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人们都称巴赫为“音乐之父”。贝多芬说:“巴赫不应该叫‘小河’(德语巴赫是小河的意思),应该叫大洋。”这话表达了他对巴赫的无比崇敬。人们都称颂巴赫是位非常谦虚而又对金钱淡薄的人;可实际上他又是位固执己见的人,因此经常与人发生口角,一不如意就要调换工作。巴赫并非所谓圣人,而是一位有人情味的普通人。他从不做那种哗众取宠的事,一生没有写过一部歌剧,也没有写过一支爱情歌曲。他在世时,莱比锡的一家报纸组织的评选最佳音乐家的投票中,特勒曼居第一位,亨德尔居第二位,而巴赫却居第七位,充分说明了他的为人。  相似文献   

2.
1938年10月31日晚上,大多数美国家庭象往日一样吃过晚饭围坐在一起收听广播。八时正,纽约的新泽西广播电台突然中断了悠扬悦耳的舞曲,一个男播音员用激动的语调讲出下面一段话: “这是新泽西广播电台,各位听众!我们中断了音乐舞蹈节目,要向大家播送一项特别新闻公报。二十分钟以前,据芝加哥詹宁斯山天文台的法利尔教授报告,发现火星外壳出现了若干爆炸,气体笼罩了火星的表面,估计这是火星上的生物发射火箭。目前这些火箭正朝着地球飞来……火星发射的火箭飞船现已在新泽西州格罗佛斯山着陆,根据报道,从飞船中查出大批象八爪章鱼一样  相似文献   

3.
春游鸡足山     
北雁 《大理文化》2015,(2):78-80
十二年前,我就写过这个题目的文章。换句话说,早在十二前的春天,我就已经来过鸡足山。可鸡足山就是这样,不来是一种遗憾,来了依旧留下遗憾。此后一次次再来,只不过是在为朝前留下的遗憾补缺而已。记得多年前和一位学识渊深的长者聊天,他说自己早年云游四方,在到达鸡足山之时,结识了一位德望深重的老僧,两人一见如故,然而一起立于鸡足金顶之中,停留五六日,居然都没看到日出。一别之后,两人再无音信,而他却也再没有机会重上鸡足。言谈之中,透露出了一脸的遗憾。  相似文献   

4.
拓展人们视野的作家石巍编译拉尔夫·埃利森以其唯一发表过的一部力著向千万人展示了美国黑人的生活──一个被人们忽视的角落。拉尔夫·埃利森一生只发表了一部小说,但谁也不认为他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作家,却公认他是美国文坛的一位奇才。他1952年发表的小说《看不...  相似文献   

5.
一位诗人曾经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仍然活在人们的心里。刚刚离我们而去的钱钟书就是那种将永远活在人们心里的人。他用生命为不朽再次作出了发人深省的回答。钱钟书一生不慕名利。国内十八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摄《当代中国文化名人录》,钱先生...  相似文献   

6.
他们俩于1912年秋相邂逅,他四十六岁,已婚,已是一个独树一帜的著名多产作家;她十九岁,未婚,默默无闻。十年后他们的同居关系结束时,有三个人受到了难以估计的,或者说是无法补偿的损害,但这并非由于缺乏对问题的解决。在赫·乔·韦尔斯生前,责备他的情妇丽贝卡·韦斯特忘恩负义。至于她呢,把自己刻画成一个受害的“另一个妇女”,不得不以有限的一点收入将他们的私生子安东尼·韦斯特抚养成人。现在,安东尼已六十九岁,也来介入了这场纠纷。这已不是第一次了。1955年安东尼在他的自传体小说《继承》一书中已描述了他早年不愉快的生  相似文献   

7.
元、明之际,曾有两位意大利人来过中国。一位是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他那部《马可波罗游记》使他名扬于世,至今仍被我们视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和中意友好往来渊远流长的象征。相比之下,他的同胞利玛窦的知名度就小多了,对之评价也不那么高。其实,利玛窦对中西文明...  相似文献   

8.
84岁的罗伯特·佩恩·华伦在睡眠中悄然长逝。他是1986年美国正式授予的第一位桂冠诗人。他曾幽默地宣称,如果是由于写了那些用于礼仪上的诗歌,他宁愿不接受这个称号。“天啊,不,”当时他说道,“我不期望人们将会听到我作诗赞美罗纳德·里根夫妇。”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华伦几乎赢得过每一项文学奖。最突出的是,他是唯一的一位普利策小说(《国王供奉的人们》,1947年获奖)奖与诗歌(1958和1979年两次获奖)奖的双奖得主。这位人们称之为“红色的”肯塔基州人,同时还是一位颇具影响的评论家兼教师,他与克林斯·布鲁克斯合著的《关于诗的理解》和《关于小说的理解》深受几代学生的推崇。  相似文献   

9.
司汤达去世后,人们遵照他的遗嘱,在他的墓碑上刻上了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亨利·贝尔,米兰人,写过、爱过、生活过。”亨利·贝尔是司汤达的本名,因此出现在这个墓志铭中并不令人奇怪。同时,这位多情、奋进的大作家,在59年的生命历程中也的确“写过”、“爱过”和轰轰烈烈地“生活过”,所以他对自己的生命历程所做的概括也完全是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0.
格里格是挪威最受人爱戴、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德彪西称他的音乐为“一颗犹似充满雪花的粉红色的夹心糖”,虽然这种说法出于讥笑,但却是一种无可否认的事实。格里格本质上是一位抒情的微图画家,他把富于浪漫色彩的甜蜜和一种被称之为北欧人的特性融合到一起。他决非第一位斯堪的纳维亚民族主义作曲家(尽管有时人们常常这样称呼他),但他确实是第一位赢得广大欧洲听众的挪威作曲家。他的钢琴小品演奏时所需要的那种技巧上的质朴无华使他的半音阶的和声特色广为流传。他也爱在他的作品中使用空心五度和导音,这些都反映了挪威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1.
罗伯特·佩恩·沃伦被任为美国第一位官方指定的桂冠诗人。这位八十岁的诗人、小说家和随笔作家于四十年前发表了他最著名的小说《国王的人马》。他是唯一的一位既获得过普利策小说奖又两次获得过普利策诗歌奖的人。这位风格独特的文学家用各种形式进行创作,但他在1983年说:“诗歌和我的心同在。”在过去的十年里,他  相似文献   

12.
观过知人     
观过知人孔子说:"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此话大意是人们往往在处理事情时,对于所喜爱的人和事会产生过失。观察一个人的过失,也就可以了解他的品性。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对于与己相近的政治主张、相近的人生态度、相近的办事方式,人们总是觉得亲近...  相似文献   

13.
戴维·道格拉斯·邓肯曾经拍摄过非洲的柏柏尔人,克里姆林宫的领导人物和朝鲜及越南战场。但是最使他出名的还是将镜头对准巴勃罗·毕加索。在过去17年的艺术生涯中,邓肯为毕加索和他的一家拍过2500幅照片。1956年2月,他悄悄地溜进了毕加索在戛纳别墅的大门,谎称自己是毕加索的朋友罗伯特·卡帕。这个人也是他的朋友,是一位杰出的摄影记者,在印度支那执行任务时以身殉职,而那次任务原来是委派邓肯去的。邓肯为毕加  相似文献   

14.
爱在深秋     
肯尼斯·罗伯茨是一位心碎神伤的老人。在里奥斯餐馆,他经常抱着一堆光盘穿梭于各张餐桌间,询问陌生人是否愿意了解他已故妻子约瑟芬的故事。罗伯茨一边发放免费的光盘,一边告诉人们,他的妻子陪伴他度过了宝贵的55年,他特别思念故去的爱妻。这些光盘上录制的是罗伯茨自己出版的书《怀念约瑟芬》的语音版。在79岁的老人罗伯茨讲述他的爱妻的时候,每个人都彬彬有礼,并充满好奇。在光盘的封面上,人们可以看到一位充满魅力的年轻女性,那是罗伯茨夫人摄于1943年的照片。罗伯茨告诉人们说,他的妻子内心和外表同样美丽,他希望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一…  相似文献   

15.
两千五百年以前,雅典有一位贤明的执政官,至今我们仍以他的名字称呼英明的立法者。当雅典人列举他们的"七贤"的时候,他们总是把梭伦包括在内'梭伦是一位诗人,曾写过许多赞颂或忠告他  相似文献   

16.
曾经听人说过:灵堂前哭得最悲痛的才是最不孝的,爱他就要生前对他好。我就是那个天底下最不孝的人。爷爷走了,在一个凄清的四月。我清楚地记得那天阳光明媚,可是,爷爷走了,走得毫无预兆,令人毫无防备,我甚至没能见上爷爷最后一面。  相似文献   

17.
正龚自珍是中国古代与近代之交经世致用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潮的重要先驱。作为一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起过开风气作用的著名思想家,他不仅具有引人注目的政治、经济思想,而且也具有丰富的文化思想。他有关黄帝、炎帝及炎黄文化的论述,就是他文化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对炎黄为"民族始祖"的体认龚自珍明确认为,生活于中华大地上的人们,  相似文献   

18.
福尔摩斯是世界闻名的虚构的大侦探之一,可是人们很少知道塑造福尔摩斯这一人物形象的作家柯南道尔却是位不亚于福尔摩斯的大侦探。柯南道尔曾调查过两起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冤案,为被告洗刷了不白之冤。英国的某村庄,发生了一桩八匹马被人杀伤的案件,该村牧师的儿子涉嫌被捕。法庭未经认真的审理便宣判该人有罪。根据是,他是波斯人的混血儿。三年后,该人被假释出狱,他写信给柯南道尔,向这位作家陈述自己的冤情。由于这一案件,柯南道尔开  相似文献   

19.
画家的故事     
想不起是什么时候听谁讲过这个故事。从前有一位画家十里八乡远近闻名。每天他都在集市上当众作画卖钱,当然也赢得许多奉承与赞扬。一日作画,旁观的人群中有个外乡人直率地向他指出画中的不足。画家不悦,反讥外乡人不懂装懂,言来语去竟争辩起来。在众人怂恿之下,两人相约当众比画:集市中央的戏台一分为二,以布幔相隔,布帘相遮,在迎面墙壁上各作一幅画,翌日当众揭晓分高低。两位对手遂挑灯夜画,且秘而不宣。转天,集市上人山人海,人们都来观看画家与外乡人之间的比赛。相隔的布幔拉开了,布帘的后面是两位对手彻夜精心绘制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一位档案管理员披露过阿尔贝特·爱因斯坦与他第一个妻子米莱娃的通信。他知道很多有关这位天才的生活情况和爱情经历。现在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又发现了爱因斯坦的更为令人惊讶的轶事。不过这次发现的是一些人口述的有关这位物理学家鲜为人知的历史,象美国公共事业振兴署的一个计划一样,它始于30年代。退休理发师米勒·赫希特:噢,我们时常跟他开玩笑,我们经常这样做。他知道汤姆·爱迪生也在我们这个区住过,就在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