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国以来中国实有耕地面积增减变化分析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通过对建国以来我国实有耕地面积增减变化的分析,否定了根据耕地统计面积得出的“1957年以来我国耕地面积基本呈下降趋势”的说法。1953年全国查田定产得出的耕地面积10853×104hm2最能代表建国初期我国实有耕地面积,此后直到1960年,耕地统计面积基本能反映我国当时的实有耕地面积。除“大跃进”时期外,1980年前我国耕地面积基本上不是增加的。80年代初期全国实有耕地射程13250×104hm213970×104hm2,比1957年净增1/51/4左右。近15a来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1996年全国实有耕地面积13004×104hm2,比1980年净减少529.27×104hm2,年均净减少35.28×104hm2。  相似文献   

2.
基于变异率的中国50多年耕地变化动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王梅  曲福田 《资源科学》2005,27(2):39-44
本文利用三农数据网和全国土地统计资料的耕地数据,对1949年~2001年耕地的面积进行了分析,哪并根据统计口径的不同,将这53年分成2个阶段,利用变异率作为波动率来度量耕地面积,对于其中出现的极端和异端数据揭示了其产生的政策和经济原因,最后得出了3个结论:①1949年~1960年耕地统计面积基本上能反映我国实有耕地面积,而1961年~1998年的耕地统计面积失真,比实际面积偏小,1999年~2001年耕地统计面积是在详查数据的基础上矫正而得来的,能反映我国耕地面积的现状;②变异率指标的使用改变了传统上所谓"耕地面积基本上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的简单描述.实际上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的减少有逐步减缓的趋势,情况总体上好转;③通过耕地面积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固定资产投资,粮食产量,人口,GDP对耕地面积的影响,均呈现负向关系.我国还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大部分生产资料均来自于农业.  相似文献   

3.
土地是一种十分珍贵的资源,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及农业大国来说,土地的意义更是重大而深远。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低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平均水平,在加上一些自然及人为的灾害,更是让土地在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4.
水旱轮作是我国传统农业中一项的重要耕作制度,但随着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和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如何发挥水旱轮作系统的增产潜力、实现水肥资源的高教利用,减轻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已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中国耕地压力指数时空规律分析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朱红波  张安录 《资源科学》2007,29(2):104-108
耕地压力指数是指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之比。文章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压力指数的测算,发现耕地压力指数在1981年~1996年间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由于期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减少速度大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速度;1996年后耕地压力指数整体处于上升趋势,这主要是由于期间实际人均耕地面积急剧减少所致。通过对2004年各省份压力指数的测算,发现有21个省份的耕地压力指数大于1,其中上海的耕地压力指数达到了2.84;即便是在无明显压力的5个省份中,其压力指数也均在0.78以上,区域耕地压力非常明显。导致各省份耕地压力指数过大的主要原因有3个:一是由于耕地大量被占用,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偏小而导致的压力指数过大;二是因单产水平过低而导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偏大,从而使压力指数偏大;三是粮食主产区由于要承担国家商品粮任务,使区域粮食自给率过高,导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过大,从而使耕地压力指数偏大。通过控制耕地面积减少速度、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可以有效缓解耕地压力状况。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貌和空间分异特征的中国近期耕地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我国“八五”资源环境遥感数据库与“九五”县级土地资源遥感调查数据分析了90年代初期到中期我国耕地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我国耕地变化存在区域差异,其中黄淮海平原及山东丘陵区减少最为显著,东南丘陵区耕地为显著增加;通过俄分析个土地利用区划一级单元内不同变化度基本研究单元所占总体耕地面积比例情况,说明各区域内耕地动态差异也比较大;为了定性反映不同区域内由于耕地面积的变化所引起的整体耕地质量的相对变化,运用全国1:100×104地貌图与基本研究单元图的叠加,统计分析了不同地貌类型上的耕地面积变化量。总体上,我国平原地区的耕地减少绝对量 与相对量均最大,而高原地区耕地面积是增加的,表明我国耕地总体质量有所下降。为了切实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必须严格控制平原地区耕地的非农业利用,减少山区的自然灾害毁地,有秩序地开发高原地区耕地。  相似文献   

7.
浅析农田水利工程对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至今,我国历来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耕地面积十分辽阔,但过量的人口基数造成了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严重不足。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又创造了一个世界性的奇迹,用有限的耕地面积养活了近1/3的世界人口,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依靠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以及广大农民的辛勤劳作,同时更离不开现代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参与。我国的农业生产特点是地少人多、淡水资源缺乏,降水受时空地域限制,有了农田水利工程的支持与参与,一定程度缓解了这些矛盾,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农田水利工程在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人们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视,促进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4亿人口中8亿多是农民。我国总人口占世界的21%,而耕地面积却只占世界的7%,中国在不到全球7%的耕地上解决了占世界21%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工程,同时它也说明了中国人口对土地和粮食的压力。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还将进一步下降。近年来,由于温室效应和太阳活动等原因导致经常出现极端恶劣天气,在南方地区,更是经常出现洪涝灾害,严重危害农业的稳定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水毁农田进行修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几次回国探亲见到国内变化很大,经济发展之快很令人高兴,但同时也见到不少潜在的问题。可能有些问题大家都看到了,但我还是将它们一一列出,表明我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有先后重要之分。1中国的耕地面积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我国的耕地面积在缩小,其主要原因是国家经...  相似文献   

10.
中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数量和质量分析   总被引:51,自引:4,他引:51  
耕地作为土地的精华对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为解决中国日益短缺的耕地资源和粮食安全问题,自1997年以来,我国实行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土地管理政策,但耕地资源转化为非农建设用地的猛烈趋势仍缺乏有效的调控。基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新视角和中国耕地资源变化态势和构成分析,提出了反映耕地总体产出能力的标准系数以及相对应的标准耕地面积,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耕地统计面积和标准面积的时空差异状况,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重新考察了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状况,并据此提出了实现中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