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刊     
《新闻三昧》2013,(5):18
温州资本回流Flow"近年来,温州资本一直是外流的,有近8000亿元民间资本的温州,若能将这些资本就地消化,将会对经济转型产生巨大影响。"经济危机后,温州资本借商会加速回流。2010年起,温州市政府开  相似文献   

2.
2007年4月8日,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数字报纸网上发行营销系统"开始应用。旗下的《温州日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通过温州新闻网上线,实行收费制,每份报纸的订阅价格是160元/年,任意两份则为260元/年,任意三份则为320元/年,四份都订阅则为380元/年。但是,现在点开温州新闻网的网页,不用收费已经能进去阅读了,温州报业数字报纸的收费模式经过几年的成功运作,并赚来真金白银之后,又转为免费提供了。本文探讨的是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电子版收费的经验、得失。在当前的这种新媒体竞争环境下,有没有可能构筑起"收费墙"?该怎么构筑"收费墙"?  相似文献   

3.
背景:外界对温州高度关注下的媒体使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这几年,温州的发展倍受关注."出国门""安置门""高尔夫球门"等事件,让"温州门"红遍全国,乃至全球;"GDP末位论""温州模式消亡论"等舆论也一次次把温州推向风口浪尖.而在温州本地,广大群众对温州城市建设、发展环境、产业发展等等也出现不少疑问.在这种环境下,外界关注温州发展中的问题甚于关注温州经验,已经成为对温州舆情的一种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4.
2012年5月至9月,温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温州市文明办、温州市慈善总会,开展了"温州好人善行天下——寻找雷锋精神的温州印记"活动。20名记者兵分三路,历时4个月,走访了73个城市,找到81位"温州好人",刊发了30多万字的报道。这是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的具  相似文献   

5.
温州医学院     
《浙江档案》2008,(1):F0003
温州医学院是省属高等院校,省重点建设大学。肇基于1912年在杭州建立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1958年8月由浙江医学院从杭州分迁至温州建立"浙江第二医学院",后以校址所在地改为现名。  相似文献   

6.
实践于1983年、成熟于1986年的"耿车模式",是在经济不发达、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农业地区发展乡镇企业的一种模式。它虽不具备"苏南模式"的经济基础和历史底蕴,也不同于"温州模式"的开放式大市场,但与"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同样有名,当时被并称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样板。  相似文献   

7.
《新闻记者》2012,(7):2
炒房、炒大蒜、炒黄金……但凡某种商品价格飙升,温州人都会被贴上"始作俑者"的标签,似乎"炒"字已成为温州人特有的投资手段。高息借贷、资金链断裂、老总跑路、企业倒闭……又成为2011年以来温州新的关键词。富起来的温州人某种程度上并未获得安全感,所有的财富仿佛装在一个不停摇晃的玻璃瓶子里。  相似文献   

8.
周朝森 《新闻实践》2007,(11):23-24
温州地处东南沿海,是我国遭受热带风暴、台风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今年9月17日和10月7日,台风"韦帕"、"罗莎"接连在温州境内登陆,正面袭击温州,特别是"罗莎"登陆温州时正逢国庆黄金周,给温州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面对接踵而至的台风,温州日报按照"以人为本,科学防御"的抗台工作方针,创新报道理念和机制,主动牵手新媒体,积极介入抗台救灾斗争,融新闻宣传与信息服务于一体,充分发挥了党报传播权威信息、引领社会舆论的新闻宣传主阵地、主渠道、主力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温州方言的特色 对于温州方言,坊间有一句很形象的说法,那就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温州人说温州话".这种"惧怕"来源于对一种文化的陌生,同时也因为温州话对温州以外区域的人而言,是相对排斥的.  相似文献   

10.
吴锋 《今传媒》2007,(8):3-25
温州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是我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这里孕育了闻名全国的"温州模式"和"温州人精神".温州虽是一个地级市,但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年收入过5亿元,报刊期发行总量达80万份,集团所属《温州都市报》日发行量突破30万份,是目前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地市级报纸."在小地方做大报业,在小城市做大发行."报刊发行创新的"温州模式"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鞋王传奇     
倪金节 《报林求索》2012,(12):94-99
<正>奥康是温州经济的典型代表,在鞋业的精耕细作铸就中国鞋王,产业多元化亦是可圈可点。随着温州金改的不断推进,温商回归实体经济,奥康将演绎新的鞋王传奇。温州一直是中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方,"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精神书写下了辉煌的"温州模式"。近些年,随着实体经济日趋艰难,不少企业纷纷走向了"去实业"的道路,不少温州资本深陷资金链困局。奥康历经20多年的快速成长,时至今日,已经形成了"主业突出、多元并举"的产业格局。在本轮经济弱周期当中,奥康及其掌舵人王振滔,扮演了正能量的急先锋。不管是奥康鞋业的新技术、高品质,还是王振滔"受命于危难之间"出任温州总商会会长,都预示着奥康不愧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典型代表。"可以进行多元化发展,当然背后有一句话  相似文献   

12.
温州方言的特色 对于温州方言,坊间有一句很形象的说法,那就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温州人说温州话".这种"惧怕"来源于对一种文化的陌生,同时也因为温州话对温州以外区域的人而言,是相对排斥的.  相似文献   

13.
思想在提问中升华 --"十问温州发展"的深层分析力 <温州日报>的"十问温州发展"系列报道的推出,掀起了温州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热潮. 当前,温州正面临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特别是今年8月,市党政代表团赴天津和唐山考察,明明白白地感受到温州发展的滞后,让人警醒,温州不能再沉迷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成绩了,必须正确审视自己:是什么因素导致温州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  相似文献   

14.
胡方松《温州日报》为期四个月的"温州好人善行天下——寻访雷锋精神的温州印记"活动推出以来,引起各界关注. 新闻策划的时机把握 从2012年5月4日到9月7日,《温州日报》和温州市文明办、温州市慈善总会一起,开展了为期四个多月的"温州好人善行天下——寻访雷锋精神的温州印记"大型报网互动采访活动,采访在外温州人中践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杰出代表,报道他们将雷锋精神的本质内涵转化为自身的精神品质,并影响周边人群、提升在外温州人整体形象的事迹.  相似文献   

15.
2003年底,温州报业借助<温州日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和<温州新闻网><温州嘹望>整合为"四报一网一刊"的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之际,成立报业发行专业公司--温州都市物品配送有限公司,并将原来"分灶"吃饭的自办发行网络合并,给党报发行工作带来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6.
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地方新闻网站如何通过媒体融合抢占舆论阵地?如何第一时间发布正确真实信息、第一时间澄清事实真相、第一时间遏制谣言信息的扩散传播?温州网以自己的实践,对这些问题做出了响亮回答.从2014年11月创办,2016年开始发力,温州网在温州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用两年时间精心培育了温州辟谣举报平台,成为全国首个由地方城市推出的全媒体专业辟谣平台,被中央网信办推荐入选全国五大辟谣平台之列,并先后获得"金长城传媒奖·中国社会治理创新奖"全国最佳创新应用政务微博"中国城市网盟品牌栏目奖"等荣誉.2016年温州网选送的"温州动车相撞"辟谣案例被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评为"全国网络十大典型举报案例".  相似文献   

17.
缪磊 《中国记者》2018,(2):88-89
"兰小草"是温州洞头区大门岛乡村医生王珏,他从2002年11月17日开始隐名行善,每年捐资2万元,并许下连续捐资33年的心愿。直到2017年10月,因病不幸离世,才被社会知晓。《温州晚报》15年来持续关注"兰小草",并在其去世后独家首发"兰小草"真实身份和隐名行善背后的感人事迹,本文介绍了15年持续关注这一典型的经过,彰显了媒体融合时代全媒体渠道、形态在典型报道中的巨大威力。  相似文献   

18.
所谓的温州购房团报道,既让温州人再一次大大出了一回风头,同时使我们的新闻媒介又一次陷入尴尬。长达三年多的有关温州购房团报道,并非指令性的"规定动作",却犹如有人在喊口令,不少新闻媒体齐崭崭地左移右转,步伐之整齐,实在是少见。 问题何在,耐人寻味。让我们先回头看看有关温州购房团的报道。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择业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 徐良衡是温州人,是个出生在"造假之乡"温州龙港的温州人.徐良衡的爸爸却是个货真价实的胸襟开阔的海员,海轮上的轮机长.爸爸共有两女三男五个孩子(徐良衡是老大),这位海员的浪漫理想是把这五个孩子统统培养成大学生.后来,海员爸爸如愿以偿,五个孩子非但都进大学,而且都进名牌大学,满堂红.徐良衡考取的是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1987年.  相似文献   

20.
谢智勇 《兰台世界》2012,(21):92-93
黄绍箕是晚清温州知识群体中的佼佼者,是一位广博精深的学问家,也是著名藏书家。本文以"蔘绥阁"藏书形成为线索,介绍了黄氏藏书楼"蔘绥阁"的馆藏特色,以及捐献给温州图书馆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