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芋老人传》选自《春酒堂遗书》。作者周容(1619——1679)字茂三,明末清初鄞县(现浙江鄞县)人。明诸生(明、清两代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明亡后,一度剃发为僧。后清廷开博学鸿词科,朝臣争欲荐他应试,他以死力辞不赴。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春酒堂文集序》说他“几于每饭不忘故国,黍离麦秀之音,读之令人魂断。”他还工书善画能诗。著有《春酒堂诗集》《春酒堂文集》等。  相似文献   

2.
《芋老人传》选自《春酒堂遗书》。作者周容(1619-1679)字茂三,一字鄮山,鄞县(今浙江鄞县)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清兵入关时,他二十五、六岁,正当青春年华,但他拒不为清朝做事,曾一度削发为僧。晚年清廷开博学鸿词科,朝臣推荐他应试,又执意不去。全祖望在《春酒堂文集序》中说他“几于  相似文献   

3.
《芋老人传》选自《春酒堂遗书》,为清代周容所著.周容(1619—1679)字茂三,浙江省鄞县人,明末秀才,善诗文书画.明亡后,曾剃发为僧,因母在世又还俗.清廷开博学鸿词科,拢络天下学士,朝臣争着推荐他.他以死力辞,拒不赴试.他的踪迹遍全国,所交游皆一时遗民.全祖望在《春酒堂文集序》中说:“儿于每饭不忘故国,黍离麦秀之音,读之令人魂断.” 可见周容是位具有民族气节、品德高尚的人.  相似文献   

4.
周密,字茂三,一字鄮山。明末清初浙江鄞县人。他自幼敏慧,读书过目不忘。明末,他曾应学使者试,以文笔奇横,令使者惊叹,被称为杰出的人物。明亡后,他不愿与清廷合作,曾削发为僧,经其父再三劝说,方才还家。惟放浪湖山,醉酒骂座,时人把他比作徐渭。周容鄙薄功名,清廷开设“博学鸿儒”时,朝臣曾竞相推荐,而他则以死力辞。周容不做清朝官吏,以布衣诗人自称,足迹遍及半个中国。每到一处,都有吟题,诗名闻于一时。他晚年筑“春酒堂”于鄞县东乡太白山麓,辑有《春酒堂文存》,其中  相似文献   

5.
谭献(1832——1901),字仲修,号复堂,是清代常州词派的后劲,是近代词坛上的一大宗师。他曾选清人词为《箧中词》,此选因选目精审,评语富有见地,而被当时的学者奉为圭臬。后又审定由唐至明之词为《复堂词录>。他为了教徐珂学词,将周济《词辨》里的词首首评点,“以示矩范,”这就是后人所说的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语文》第十一册课文《欧阳修追字》中的一些瑕疵,《小学教学研究》2002年第2期谢国顺老师已在《“画锦堂”乃“昼锦堂”之误》一文中指明。笔者在细读课文《欧阳修追字》时发现文中还有一瑕疵,现不揣浅陋,求教于方家。课文中说韩琦在“画锦堂即将竣工时”“请他(欧阳修)写一篇文章(《昼锦堂记》)”。这种说法值得商榷。据《安阳市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记载:“昼锦堂是韩琦知相州时在州署后园修建的一座堂舍。”韩琦于至和二年(1055年)二月知相州,第二年即嘉元年(1056年)七月被召还为三…  相似文献   

7.
一、生平介绍朱之瑜(1600—1682)字鲁屿,号舜水,浙江余姚人。中国明清之际的学者和教育家。他出生于浙江余姚一个官僚士大夫家庭,8岁丧父,后来家道衰落。他初在同乡李契玄门下接受启蒙教育,后寄籍松江,从学于宋永佑、张肯堂等人,"读《礼》三十一  相似文献   

8.
元代作家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历仕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和明宗等六朝,累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陕西行台御史中丞,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被时人和后人誉为“元代名臣”(《四库全书总目》)、“豪杰之士”(许有壬《张文忠公年谱序》)、“一代之伟人”(苏天爵《七聘堂记》)。为官的经历使他留下了政论集《三事忠告》。作为一位卓有见解的政论作家,他被时人称道“卓乎有所见,而不杂于权术”、“确乎有所守,而不夺于势利”(贡师泰《牧民忠告序》);“慎举刺言,人所难言,……虽令尹子文之忠,不及此也”。(林泉生《风宪忠告序》)  相似文献   

9.
施闰章及其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闰章(1618—1683),皖南宣城双溪人。字尚白,一字纪云,号愚山,一号媿萝居士,晚年又号蠖斋、矩斋。顺治六年(1649)进士,历官顺治、康熙两朝,曾任刑部主事、山东学政、江西参议分守湖西道,晚年奉诏纂修《明史》,官终翰林院侍读。施闰章是清初文坛、诗坛的名家、大家,与山东宋琬齐名,有“南施北宋”之誉,其诗被称为“宣城体”。所著有《学馀堂文集》二十八卷,《学馀堂诗集》五十卷,以及《蠖  相似文献   

10.
《春酒》一文选录于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初读似乎无味,细细品味,发觉作者真可谓是一位调“酒”大师,用细腻、质朴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生活画卷。首先,《春酒》体现出寄情于物、以物抒情之美。母亲酿造的八宝酒既是《春酒》一文的线索,也是童年、母爱、乡情的载体。琦君通过一杯春酒向我们传达出耐人寻味的情感,将无形的思乡之情、追忆之感、身在异国他乡的落寞情怀以“春酒”这一物象实体化,比直抒胸臆大声诉苦更能打动读者,这让人想到欧阳修所言“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相似文献   

11.
严可均(1764—1843)字景文,号铁桥.清代著名学者,浙江乌程人.嘉庆五年(1800)举人,道光二年(1822)曾任建德教谕.博闻强识,精考据之学,弱冠即出游,足迹半天下.博览群书,一生著书不辍.早年著有《唐石经校义》、《说文声类》、《说文校议》等,40岁后即著作等身.后又合经史子集为《四录堂集》1200余卷.最后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46卷,使与《全唐文》相接.该书收文人3000余家,其材料皆从汇罗残剩得之,一字一句稍有异同,无不校订.《清代朴学大师传》称:“清代著述之富,盖无有过之者.”  相似文献   

12.
《原君》一文,选自《明夷待访录》。作者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学者称为梨洲先生;又固曾筑续钞堂于南雷,人又称他南雷先生。浙江余姚人。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他的父亲黄遵素是明末“东林党”的重要人物,因参与反对阉党魏忠贤的斗争,被害而死。黄宗羲也曾继续与阉党进行斗争。清兵南下,他曾在浙东一带组织义兵抗清。失败后,隐居著书讲学。清政府一再诱逼他出来做官,他都坚决予以拒绝。他的重要著作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南雷文定》等。  相似文献   

13.
王灼,字晦叔,号颐堂,又号小溪,四川遂宁人,宋高宗时曾为幕官。关于他的生平事迹,现在还缺乏详细的考证。 王灼的词学观点,见于他所著的《碧鸡漫志》(以下简称《漫志》)一书。该书共分五卷。第一卷为总论,“述古初至唐宋声歌递变之由”;第二卷详论北宋(以及少数几个跨越到南宋之初的)词人的风格和流  相似文献   

14.
<正>19021904年,我国出现最早一批由国人自编的新型中小学中国历史教科书,夏曾佑编著《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第一册)是其中的一种。这批书出版后,即获好评,各地中小学堂纷纷用之进行历史教学。但年青的刘师培却毫不客气地批评说:"近日所出各教科书复简略而不适于用,欲治中史,非编—繁简适当之中国历史莫由。"1于是他当仁不让地编出《中国历史教科书》(第一、二册)作为讲义,用于教学,并交国学保存会于19051904年,我国出现最早一批由国人自编的新型中小学中国历史教科书,夏曾佑编著《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第一册)是其中的一种。这批书出版后,即获好评,各地中小学堂纷纷用之进行历史教学。但年青的刘师培却毫不客气地批评说:"近日所出各教科书复简略而不适于用,欲治中史,非编—繁简适当之中国历史莫由。"1于是他当仁不让地编出《中国历史教科书》(第一、二册)作为讲义,用于教学,并交国学保存会于19051906年  相似文献   

15.
廖燕(1644——1705).初名燕生,又名如燕,字人也,号柴舟,广东韶州府曲江县人.他生性清狂,傲岸不羁,识见广博,奇思逸飞,不仅是清初“名震粤东”的文艺家,而且是中国美学史上一位重要人物.日本盐谷世弘在《刻二十七松堂集序》中曾将他与侯方域、魏禧并论,以为“朝宗为先驱,冰叔为中坚,而柴舟为大殿”.曾璟于《通志·廖燕传》中认为廖氏兼有龙门、昌黎、子厚、东坡之美,堪称一代“挽时之杰”.高纲于《二十七松堂集序》中则誉廖燕其不平之鸣为“蛮烟瘴雨”中的“萧韶”之音.这些赞美之辞虽不免带几分增饰,但就廖燕的艺术造谐与美学思想而沦,却也庶几近之.廖燕的美学思想,委实是值得认真研究总结的.  相似文献   

16.
正蒋仁(1743—1795),初名蒋泰,字阶平,别号吉罗居士、女床山民、空实居士,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他长期往来、寓居扬州,与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为儿女亲家。其时,他在扬州平山堂得到一方古铜印,印文为"蒋仁之印",喜爱有加,遂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蒋仁",并改字"山堂"。乃"西泠八家"之一,清代著名篆刻家。其印章《真水无香》与《蒋山堂印》可谓是其代表作(见图1),也是在各种印谱上常见的两件作品。现对印文中"香"与"堂"的出处略做如下浅析。  相似文献   

17.
《春酒》是台湾女作家琦君创作的散文。分别从民风、人情、细节、人性、语言五个角度入手,品析《春酒》之美,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作品中所包含的追思之情。  相似文献   

18.
南宁市读者刘显源先生 ,指出 2 0 0 1年新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一册有一处重大差错。刘先生在信中说 :该册《语文》课本有一篇课文是史思雷写的《欧阳修追字》。文中写道 :“韩琦是欧阳修的朋友。他在相州任职时 ,曾建造了一座别墅 ,取名‘画锦堂’。宋朝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应朋友之邀为‘画锦堂’写下了《画锦堂记》。”刘先生说 :“我初读而疑惑 ,继读而惊骇。”刘先生指出 ,据史料记载 ,宋朝宰相韩琦建的是“昼锦堂”而绝不是“画锦堂”。欧阳修应朋友之邀写的也是《昼锦堂记》而绝不是《画锦堂记》。并指出 ,所谓…  相似文献   

19.
《促织》的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他出身于地主兼商人的“书香”家庭,十九岁时(清代顺治十五年)他“初应童子试,即以县、府、道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文名籍籍诸生间,(张元《柳泉浦先生墓表》)。此后却屡试不第,他曾愤慨地呼喊出“世上无人解爱才”的不平之声。他曾在家乡私塾冷板凳上度过了几十年清贫岁月,同时坚持文学创作。蒲松龄的代表作品《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一九六二年中华书局出版的  相似文献   

20.
周密(1232—1298年),字公谨,号草窗,先世为济南人,南渡后迁居湖州弁山,遂世为湖人.又自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宋理宗淳祐中曾任义乌县令,宋亡不仕,以遗民终生.他是宋末元初的著名文人,诗、文、词皆工.入元后所撰《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浩然斋雅谈》、《志雅堂杂抄》等散文著作,多寓亡国之痛,是研究宋代历史、宋代社会的重要文献.本文拟就这些散文中反映的思想倾向作一综合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