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树木的拍摄     
徐梅 《中国科技信息》2008,(5):157-158,160
树木与人类息息相关,不论自觉或不自觉。人们都意识到,这个世界用于呼吸的空气,环境地球的大气,以及培植未来生物的土壤,全都依赖于树木的存在。人们应该利用摄影去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树木的形态,表达树木的个性,抒发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通过摄影活动唤起人们保护自然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刘江山  王红 《内江科技》2007,28(3):85-85,91
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这将会对我国的体育事业产生强大的推动力.我国教练员、运动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举办奥运会的质量.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教练员、运动员职业道德的培养,以奥运的目标管理他们,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展现出我们最为优秀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牵挂     
沿着时代的气息,紧跟时代的潮流,我来到了这条繁华的大街。虽然这里的一切都让我驻足,但我依然没有忘记自己身上还藏着故乡的味道。眼前的大道甚是辉煌,但我的余光依然穿越千山万水,注视着故地的苍凉。春去夏来,我依然割舍不断心中的那份牵挂,历历在目的仍是故乡的风筝,门前的小树……  相似文献   

4.
发明与发现是社会进步的车轮。发明与发现是一个国家的骄傲与光荣,同时又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没有发明与发现的民族,无疑是最悲哀和可怜的民族。没有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注定要承受羞愧受辱的命运。人类的历史是发明与发现的历史。古往今来,已有数不清的发明与发现问世,遗憾的是人们在享受这些智慧灵光所带来的进步与便捷的同时,却很少会回眸深望,仔细思考它们的重大意义。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遴选出涉及18大类共100项古今中外最具代表性的发明与发现奉献给读者。这些发明发现至今影响着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基本反映人类发明与发现的总体面貌。本期首先推出的是如今最让老百姓食之忧患,弃之不能的食品饮料篇。发明与发现的总  相似文献   

5.
员工中最缺乏的是什么?99%的领导者的答案是缺乏创造性思维.那么,你的公司投入了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吗? 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是:你能想象出10个人类做不到的事情吗?在笔者做过的全球25个国家1400多场同样的测验中,得到的最普遍的答案是飞翔、时光倒流、长生不老、返老还童等等.这些答案虽然正确,但是每个人都知道,这是知识,并不是想象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我国大众传播媒体的飞速发展,广告已无孔不入地进入中国民众的生活中.广告对人们的影响日益广泛而深入.作为广东省相对经济落后的梅州地区,也与众多的城市地区一样,无时无刻不处于媒体广告信息的笼罩之下.媒体广告对梅州社会的影响已经不仅仅限于向受众提供商品信息,创造需求以刺激产品的销售量,还对梅州人消费行为、生活观念、生活方式等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和变化.  相似文献   

7.
基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自主创新困境及消解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实现技术、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和吸收再创新.国家对于技术引进应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必须形成一套机制,有效地对国内企业实现激励、导向和制约的作用,促进企业技术引进后能够消化吸收进行自主创新.必须坚持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引进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在引进技术时必须注重技术引进的先进性及本土化,技术引进后必须加大研发投入量并最终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技术.  相似文献   

8.
在目前的住宅中,厨房卫生间已从原来的辅助空间上升为与起居室、卧室同样被居民所重视的空间.由于其具有很强的功能性,故被称为住宅的"心脏",它是功能多,使用频繁的空间,它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成为体现一套住宅卫生、安全、舒适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它容纳产品类别最多,各种管线集中在不大的空间内,涉及专业多,工种多、且必须符合各种规范的要求,设计和施工安装复杂,技术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9.
交通问题已经成为焦点的汽车时代,公共交通的优势日益明显,国家政策的扶持,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地位提升,对城市发展的作用,都体现了公共交通不可替代的位置.结合每个城市的特点,建设一套与城市相匹配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必要的.与城市发展相匹配,带动城市的发展,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胡琨  陈荣  吉久明 《现代情报》2017,37(7):144-150
中国高校的专利表现出了显著的重数量、轻维持的特征,非商业化的专利申请动机被认为是主要原因,有必要进行深入挖掘。本文探讨了商业化动机的概念,采用计量学方法,讨论了中国所有高校及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3所高校的专利动机,并尝试主要以专利寿命为依据对商业化动机的强弱进行评估。研究发现,中国高校的专利不但平均寿命较短,而且在年费补贴结束时有大量的专利集中失效,反映了非商业化的动机广泛存在。改进考核评价体系,引入针对商业化的考核项目是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三江源草地多功能性及其调控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亮  李奇  赵新全 《资源科学》2020,42(1):78-86
三江源区是地球第三极典型代表区域之一,具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物物种及其组成的生态系统,发育和保持着世界上大面积原始的高寒生态系统,是中国和亚洲重要的淡水供给地,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源头和重点区。生态系统服务、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具有全国乃至全球意义的保护价值。草地是三江源的主要植被类型,由草地管理引起的诸多生态、环境、社会问题,其管理和治理不仅是牧区的问题,也是包括黄河、长江、澜沧江等江河流域的问题。本文综述了三江源草地管理的现状、问题和需求;提出了基于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对草地“生产—生态—生活”多目标需求的多重管理目标及管理框架,建立三江源区域草地进行多重目标管理的调控途径及技术支撑;以期对三江源生态可持续发展、国家公园建设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后续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创业生态系统已成为创业研究的重要主题,对建设系统性创业支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不同于以往基于单一要素视角对创业活动的研究,创业生态系统关注主体互动及其所处环境对创业活动的支持,受到学术界与实务界的高度关注。运用编码方法进行文献梳理分析,提炼总结出创业生态系统研究的理论框架,详细论述创业生态系统的当前研究主题:基于创业生态系统概念界定的系统类型划分与测量研究、创业生态系统的运行模式与治理机制研究、创业生态系统的不同层面影响以及创业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与演化路径研究。最后,为推动创业生态系统研究,从4个方面提出未来可以进一步关注的研究问题。研究结果对于清晰创业生态系统当前的研究进展与未来研究方向、推动创业生态系统研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尹君  谭清美 《科研管理》2020,41(1):90-97
本文基于军民融合程度内涵,从军民融合广度和深度层面研究其结构,然后从微观、中观和宏观视角对军民融合程度进行评价,最后提出军民融合程度优化对策。研究表明:军民融合程度是由军民融合广度和军民融合深度构成的“二位一体”的综合系统。广度上,覆盖产品军民一体化、规范军民一体化以及宏观调控体系军民一体化。深度上,军工企业与民用企业向研发、试验、生产和服务等若干环节全面渗透。微观、中观和宏观军民融合程度的值域均为[0,1]。通过构建自上而下的军民融合程度优化对策体系,可为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谭汉松  王宙 《科技广场》2007,(11):28-31
本文首先从当前电信行业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以及不断变化的软件需求引出了一种新的软件架构模式SOA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性特征。然后针对电信运营支撑系统中的两个核心系统SFS和TSAP系统接口的具体业务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SOA的设计思想,并且给出了相应的算法、实现流程和应用逻辑结构图。通过电信运营支撑系统上线以来的实践证明,该接口的设计和实现方法能很好的满足系统对稳定、高效和可扩展性的要求,缩短了开发应用的周期,使得代码的可移植性和重用性得到提高,并大大减少了系统维护的工作量,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中德海洋学核心期刊论文国际合著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琪  华薇娜 《现代情报》2016,36(2):150-156
本研究选取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中国和德国发表的海洋学论文,将论文分为国际合著组与非国际合著组,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借助EXCEL、SPSS和UCINET软件,比较两国各年的发文量、论文的篇均作者和篇均参考文献数、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论文的被引频次以及合著国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海洋学领域的国际合著起步晚于德国,但发展迅速,近年来中国海洋学国际合著的论文量已超过德国;同时中国海洋学国际合著论文的质量和学术影响力都弱于德国,并且中国海洋学论文合著国家的范围也小于德国海洋学的合著国家。  相似文献   

16.
坚持科技创新 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人类开启可持续发展新文明时代以来,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两大国家基本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表率。20年发展历程表明,可持续发展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科技创新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我国科技创新在以下4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可持续发展:(1)在保障人口健康、食物安全和优化人居环境等方面,满足人类发展的合理需求、提高人类的福祉水平;(2)在海洋和空天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态等方面,消除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保障生产活动的持续进行;(3)在提升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绿色制造业、信息化产业等竞争能力方面,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巩固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4)在形成先进的环境伦理和发展观、构建国家科技-文化-体制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提升战略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探索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等方面,助推社会进步与文化建设进程、增强发展软实力。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critically assesses the policy orientation, social impacts, and linkages of telecommunic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within a government deregulated policy environment and an increasingly globalized economy. Deregulation has been driven by both ideological and technological demands, stemming from sever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s in the world economy, the collapse of state socialism in eastern Europe and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nd greater oligopolistic competition among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n expanded infrastructure of new digital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is the foundation of a worldwide political economic regime of accumulation. ICT increases command and control capabilities of large corporations, together with the mobility and liquidity of capital, making it essential to 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world economy, the new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the creation of global "information city" networks. At the same time, government deregulation and rapid technological change are associated with a number of spatial, economic, and social dualisms.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东北黑土地经过60年高强度利用和不合理耕作导致其有机质减少、碳氮严重失衡、微生物群落失稳等一系列退化过程,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黑土有机质含量降低是黑土退化的核心问题。生物是一切有机质的源泉,生物驱动的有机质动态平衡是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稳定及土壤质量的基础。然而,东北水热资源限制致使生物驱动的土壤有机质转化困难,制约了黑土质量提升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工程(黑土粮仓)”设立了“黑土地产能和质量提升的现代生物学技术”攻关任务;该攻关任务围绕绿肥等生物驱动的土壤有机质动态平衡机理、秸秆低温腐解的生物学机制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研究,研发黑土质量提升相关的变革性、颠覆性生物技术,突破黑土有机质转化技术瓶颈,促使黑土地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功能趋于良性平衡,为黑土地质量和产能提升提供重要理论和关键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绿色科技创新是实现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形成绿色发展模式目标的重要载体.本文在分析绿色科技创新定义的基础上,探究绿色科技创新理念的理论基础,全面阐述绿色科技创新的实践意义及其经济、社会、生态三重价值;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建设的新要求,指出绿色科技创新在此国家战略实现过程中对促进流域经济绿色发展、保...  相似文献   

20.
生态国土具有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属性和功能,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加强生态国土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和专家座谈咨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生态国土建设的科学内涵、基本框架、技术路径和政策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系统阐述。生态国土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发挥自然资源生态文明建设主力军作用,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部署落实到自然资源领域的各个环节。基本框架是以源头保护、节约利用、整治修复为主线,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集中统一管理自然资源资产,集中统一监管自然生态,改革和完善自然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生态国土基础能力建设和科技创新支撑,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政策,加强规划和引导,加快开创生态国土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