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它具有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幼儿园的实习中笔者发现有的幼儿胆子小,不愿主动和同伴、教师交流,自信心不强,不擅于表现自己等。这种胆怯的心理直接影响幼儿的能力,阻碍幼儿的全面发展,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幼儿胆怯的性格呢?  相似文献   

2.
十多年间,我都在乡村中学从 事英语教学工作。我在教学实践 中,观察学生的言行,询问学生学习 状况,调查学生思想动态,访问学生 在家情况,综合各方面的相关材料 我发现农村中学生在学习英语时 大多数学生存在着心理障碍。日积 月累,我渐渐地了解他们的心理规 律,总结出他们的心理类型和表现 特征。 一、羞涩胆怯型。表现特征:不 能积极主动地把自己学英语的情况 告诉老师或同学,向别人寻求帮助 学习英语时,性格胆怯,害怕同别人 交流学习情况,封闭自我;回答问题 时常难为情,声音太小或语无伦次学生学习忽视语言朗读作用,不能在公共场所…  相似文献   

3.
自制力是指能够控制自己、支配自己的行动。并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的能力。他表现为既善于促使自己去完成应当去做的任务.又善于抑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幼儿这方面的能力较差,他们常常难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常常会有越轨的行为表现出来。比如集体活动时插嘴、做不住、抢同伴的玩具、做事丢三落四等等。这些不良的表现不仅会影响幼儿的集体生活,还严重地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怎样提高幼儿的自制力,使幼儿健康发展呢?一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4.
马玉凤 《成才之路》2011,(36):89-I0014
现在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并且大多数孩子都很娇气、自私、胆怯,有的甚至体弱多病,一直以来我都想有个有效的办法帮助他们改善一下他们的性格,后来在工作实践中我慢慢发现户外活动能使孩子们变得坚强、勇敢、机智、果断、健壮,懂得合作、团结。  相似文献   

5.
绘画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游戏,是借助画笔表现自己的一种括动方式,也是他们表现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态度的特殊形式。小班幼儿注意力不稳定,缺乏自控能力,手的动作不够协调,还停留在涂鸦末期,但是这个时期开始产生想画点什么的意愿。可画出的东西总是不像,表现不出他们内心希望的东西来。绘画时,总有些乱涂乱画,有的还说“我不会画”,表现出对绘画缺乏兴趣,甚至有一些因为画的不像,达不到预期绘画效果而产生胆怯、自卑心理。为了克服幼儿对绘画的胆怯心理,树立对绘画的信心,我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常常会听到幼儿天真无邪的表述:“老师喜欢我,因为今天老师奖励了我一张小贴画。”“我是个聪明的孩子,因为今天老师说我真棒。”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句货美的话、一个温馨的动作,都能让幼儿快乐一整天。只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真诚地爱孩子,让他们感到老师非常喜欢自己,是可以信赖的朋友,就可以逐步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  相似文献   

7.
绘画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游戏,是借助画笔表现自己的一种活动方式,也是他们表现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态度的特殊形式。从事小班教育多年,笔者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注意力时间很短,缺乏自控能力,手的动作不够协调,还停留在涂鸦末期。但是这个时期的幼儿开始产生想画点什么的意愿,可画出的东西总是不像,表现不出他们内心希望的东西来。绘画时,总有些乱涂乱画,有的还说我不会画,表现出对绘画缺乏兴趣,甚至有一些因为画得不像,达不到预期绘画效果而产生胆怯、自卑心理。为了帮助幼儿克服对绘画的胆怯心理,树立对绘画的信心,笔者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8.
幼儿的性格养成绝非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积累形成。婴儿出生后的哭闹只是气质上的表现,并非性格,通常幼儿两岁后才开始有明显的性格表现。在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造就了幼儿的性格。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行对幼儿性格的养成具有重要影响。幼儿在一个幸福和谐家庭环境中成长,其性格开朗、热情、活泼;而在一个父母经常吵闹、支离破碎的家庭中成长,幼儿性格则偏向孤僻、自卑、冷漠。当前中国幼儿父母的素质普遍较高,大多能对幼儿早期的性格培养予以重视,能注意自己的言行,但其中仍有一部分家长没做到这点,间接地影响着幼儿性格塑造。  相似文献   

9.
方涛 《教育导刊》2009,(10):52-52
本学期初,我班开展了一项“笑脸大评比”活动——在班级中征集幼儿笑脸的照片。结果发现.许多孩子在照相时不会自然、开心地笑,无法轻松地展现自己的表情。在同家长交流时了解到,这些孩子往往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愉快时不会交流、分享.烦恼时不能正确宣泄、转移不良情绪,而且很在意他人的评价.兴趣爱好也比较贫乏。于是,我引导幼儿开展了主题活动“快乐我和你”,通过系列主题活动引导他们寻找快乐,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让幼儿从快乐出发,在快乐中成长。  相似文献   

10.
幼儿科学活动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和精神。幼儿是小小的观察者,他们从自然现象、日常生活、影视媒体中发现世界很精彩,在他们看来许多现象很奇妙,很想问个究竟,这正是幼儿本身固有的探究欲望。当然他们对感兴趣的问题,有自己的想象,有自己的解释,有自己的结论。下面就如何培养他们的探索欲望和精神,谈谈我自己的体会。一、抓契机,选主题孩子们的科学探索应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现象开始。在教学和实践活动中,要善于观察、发现幼  相似文献   

11.
积极举手发言对于锻炼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提高幼儿注意力,培养幼儿自信心都很有好处。但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我发现有些小朋友非常积极,基本上每次我提问题时他们都会举起小手,这些孩子的性格相对比较外向;有另外一些小朋友则并不是非常积极,大都是因自己的兴趣而偶然举手发言;还有一些孩子则基本上从不发言。  相似文献   

12.
在幼儿园,我们总可以看到一些孩子比较胆怯,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愿抛头露面,不愿与同伴交往,在竞争性的活动中也表现得畏畏缩缩。这些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每天接触的人少,再加上他们的父母或祖父母过度关心、呵护,几乎剥夺了他们参加社会交往活动的机会。只要一遇到陌生的人或事,他们便不知所措。胆怯儿童往往沉默寡言,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愿,常常令成人无法了解他们。还有的胆怯儿童因长期不与他人沟通,造成心理障碍,形成怪异的性格。许多胆怯儿童缺乏勇敢精神,凡事不敢争先,做事缩手缩脚,没有“争第一”的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13.
在绘画活动中常常会发现幼儿在"想表现"与"实际表现技能"之间徘徊,他们很想勾勒出自己喜欢或想象中的事与物,但往往由于自身对美术缺乏更多的认识与了解,真正下笔画时,却又画不出什么。为此,我联想到了绘本,并试图借助于绘本中即情即景的画面风格来引导幼儿感知绘本艺术的多元,激发其绘画创作的欲望。  相似文献   

14.
我不再胆怯     
顾名思义,胆怯就是害怕、心虚的意思。胆怯,曾与我“形影不离”。从幼儿园到小学低年级,我总是很内向,不敢与陌生人交流,不敢独自面对困难,过于依赖父母与家人,和他人说话时声音像蚊子一般小。可现在,我的性格逐渐开朗外向了,擅长与人交流,在一点一滴中慢慢地不再胆怯……  相似文献   

15.
孙凯 《辽宁教育》2009,(9):28-29
初为人师时,常常听各方的观摩课,欣赏的同时也常常羡慕做课的老师上课如何成功,学生表现如何出色.每堂课上学生没有学不会的知识,也没有学不会的学生,课堂上尽足收获的声音,总是那么完美无缺.可当我去效仿、去学习他们的做法时,却发现学生的表现总是那么不尽人意.课堂上看似解决的问题,却在课后一一暴露出来,这使得我一时对自己丧失信心,对学生抱怨不断.我发现要让他们说出"听不懂"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相似文献   

16.
本期问题:怎样表扬、鼓励幼儿才有效?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应该对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作出积极、及时、正面的回应。当一个幼儿任务完成得好或行为表现良好时,我就通过一定的方式,在集体前面表扬这个幼儿。这很有用。因为小朋友们都希望获得老师的表扬,有的时候他们为了获得老师的表扬,会特意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最近,我发现以前表扬的方式如“磊磊真听话,小朋友都应该向磊磊学习”,“小明真聪明”,“亮亮真棒”等越来越没有效果了--被表扬的幼儿似乎没有反应,有时反而会听到其他幼儿暗地里说:“哼!他还不如我呢。”现在连奖励都没有力量了。比如,我每天都给幼儿贴小苹果贴纸,偶尔不贴的话反而会引起他们的误会。有一次家长来接孩子时发现她没得到小苹果,便问他:“今天是不是没听老师的话呀?”直到该幼儿解释说今天老师没发小苹果贴纸后,家长才放心。对此我突然感到,表扬、奖励变成了幼儿正常表现的标志,而不是良好表现的赞赏或奖赏!我该怎么办?难道以表扬、鼓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的做法有问题吗?  相似文献   

17.
农村学前班的幼儿与城市幼儿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主要是大部分幼儿不大会听、讲普通话,性格胆怯,不善于交往。因此,学前班的老师在开学初必须着重做好以丁儿项工作:  相似文献   

18.
如今,许多家庭为了减轻育儿负担,纷纷请来保姆,而保姆在育儿成长中的作用,却往往被父母忽视。其实,保姆的言行、性格以及情绪对婴幼儿所产生的影响还真不小。 保姆对幼儿成长的影响是很明显的。有时不是潜移默化,而是直接的教与学,幼儿的条件反射的形成,在很大的程度上需要保姆的刺激强化。幼儿处于模仿期,保姆的胸怀、处事原则、行事方法、甚至姿势、言谈和神态等都成为婴幼儿的模仿对象。 最明显的是性格特点的影响,常有这种情况:父母的性格都比较活泼、开朗、喜与交际,而他们的孩子却文静内向不善于与别人和睦相处;原因是与…  相似文献   

19.
保护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自信心的强弱对幼儿的性格具有重要的催化作用。作为重要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性格对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而性格的发展则同幼儿自信心的状况关系密切。大量的研究表明,幼儿自信心强,其在性格上就容易显得比较外倾,较之其他人,他们通常更为合群、更善于交际,性格更为开朗和活泼;而幼儿自信心不足甚至缺乏,则容易形成内倾的性格,表现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有处事比较冷静、沉着的一面,但常常遇事反应缓慢、过于小心谨慎、应变能力相对较差,不善于交际、不太合群甚至郁郁寡欢、孤独怪异。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20.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为维护自尊而采取与常理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随着青少年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会迫切地希望摆脱成人的管制,为了表现自己已经成熟和独立,或担心别人无视自己的存在,他们常常会用对抗的言行和态度来突出自我和确定自我,对任何事物都持批判态度。此种心理状态在中学生中表现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