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支架上,以使其纸带能不受任何阻碍地下落;把纸带固定在重物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手提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接通电源(T=0.02s),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重复实验儿次,从儿条打点清楚的纸带中挑选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毫米,  相似文献   

2.
有一道流传很广的关于纸带“阶梯处理”的习题,摘录如下. 原题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50Hz的低压交变电源上.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每5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A、B、C、D、E、F六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四个点未画出),如图1所示.从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段(...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物理教材利用打点计时器求物体加速度的实验中,物体拖动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通过测量这些点的分布可以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对这些数据的处理,教材上通常用的方法是“逐差法”。其原理是:如图所示是利用一条打好点的纸带。  相似文献   

4.
例 实验装置如图1甲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左侧拴有一细软线,跨过固定在木板边缘的滑轮与一重物相连,木块右侧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在重物牵引下,木块在木板上向左运动,重物落地后,木块继续向左做匀减速运动,图2乙给出重物落地后,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些点,每相邻两个点间有5个打出的点未画出,试根据给出的数据,求木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因数μ0,要求写出主要的运算过程,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不计纸带与木块间的位力,g取10m/s^2。)  相似文献   

5.
例1 某同学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步骤如下(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 a安装好实验器材.b.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平板斜面向下运动,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始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两个打点间隔取一个计数点,如图2中0,1,2,…,6点所示.  相似文献   

6.
1.纸带的选取从点迹清晰、无漏点的纸带中选取有足够多点的一段作为研究对象.2.计数点的选取根据纸带上点的密集程度选取计数点.打点计时器每打n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时间间隔为n个打点时间间隔,即T=0.02n(s).  相似文献   

7.
在现行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学生实验四“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中,研究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课本上要求用打点记时器记录物体自由。下落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量出起点(编号0)到编号n点的距离h,用即时速度公式υ_n=(s_n s_(n 1))/2t算出υ,最后通过实验数据验证mgh=1/2mυ~2。 课本第258页提出了对纸带的选择要求:“在实验中从几条打上点的纸带中挑选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毫米并且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对此选择,课本上还作了说明:“打点记时器每隔0.02秒打一  相似文献   

8.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生实验中 ,有的实验组打出的几条纸带的第一、二点间的距离均远小于 2 mm.这是由于很难保证纸带在振针打第一个点的瞬间开始下落 ,因此纸带上的第一、二两点的距离便小于 2 mm.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对该实验作了改进 ,用一电磁继电器取代手将纸带夹住 ,便可解决这一问题 .具体做法是 :将电磁继电器固定在计时器的正上方 ,如图 1所示 .把打点计时器和电磁继电器分别接在同一个学生电源的交直流接线柱上 ,然后将纸带压在电磁继电器的衔铁下 (弹簧弹力要大 ,继电器磁性要强 ,以便能压住纸带 ) .最后闭合学生电源上的开关 ,计时器开始打点 ,与此同时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被吸 ,纸带下落 .这样打出的纸带的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每次都很接近 2 mm,因此实验中只需打一条纸带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改进@耿建军$江苏省东海县第二中学!222300  相似文献   

9.
实验与探究     
1.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1)利用纸带记录物体的运动,通过分析纸带的打点情况来把握物体的运动,会根据计算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和位移,  相似文献   

10.
题目(必修1教材第24页习题2).把纸带的下端固定在重物上,上端用手提着,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接通电源后将纸带释放,重物拉着纸带下落,纸带被打出一系列点,其中有一段如图1所示.(1)图1所示纸带,哪端与重物相连?(2)怎样计算纸带上打点A时重物的瞬时速度?说出你的道理.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物体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是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实验。实验操作完后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子,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我们把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也就是T=0.02×5=0.1s,[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用打点计时器分析重锤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困难在于,学生在课堂上往往花费大量时间处理数据,从而使教师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为此,笔者应用Excel软件分析纸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受到师生好评。一、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也可用火花打点计时器)、重锤、纸带、铁架台、交流电源。二、操作方法1.将实验器材按图1所示连接,打出一条纸带。注意:可用夹子夹住纸带,以保证重锤初速度为零时  相似文献   

13.
朱昊 《物理教学探讨》2010,28(1):28-28,30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的第四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课后“问题与练习”栏目有这样一道练习题:“把纸带的下端固定在重物上,上端用手提着,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接通电源后将纸带释放,重物便拉着纸带下落,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常常会用逐差法计算纸带的加速度.如图1所示,纸带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选取的一段,A、B……G是一条纸带上连续清晰的7个点,时间间隔为T。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  相似文献   

15.
打点记时器是高中力学实验中常用的记时仪器。不管是火花记时器,还是电磁打点记时器,只要接上50 HZ的合适电源,打点的时间间隔均为0.02秒。若将纸带与运动物体相联接,则纸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从理论上讲,每两点间的时间间隔均相同且为0.02秒,然而在图1所示的纸带上,其0→1两  相似文献   

16.
在许多参考书中 ,我们都能看到类似这样的一道题 :在“测定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 ,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的运动。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 50Hz。如图为实验中所得到的一条纸带 ,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 ,按时间顺序取 0、1、2、3、4、5六个计数点  相似文献   

17.
高中物理必修本第一册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有这样一条实验要求:“在实验中从几条打上点的纸带中挑选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毫米并且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理由是,“打点计时器每隔0.02秒打一个点,自由落体运动在最初0.02秒下落的距离(1/2)×9.8×(0.02)~2米≈2毫米。所以,纸带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毫米,意味着纸带是在打第一个点的瞬间开始下落的”。对于这条实验要求,不少师生认为毫无必要,应该删去。对此,想谈点个人对这条实验要求的看法,以求达到共识。  相似文献   

18.
下面两道以“打点计时器”为背景的试题,考查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和思想.例1(上海市)如图1所示,重为G的物体P挂在测力计下,其下端的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现分别两次拉动物体P竖直向上运动,打出纸带分别如图2(a)、(b)所示,  相似文献   

19.
1问题提出 动能定理反映了物体所受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的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传统的实验方法是采用小车带动纸带运动,并用火花记时器(或打点计时器)采集实验数据,然后利用手工标记测量纸带点迹、做表、画图、计算,从而归纳出动能定理。这种实验方法实验数据的误差较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即时速度的计算机教学开国英即时速度是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一章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课本中的处理方法是:让实验小车从斜面上静止起,然后沿斜面下滑,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小车到达料面底端后,取下纸带,然后对纸带上记录的点进行处理(如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