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明清通俗小说中,有大量的俗字。阅读和研究明清小说,应该注意其中的俗写。我们以明清小说刊本为基 础,对"跴"、"■"、"肘"、"■"、"并铁"、"担括"、"拇量"、"■"、"■"等俗写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2.
在明清通俗小说中,有大量的俗字。阅读和研究明清小说,应该注意其中的俗写。我们以明清小说刊本为基 础,对"跴"、"■"、"肘"、"■"、"并铁"、"担括"、"拇量"、"■"、"■"等俗写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3.
明清小说戏曲理论具有丰富的佛教心性论内涵。明清小说戏曲思想家认为,艺术的虚构性出于创造之心,因而推重真实性情的书写,提出“写心”、“曲为心曲”等直切心源的学说,主张以平常心境进行审美活动。探讨明清小说戏曲理论与佛教心性论的关系,不能忽视贯穿其中的般若空观精神。  相似文献   

4.
明清小说作者自幼学起便研习八股举业,他们对八股文博论典雅、骈丽对偶的语言风格十分熟悉,当他们从八股文领域转移到小说领域时,这种八股笔法也随之融入了小说创作,其语言带有鲜明的八股文色彩.明清小说对八股要素的融会,也使其语言由俗变雅,得到了整体雅化.  相似文献   

5.
《明清小说俗字典》穷尽性搜集了明清古本小说中的异体字,在内容编排体例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该字典在契约文书、近代汉字和大型字书编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并且为学界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研究汉语历史词汇,难免要与古籍打交道。古籍中有大量的俗写,必须正确解读。一词往往有多种俗写,有的俗字甚至跟另一个词的正字同形。以"?""泼""撓""?"等字形为例,对其语义作了考释。  相似文献   

7.
何梅琴 《天中学刊》1998,13(4):44-46
民俗是深深扎根于民间的传承文化,有着久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民众基础。文章从民俗学的角度探索《聊斋志异》中的民俗内蕴,并借此挖掘出作者的创作基础及其动因,即借民俗以写伦理道德,借幻化鬼魂以写人间不平,在谐谑中嘲讽丑类……做戒愚俗,敦化薄俗,挽教世道。  相似文献   

8.
雅与俗     
命题示例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在艺术上,有俗与雅之分;而在生活上,也有俗与雅之别。其实,俗与雅原本相伴而生,有表现为俗的雅,也有表现为雅的俗。人们崇尚雅的美好与尊贵,鄙夷俗的浅薄与卑贱,但是又有多少人了解雅与俗的本质与真谛?对于雅与俗,你有什么看法?请以雅与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相似文献   

9.
神包含情的内容、人格的内容,并借形得以表现,这为明清小说等叙事类文学的以形写神论打下了理论基础。要想使作品传神,就要做到写形、写情、写人格精神融为一体;对社会生活和人物进行长期深入的观察、体验、分析和研究,熟悉人情物理;依据人情物理设计、安排和驱遣作品人物,构思并刻画出符合生活逻辑的人物言行举止。  相似文献   

10.
敦煌俗赋与敦煌当地民众存在着密切关系。敦煌俗赋写本的题记可说明部分俗赋由学郎书写,与文本字迹不同的题记显示十世纪的敦煌存在传阅俗赋的事实。与敦煌俗赋抄写于同一写卷、字迹一致的蒙书等文献暗示部分俗赋具有与同抄文献相似的性质,是当地民众的通俗读物。见于写本余白的俗赋标题、俗赋残句等写卷杂写,又可表明敦煌民众存在阅读、背诵俗赋的行为。敦煌俗赋写本不仅是文学作品或"讲诵底本",它还是敦煌民众日常生活中常读常诵的教材,是其文化接受活动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1.
人类生活的经验世界是一个充满民俗象征符号的世界.民俗符号的基本要素以及由此组成的形式多样的符号系统是构成民俗事象的内核.本文着眼于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饮食习俗,结合民俗符号的相关理论,解构饮食民俗的构成与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新编中国民间歌曲《孟姜女》的曲式分析为主导 ,简略介绍了我国民歌体裁的形式与特征 ,并对民歌《孟姜女》早期的形态、特征及其发展演变作了概述。在分析完成之后 ,将新编《孟姜女》与其原始形态在调式、旋律、结构等方面作了初步比较。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中国各族人民在广大的土地上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民歌文化。各民族各地区的人民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其民歌具有不同美学特征和审美意义。中国"原生态"民歌的美是多元性的,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蕴。本文尝试性地解析了中国"原生态"民歌在题材内容和演唱方法上所蕴含的美。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民间故事学肇始于对民间故事现实意义的发现,或者说,学者们发现了民间故事在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种种意义,才开始专注于民间故事的搜集与研究。学者们将这一最为“俗”的民间文学形式带入学术殿堂,展开了多重视角的学术审视,从四个方面阐释了民间故事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让艺术之美贯穿于民间文学的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民间文学教学中,精心挑选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利用音乐、舞蹈、电影、电视、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探讨民间文学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文学、历史、民俗等),让艺术之美贯穿于民间文学教学之中,两者相互交融,共同促进,可以使学生在浓郁的艺术氛围里感受和领悟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对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蔡氏古民居的石刺艺术,通过对我国民间艺术的审美形式的认识,理解民族丰富多彩的造物思想、艺术成就、地方特色,从而给今天的艺术创作以重要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淮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区是突破了行政区划的界限,具有自身文化特质的区域。它的形成是民间音乐文化在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中,以人们日常的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础,社会的精神生活为载体,而逐步积淀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是在地理生态环境的三个阶段、历史文化发展的三个时期、民间音乐文化的三种类型的互为因果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选取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作为研究对象,以定义和特征为前提,较为全面地研究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权利主体、内容等问题,形成系统的权利体系架构;并提出若干有新意的认识,对现实司法实践和未来立法更新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18世纪英国民间组织的成人教育,以形式多样、重视科技教育及人的作用、与政府关系良好等特点,给各国留下了深刻印象。借鉴英国民间组织发展成人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民间组织成人教育现状,我国也应在积极鼓励多种形式办学、发挥有识之士作用、加强与政府的协作等方面,改进民间组织成人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