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因爱离魂"是古代小说创作的一个母题。这种母题的产生和流行,既与中国古代民族文化心理中的魂魄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与人类特有的爱情心理相契合。它以浪漫奇幻的方式叙写青年男女追求爱情的故事,折射出封建时代礼教伦常对人性的压抑,表现了作家对人性原欲的肯定和对女性婚姻状况的关注,有着丰富的文化蕴涵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立教授的《古代小说母题与佛经文学比较研究》是一部具有开创性、填补空白的力作,很有说服力和启发性,读后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王教授从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入手,进而从事古代小说中外影响的比较研究,其着力点在主题学的母题研究上,又能触类旁通。他十余年来已发表六、七部著作  相似文献   

3.
在新时期小说创作中,一些作家深受中国神秘文化的影响,运用神秘文化素材,借鉴神话思维方式和运用神秘象征手法进行创作,并借此进一步探讨人与自然、生命与宇宙的关系,从而形成了神异浪漫的特质。  相似文献   

4.
因爱离魂母题经过了六朝的繁衍,于隋唐之际达到了创作的高潮,而到明清两代,则经历了质的变异。在漫长的演进过程中,因爱离魂小说先后经历了时代思想的历史变迁,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佛教思想对我国古代小说的强有力的渗透,而且其中隐含着极其丰富和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5.
宗璞有关"变形"的小说是中西文化相互影响的产物。在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之下宗璞的"变形"母题的小说呈现出了自我的特质,"变形"仅为一种叙事的策略,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正建构起了宗璞小说的价值意义。本文试从西方文化影响下"变形"作为一种叙事策略,中国文化影响下"变形"价值建构的生成,这两个方面来进一步审视宗璞小说中"变形"母题。  相似文献   

6.
《左传》是一部具有高超的叙事手法的文学作品,其预言叙事技巧对后世小说有着深远影响。文章探讨了《左传》直接预言、相术预言和梦境预言形式对后世小说的影响,并指出其在安排情节和刻画人物等环节上对后世小说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寻根小说的创作摆脱外在各种政治、历史、社会意识包袱的羁缚,开始了回到文学自身的本真实践,然而其创作中的大量景象描写却呈现了神秘化铺染的图貌,就其文化品质而言,这种不成熟的神秘写作技法主要涵含了非理性化回潮、媚俗化倾向、平面化堕落以及奇诞化追尚等特征。  相似文献   

8.
侠义公案小说作为一种娱乐大众的小说题材,其创作者非常重视故事情节的编撰和布局.但在阅读这类小说的某些情节关目时总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如:以《施公案》、《彭公案》、《三侠五义》为代表的清代侠义公案小说中就有大量的雷同化情节.本文借助叙事学、主题学中“母题”这一概念,对这类小说中的“比武斗智”母题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求用新的视角和方法对这类小说的情节结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现代中国人,尤其是现代知识分子对世界的疏离感,本质上是根植于不同文化之间选择性的身份认同危机。在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灵魂永远处在丧失身份同一性的“离家”与“还乡”撕裂的现实痛苦中。而在文学书写中却走向追求历史连续感的家与家园的想象和追忆。文化身份认同问题在现代还乡母题小说表现得集中而且尖锐。在“扎根——除根——失根——寻根”的出发和回归中,“还乡”就是跨越文化、性别、民族、阶级等夹缝,表明多重身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六朝小说中的修佛考验母题主要是受到汉译佛经中相关描绘的直接影响,故事情节则几乎全部集中在考验奉佛者是否宝爱众生、具有众生平等的思想、是否扫除了物我对立等,这些故事大多发生在大办斋会之时,具有较浓的戏剧冲突意味。该类母题对后世小说创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先锋小说的非理性特征,很明显受中国传统非理性文化的影响。马原的叙述圈套与其神秘叙述密不可分;残雪完美地融合了楚巫文化与荒诞哲学;格非从中国的谶纬文化汲取营养,融造了一座叙述迷宫。先锋作家们纷纷从前现代的神秘文化中汲取养分,这一方面使后现代主义文本本土化,另一方面,在一个现实问题丛生的现代社会,如此大量的运用前现代的非理性文化,则也具有了逃避现实的嫌疑。  相似文献   

12.
洪仁批驳了“异端杂教之邪说”,主张建立一个“新天新地新世界新人心”的俗厚风淳的社会,并把这一主张付诸实践。洪仁的反神秘文化观的理论渊源是基督教文化,带有十分浓厚的功利化色彩和实用性趋势,闪烁着近代科学的智慧之光,但又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古文小说即渗透了古文的意趣与笔法的小说。在清末民初,受国粹思潮的影响及骈文小说的刺激,古文小说的发展呈现出十分繁兴的态势。当时的古文小说可分为两类:一类在题材、主题或叙事模式上趋向新变,其中有的作品堪称现代小说的先声;一类则在意趣及写法上秉承了传统,其中产生了复古意味甚浓的古文体传奇和初步呈显自叙传小说特质的作品。由于作品的纪实和载道功能被有意识地强调,清末民初的古文小说在发展中出现了过度向古文靠拢的弊端。  相似文献   

14.
“昆仑奴”是唐代以来的中国人对生活在南洋一带某一人种的外国人的一种称谓。昆仑奴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园艺、耕作、训兽、音乐、武术、医道、鉴宝。尤善水下功夫。他们从遥远的南洋来到中国大陆。卖身为奴。为主人履行各种繁重的劳作。甚至有时还要为主人而牺牲。但在主人心目中,他们不过是工具、武器、玩具而已。昆仑奴形象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15.
将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情欲描写置于社会历史、文化思想演进的链条中加以考察,可以发现,围绕着内容上情与欲的处理、形式上雅与俗的转化,其衍演经历了三个阶段:先秦至唐,基本反映了人的生物生理本能,情与欲大体和谐,情欲描写由俗到雅;宋元至明末,情与欲分裂,欲的张扬,情的屏弃,情欲描写由雅到俗;清初至近代,情与欲分裂,欲的压抑,理的强调,情欲描写由俗到雅。  相似文献   

16.
神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它的作用也是良莠杂糅,那么传统神秘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情况如何?为此我们采取调查问卷,针对青少年、官员及普通民众等三个群体进行抽样调查,从对传统神秘文化的认知、态度、看法、行为、目的等方面,了解人们对各种封建迷信活动和各种神功、异能、秘技的基本态度和参与情况。  相似文献   

17.
叙事无论是建筑在虚构还是建筑在对事实的"照本宣科"的基础上,都有一个开端、发展和结局,因而都显示一定的意义。透过讲故事传递给读者的这种对事件的主观解释按其对故事角色义务、责任的理解可以区分为两种类型:世俗视角与超越视角。中国古代小说的绝大部分属于前者,起源甚早的自然论世界观融合中古时代传入中国的佛教因果报应观念,形成了古代小说的叙事意识形态。对事件因果式的叙述既是简单化、概念化理解现实世界和人的内心世界,也逃避了写作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比较思维的广泛运用,把对比在整体构成上发挥到几近极致的状态。《三国演义》在表达天意的不可违抗的题旨时,以人事之间、人事与天意的双重对比来体现;《西游记》在体现佛法无边时,用天宫诸神、孙悟空及诸多妖魔来陪衬;《红楼梦》在求取悲剧的完整性时,把林黛玉和薛宝钗作为人生内在矛盾的外在形态为小说主题的体现作正反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