  相似文献   

11.
“小组合作学习”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如果只听老师讲解,只能记住所听内容的15%。学生先学,老师后讲,则学生可以记住研究内容的65%。  相似文献   

12.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影响下,语文教学总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认认真真的记,以讲读为中心.不留“盲点”,而且只讲知识,不讲方法,不留余地,呈现一种“零思考”状态,不给学生思考的机会,不营造思考问题的教学情景.怎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13.
高三数学复习教学,容易让老师走入一个误区,也就是老师出题,学生做,做后老师再讲.作业讲评课往往是老师“一言堂”。学生一直处在被动接受状态.这样的复习教学效率显然很低.新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还应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4.
“教学”,是一种以教师教为主以学生学为辅的“双边”活动。在这里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如果只注意了主体教师的作用,课堂上就会出现“入境”的老师,讲得摇头晃脑,津津有味,唾沫横飞,而作为“门外汉”的学生则是恹恹欲睡,绝无兴趣可言。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由“困境”入“佳境”呢?我想,引导学生想象,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是一条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学导式”也称“导学式”、“导读式”,名殊实一,都是强调要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只起一个指导、点拨的作用。“学导式”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试用“学导式”教学法的做法及体会是: (一)深钻教材。“学导式”教学法,虽然是以学生自学为主,但并不低估或否认教师的指导作用。过去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现在是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可能提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  相似文献   

16.
镇教委组织了一次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摩,作为评委之一,我有幸参加听评学习。他们的授课套路基本相同:让学生诵读课文为主,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对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有的教师还鼓励学生随便发言,不需举手。教师不进行任何讲授,只负责指导学生采取不同形式读课文。在评课时,大家一致称赞教学方法新颖,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评课后,我感触颇深,语文课上以读为本应予肯定,但教师是否需要“讲”的问题,值得我们探究。不知从何时起,语文教学很“忌讳”老师的“讲”,不少老师把“少讲”或“不讲”作…  相似文献   

17.
潘翠柏 《中学文科》2009,(16):127-127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或者学生记笔记为主,学生很少有机会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他们像一只只“口袋”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倾倒”。这种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参与的机会,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发展,扼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强调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样的定位强调了学生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成为教好英语的关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一、教给学生自学方法,掌握学习规律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自能读书,不等老师讲,自能作文,不等老师改。”由此可见,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把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把精力放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上。为此,我改变了过去老师教、讲,学生死记硬背、被…  相似文献   

19.
我基本上赞成《改进语文教学的几点意见》,但对其中关于“讲”和“练”的几个提法,略有异议,现不揣浅陋,言之于次,以便切磋。《意见》的第六条提到“阅读课”(即一般所指的讲读课)似欠妥贴。“阅读课”和“讲读课”是不能混为一谈的。“阅读课”是以学生自己阅读为主,老师只作简略的指导。这种课,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读”,也就是“练”,老师的“讲”居于次位,故名“阅读课”。那种全无教师讲解,单纯由学生自行阅读的课是不能算作阅读课的,只能叫“自习课”。“讲读课”是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这是教育从业者经常会提到的一个问题。叶圣陶先生对此有过具体的解释:“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简单地说,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就是“授人以渔”,在我看来,就是要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