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尔库塞作为西方社会的批判者,以其独到的眼光看到了资产阶级不仅在物质领域占有统治地位,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资产阶级已把统治延伸到文化领域。由此,他把马克思的批判理论重心从经济、政治领域转移到大众文化、哲学、意识形态领域中,力图通过批判资产阶级的大众文化、意识形态、哲学的统治,以达到争取恢复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和实现人的“普遍本质”的目的。我们在运用马尔库塞的理论考察我国文化时,应注意我国的国情和特殊的文化背景防止错误地运用其理论。 相似文献
2.
冯新新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61-63
广告用语作为一种最为流行和普遍的公共话语,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化妆品广告用语的目的是为了宣传产品从而刺激消费者购买,然而生活中也有很多关于化妆品广告用语的讨论,如真诚性,逻辑性……从批判话语分析的角度来揭示化妆品广告在哪些方面怎样误导消费者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以“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为依据,从体裁分析和意识形态两大方面进行分析,使消费者在欣赏此类广告时,能采取更加明智的消费行为并提高他们的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3.
罗雁飞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6):262-263
广告是什么、价值何在?这个曾经的问题近年又一次被提出来并受到广泛关注。回答这个哲学命题需要学者回归广告本原,以哲学视角尤其是批判视角探寻广告存在的背景和发展脉络。笔者提出了三个\"社会\"概念,探讨了它们之间的递进关系及它们与广告批判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卓著的文学大师。他用文化批判的眼光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和城市生态,在揭示、批判传统文化糟粕和市民自身弱质的同时,对社会的黑暗进行有力地控诉和批判。正是这种文化批判和社会批判双重批判的独特性构建起他特有的批判意识,体现了老舍小说创作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刘宏扬 《教育前沿(综合版)》2015,(4)
广告语言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相互映射的。广告主要通过语言文字来传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展现在眼前的是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又是文化的镜象反射。探讨广告语言和社会文化的内在关系,对欣赏广告语言和认识社会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晟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2):241-241
在文化多元的今天,高校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其自身的文化涵养直接影响着对大学生社会批判精神的养成.应从教育文化、教学方式等方面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7.
汉语学界兴盛的文化研究偏重于形式的意识形态批评,却由于学科背景的限制而多少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维度有所忽视,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研究的批判力度。而美国传播学学者Sut Jhally的研究接合了文化研究和政治经济学,形成广告符码阐释的双重视域,对汉语学界正在掀起的传播学与文化研究应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8.
广告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陶东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68-85
本从化研究与意识形态批判的视角,通过对大量广告案例的本解读,揭示了广告的叙事策略与意识形态本质。章指出:广告是一种社会化行为,广告的叙事策略是通过人为的却又常常是隐蔽的方式把一种超越的意义,价值或精神内涵与特定的物质商品进行“嫁接”,从而赋予该商品以一种附加的意义,借助这种叙事策略,广告传达的就不仅仅是一种商品信息,而且也是一种意义模式,一种世界观与意识形态,并对现实生活中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与不健康的“常识”体系进行了再生产。 相似文献
9.
广告文化是伴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和商业化的出现而兴起的一种文化艺术形态。现代社会的世俗化和现代人的感性生存是广告文化的存在根基,广告文化因此适应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价值趋向。 相似文献
10.
广告文化是伴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和商业化的出现而兴起的一种文化艺术形态。现代社会的世俗化和现代人的感性生存是广告文化的存在根基,广告文化因此适应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价值趋向。 相似文献
11.
高凤霞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4):56-57
广告语言,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样能够反映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一个民族的文化趋向、文化心理、传统观念、思维模式等等都必然会受到广告语言的影响或对广告语言产生这样那样的作用。认真探讨社会文化与广告语言之间的内在关系,说明只有适合特定民族文化特征的广告语言才易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2.
The Construction of Pop Culture in Advertising Discourse: Taking Coca-Cola Advertis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Coca-Cola advertising under Fairclough’s three-dimensional framework in the hope that consumers can better understand ideology behind advertising discourse.It reveals that Coca-Cola Company tries to construct pop cultures in its advertising discourse,in order to get recognition from its consumers.In turn,it contribute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op culture among the younger generation.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analyzes Coca-Cola advertising under Fairclough’s three-dimensional framework in the hope that con?sumers can better understand ideology behind advertising discourse. It reveals that Coca-Co...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广告产业的蓬勃发展,对于广告的文化批评也日益丰富。由于目前我国尚缺乏完善的广告批评体系,因此这些批评通常套用国外的现成理论体系,先入为主地将中国广告置于“消费”、“欲望”等语境下进行批评。这些批评,言说着广告对意识形态的控制、广告导致了消费主义、广告充满了对女性的歧视……文化批评者毫不犹豫地对广告抡起了大棒,一声“棒喝”到底是为了“敲醒”还是为了“打倒”,诸多学者站在不同的立场对广告进行批判,其目的性似乎不言自明。学者对中国现时广告的思考和批评实践值得赞赏,但如果脱离广告这一以实现经济价值为目的的经济学范畴,则略显武断和偏执。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文化为现代广告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现代广告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并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习俗、传统文学艺术、传统价值观念与现代广告都有着不解之缘。现代广告离不开传统文化,正是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使得现代广告事业发展的更为迅速和强健。 相似文献
16.
丁云亮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0,26(3):8-11
作为一种传统理论与方法,社会学批评在中外文论史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对文学事实的多维认知和理解,形成多种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理论范式。文化研究思潮的兴盛,文学观念的更新,使得文学社会学批评重新受到重视,并有复兴之势。有关文学本质、文化表征等固有议题,也被赋予了新的涵义。 相似文献
17.
李纯仪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21(3):9-12
20世纪文学批评的发展进程中最突出的转向是从早期“文本批评”到后期兴起的“文化批评”。而在这一嬗变与突破中不可忽视的是解构主义理论所起到的继承与开拓作用。其强烈的否定与批判色彩,继承了解构思路,使具有多元性、跨学科视野的“文化批评”最终成为了主流和强势话语。这一转向不仅是文学史发展的自身规律的体现,而且是文本、文化、社会背景发生重大转折后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朱晓芸 《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9)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social criticism in William Blake's poems,both entitled"The Chimnet SWeeper"by analy-zing social background at that time and different Views in these two poems.It also tries to embody a fuller effect in thesc two separate poems. 相似文献
19.
目前,企业经营者、广告人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广告效果的空前流失,广告效果的流失反应在营销领域,最直接的标志就是广告经济效果的下降。广告既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广告效果的流失有其营销实践发展的客观原因,更是广告经营观念、社会管理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广告的经济效果依赖于广告的社会效果,广告效果的下降恰恰是广告业界忽视广告社会效果以及社会管理机制缺失导致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传统社会历史批评的历史观服从于历史总体性的规约.服从于历史宏大叙事的逻辑原则。而新的历史观则认为历史是一种阐释,具有开放性,它服从于阐释者的理论视城和立场。传统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基于它的历史观,文学因此被历史化了,文学叙事具有历史元叙事的特征。而新的文学观则强调文学的叙述功能,叙事是一种象征,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不是反映关系而是想像关系。社会历史批评应该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吸收新的理论养料完成对自身的改变和补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