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汉语中,我们经常会碰到“N的V”结构和“N之V”结构,对于它们的语法性质和语法作用,学术界向来有歧义。运用语言的联系和比较的方法,我们可以证明,在“N的V”结构中“的”不是标志偏正结构的助词,这两个结构也不能简单地说成是偏正结构或是体词性成分,它们是比较特殊的主谓结构,N与V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2.
“V+的+N”是一种组合式偏正结构,同时又是一种很容易产生歧义现象的结构,本试图在语义平面上从分析动词和名词的性质入手,分析这种组合式偏正结构易于产生歧义的原因,同时分析了消除歧义的方法及歧义现象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层偏正结构的内部歧义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对现代汉语中的一层偏正结构的内部歧义现象进行研究,分析此类结构的主要歧义格式,探讨此类歧义结构的构成原因。首先介绍了歧义的定义和目前大致的研究状况,其次,对一层偏正结构“N1+的+N2”类格式由于隐性语法关系不明和其它原因产生的歧义进行分析。再次,对“V+N”、“N+N”类格式的歧义结构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以歧义实例为切入点,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深入探讨了一层偏正结构的内部歧义现象。  相似文献   

4.
“V+N”的结构歧义除了由动宾短语与偏正短语同形造成的之外,一些“V+N”偏正短语的内部也会因为语义关系不同而产生歧义,这类“V+N”偏正结构歧义的形成是因为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既可能是同位关系,也可能是限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试论"V+N"式合成词中V的语义呈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 N式合成词中,V的语义呈现决定于词素N,当N符合V的指代义的两个预设要求时,V就呈现指代义,整个词是动宾结构;当N不符合V的指代义的两个预设,反而意义上是V从属于N,那么,V就呈现指称义,整个词是偏正结构。  相似文献   

6.
“V有”是篇章语法化的产物,是个以“有”为中心的静态性偏正结构。它表示V完成后在RT里的持续存在。“V有”的“有”并未语法化,它只分布在封闭的空间v后,和“了/着”没同一性。  相似文献   

7.
李美妍 《现代语文》2009,(10):43-45
关于“V+个+N”结构中“个”不表示任何实际的量的情况,本文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从句法方面考察了“V+个+N”结构中“个”进入“V+N”结构的条件及“V+个+N”结构的句法特点。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认为,认知和语义是语言形成语法构造的内在动因,句法构造的外在形式是受认知和语义因素影响的。本文从认知角度考察“N的V”结构中的“的”字作用,并从认知语言中语言单位的象征性角度出发,探讨了“N的V”结构的象征性。  相似文献   

9.
动宾结构“V+O”扩展成“V+N+的+O”有两种情况:一种是“V+O”的自然扩展式;另一种是“V+O”的强制性扩展式。本文分别对这两种扩展式进行了多角度分析。首先说明了“V+N+的+O”的句法特点及句法功能;接着分析出自然扩展式“V+N+的+O”充当中的“V”与“N+的+O”的语义关系,充当的语义角色为:准客事、受事、成事、位事和使事等;然后进一步分析了“N”与“V+O”的语义结构关系为:V+N属+的+O、V+N施+的+O、V+N受+的+O、V+N对+的+O、V+N自+的+O和V+N使+的+O,并在此基础上说明了此结构可能产生的歧义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语义结构歧义指的是一个语言片段中表层句法结构相同而深层语义结构关系不同的歧义样式。歧义研究重在探讨歧义的制约和分化。在“N1 N2”这种语义结构歧义格式中我们主要分析偏正结构内部的两种歧义格式:S1“N1 N2”(玩具工厂)和S2“N1′ N2′”(华侨商店)。S1中N1既可以表示N2的用途,也可以表示N2的材料。S2中N-′既可以表示N2′中动词性成分的施事者,又可以表示N2′中动词性成分的施与对象。特定的句式及内部组成部分都是制约歧义产生的重要因素,根据句式变换和语义特征分析,我们可以分化为必然产生歧义的格式与单义句式。  相似文献   

11.
"V+给"中"给"的词性及相关句法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V 给”(动词 给 )中“给”的词性 ,有的语法书认为是介词 ,有的认为是动词 ,还有的认为“给”虽是介词 ,但“V 给”结合紧密 ,可看成一个整体 ,作用与一个动词相当 (有的甚至说“V 给”是一个词 )。由于上述分歧 ,各种语法书对“V 给 N1 N2 ”(“V 给”后带上两个名词性成分 )的分析也就不同 ,有的认为是双宾结构 ,有的认为不是。文章认为 ,“V 给”中的“给”是动词 ,“V 给 N1 N2 ”是双宾结构。  相似文献   

12.
如果用N表示名词、代词等体词性结构,V表示动词、形容词等谓词性结构,那么现代汉语中大量存在着“是 N V”的句式.“N V”为主谓关系,“是”居其首.  相似文献   

13.
汤景鑫 《现代语文》2009,(10):46-48
本文从配价语法、语义指向和语音特征等角度对“N1+V1V2+N2”句式进行了分析,讨论能使其产生“致使”意义的制约条件,并分情况讨论了V1V2可能有的配价组合方式,得出了“N1+V1V2+N2”结构只有在V2是一价动词时才能够产生“致使”义。  相似文献   

14.
汉语中存在一种特殊的句子:“N1 把 N2 V1 在 N3 V2 (N4)”。名词N2在深层语义结构上既是V1的受事,又是V2的施事;由介词“在”引导的介宾结构既是V1的处所元,同时又是V2的处所元,因而“N1 把 N2 V1 在 N3 V2 (N1)”是一种特殊的“把”字兼语句。对这种特殊句式进行结构分析时可采用双线索层次分析法,将该类句子中的两种兼属情况同时标示出来。  相似文献   

15.
“我(的) N 比 他 A”是名词性偏正结构进行比较,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很常见,如“我的年纪比他大”等。其中,由于N的属性不同,整个结构意义也会有所不同。本文试从三个比较典型的例句入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Vt/N1的N2”中的“N1的N2”一般是定中偏正结构.但当N1为人称代词或指人名词时就有点麻烦了。如:“请他的客”。因为这里的“他的客”不是“他的客人”的意思,所以.这个“他”是什么成分,“他的客”是什么结构在语法学界就一直没有定论。大多数论著避而不谈。朱德熙先生把“他的”之类称之为“准定语”①.傅雨贤先生则称之为“类定语”0。照此,“他的客”也就只能叫做“准定中们正结构”或“类定中偏正结构”了。那么,象“他”这类“风”究竟是什么成分,“他的客”这类“NI的NZ”究竟能不能名正言颀地叫做定中偏正结构呢?…  相似文献   

17.
文章考辨了《潜夫论》中的“项领”一词,前贤以为“项领”的“项”为“大”义,如此则“项领”为偏正结构,不确,“项领”当为近义并列的名词性结构。  相似文献   

18.
论同素逆序的"V的N"与"N的V"偏正短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V的N”与“N的V”偏正短语中“V”与“N”的各自分布情况看,可以发现这一对同素逆序的倔正短语处在一个“V”与“N”构成的连续界面上,它们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9.
"N的A"结构是相对于"A的N"结构的一种"易序和变位".即把"聪明的弟弟""骄傲的孔雀"这种普通的偏正结构易序而为"弟弟的聪明"和"孔雀的骄傲".  相似文献   

20.
“在+NP+V+N”是汉语中一种颇有研究价值的句式。本文从“在+NP+V+N”句式诸构成因素相互关系的角度切入,根据N的移动情况对“在+NP+V+N”句式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考察了N与NP的关系,V与NP的关系,指出各构成因素在语义特征上的对照性及句式内部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