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质押是债的担保形式之一。质权的法律特征是物权性、从属性、不可分性、物上代位性、优先受偿性、移转质物的占有性及客体的特定性。司法实践中认定质押担保效力时,应结合质权的特征并注意质押合同成立与生效、出质人意思表示不真实及流质契约效力认定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最高额质押已大量出现,而我国现行法律没有相关的规定,学者们对此关注似乎也不够,因而有研究之必要。由于我国目前最高额抵押的规定有待完善,因此,时最高额质押适用最高额抵押的相关规定在我国目前似有不妥。  相似文献   

3.
CISG第42条规定了卖方的知识产权担保责任,其立法目的是保证买卖双方的利益平衡,防止权利滥用。但条文中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诸如担保发生的时间点、第三方利益的保护等与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相违背之处,这也使得该条文在国际贸易中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用。该条款的完善能够避免国际贸易中的诸多纠纷,保证买卖双方的利益平衡,同时对我国《合同法》的相关内容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担保融资的法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产权担保融资是现代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产权界定与资产评估是知识产权担保融资的基本前提和环节。知识产权出质既要遵从权利质权设定的一般规范,又应当遵循知识产权法关于权利转让的特别规定。知识产权质权的效力,集中体现于出质人义务的履行及某些权利受到一定的限制,以及质权人权利的行使及其在某些方面得到的扩张。我国《担保法》应当赋予出质人对出质知识产权享有充分的实施权。  相似文献   

5.
在借贷关系中,作为债权担保方式之一的权利质押,对贷款人实现权利可说是万无一失的保证。第三人出质为借款人担保时,为保护出质人的利益,法律也赋予其一定的权利。但法律没有赋予借款人相应的权利,当贷款人和第三人行为违法时,不利保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这是我国法律的缺憾,应予补充。  相似文献   

6.
权利质押是现行《担保法》中的一种重要的担保方式,又是目前法律实践中较难把握的问题,对权利质押的特征及权利质押合同的效力和转让质权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的探讨是目前必须的。  相似文献   

7.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存在法律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经营管理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等。单一担保、组合担保、追加担保和反担保等传统风险防控措施存在担保机构风险过大和担保形式单一等缺陷。这就催生了风险收益平衡和政府适当扶持等新理念与新原则。据此,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可以采用入股或分红、担保加保险、政府参与联合担保、政府设立再担保机构或信用担保基金、政策性担保公司、政策性风险补偿等新的积极风险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知识经济已露端倪的时代, 知识产权质权制度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文章拟对知识产权质权制度的效力,即知识产权质权对债权的效力、对客体的效力以及对人的效力作一详细论述,以期对我国知识产权质权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几乎都在进行着经济、政治乃至法律制度方面的改革。中国也 不例外。中国进入世贸组织必然推动中国的法律制度,特别是涉外经贸方面的法律制度进一步与世界接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股份质押合同的法律特征,各种情况下股份质押合同的效力的认定,并就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出质的不同点予以区分,并对股份质押合同中的质权的实现提出了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知识产权质权,即以知识产权为标的物而设定的质权。明确知识产权质权的客体是保护交易安全,保障知识产权质押担保功能的正确发挥的前提和基础。然而我国《担保法》仅从狭义上规定了知识产权质权担保,即规定专利权、商标权和作权中的财产权可以设定知识产权质权。实际上,商号权、商业秘密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邻接权等广义上的知识产权亦具有财产性质,可以之设定质权。  相似文献   

12.
科技发展催生出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也应随之发展。基于我国科技发展和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现状的研究,认为应当设置与科技发展相适应的新的具体权利,从而赋予知识创造者更多的权利和保护,扩大保护对象的范围,切实落实“有法可依”的法治理念;还应当提高知识产权领域的立法技术,借鉴其他先进国家较为先进和详密的法律理念和法律理论。  相似文献   

13.
知识产权源于18世纪的德国,中国大陆起自20世纪70年代。由于不同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同,法律确认的知识产权的范围也存在差异。在我国,知识产权是一种民事权利。与其他民事权利如物权、债权和人身权利相比,知识产权具有自身的特点。修改后的刑法分则对侵犯知识产权罪共规定了7个具体的犯罪。构成知识产权犯罪必须具备四个要件。界定了知识产权犯罪的必备条件,对于我国加入WTO后,司法机关应对知识产权犯罪活动,追究知识产权犯罪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知识产权属于私权的范畴,刑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既要体现知识产权的公共利益属性,也应体现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我国刑法对知识产权犯罪规定了七个罪名,涉及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无论从知识产权的范围考察,还是从其涉及到的权利考察,现有罪名均不能全面覆盖实践中发生的严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因此,应在刑法典中增设非法出租侵权复制品罪、非法实施他人专利罪、反向假冒注册商标罪、侵犯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罪、侵犯植物新品种罪,以完善我国知识产权犯罪的罪名体系。  相似文献   

15.
对人的担保与物的担保并存时的责任承担问题,《担保法》第28条、《担保法解释》第38条与《物权法》第176条均有规定,呈现出不断演进改善的过程。在分析这些规定的内容、理由及不足的基础上,就何种担保方式先于实行,担保人之间有无求偿权及如何求偿,以及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对保证人有何影响等三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高等院校“教育、科研、创新”的功能有效发挥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研究生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和法律规范亟须健全和建立。加强研究生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研究生知识产权保护的组织、规章、奖励机制和权利保护机制,明确研究生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有利于高校走一条自主产权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本来在于保护创新和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但对知识产权的过度保护却越来越成为合法垄断的工具。利用反垄断法,可以有效地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行为,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获得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8.
知识产权的自身具有期限性、价值易变性,知识产权被侵犯具有不经意性、隐秘性,以及人才流动等都使得公司知识产权面临着巨大的法律风险。同时,我国公司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的现状不尽如人意。为此,应从强化公司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培养与引进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加强公司知识产权管理的制度建设、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动态监控等方面加强公司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的防范。  相似文献   

19.
知识产权在财产权体系中的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产权的民事权利属性已得到确认,但对于民法典中是否应包含知识产权法的内容,知识产权在民事权利体系中是何地位等问题,还存在不同认识。通过疏理有关线索,应对知识产仅作为一种财产权实现正确的定位。知识产权属于广义上的无形财产权,无形财产权的体系包容但不限于知识产权,无形财产权体系呈现零散、各别的特征,难以加以整合,知识产权在其中应以独立的特别法的形态得到体现。那种把无形财产等同于知识产权的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