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采访中,记者特别要注重挖掘那些隐藏在大量新闻事实中的、有起因有悬念有结果的事件,这就是记者的"事件意识". 怎样强化"事件意识"? 记者有没有"事件意识",对采访对象的体现、对新闻素材的挖掘都会呈现很大差异.如何强化新闻采访事件意识?  相似文献   

2.
2008年最打眼的新闻之中,有一则是记者唱主角的,那就是"封口费事件".尽管有关报道一再声明收取"封口费"的以"假记者"为主,但不可否认的是,真正的记者--有证的记者也不乏其人.  相似文献   

3.
一朝出位,名声大震,也许是受到那些"出位者"成名的刺激,如今不少记者都爱在新闻事件中争抢出位,以成为新闻主角、比新闻本身更热为荣。这实际上是记者的失职,记者只是新闻事件冷静的旁观者和忠实的记录者  相似文献   

4.
"大事件"带来新看法 新闻界流传一句话:有多少想当记者的人,就有多少种当记者的方式.但是,如果让他们说说最愿意参与的报道,恐怕只有一个回答:大事件. 亲身参与重大战役性报道,往往会使记者在锤炼中迅速成长,最终成为身经百战的"高手".不过,经历乌鲁木齐"7·5事件"报道后,我对此有了新看法.  相似文献   

5.
背景:从"史上最牛钉子户",到"厦门PX事件",再到"周老虎事件",网友的言论不断闪现在中国的舆论中.这些将自己所见、所闻提供给公众的网民,被称为"公民记者".在今年的抗击南方冰雪灾害、反击西方媒体对拉萨事件的不实报道、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作为一种新兴的舆论力量,"公民记者"将自己的所见所感,通过网络汇聚,越来越有力地影响着媒体、社会舆论和政府决策.在一些主流媒体看不到或不愿意涉及的领域,"公民记者"的声音甚至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6.
"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也就是说记者是历史的记录者,记者有"史官"的历史性使命. 记录历史,就要对历史负责.对历史负责在时间上有三层含义:当时、当代、后代;即保持事件当时的原貌;事件原貌不为当代人染指美丑;为后代人留下原汁原味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行业报要拉近与生活的距离 行业报记者编辑一直被要求成为"专家型"人才,必须"坐得下,钻得深".一些经济专业的学生,兼之有一些新闻爱好,反而更适合.  相似文献   

8.
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长时间看一件事物,就会产生"视觉疲劳".从事多年记者职业,对周围所发生的事件抱着司空见惯的心态,缺乏挖掘新闻的动力,缺少采写的激情,我们把这一毛病称作"记者的视觉疲劳".那么如何来医治这一病症呢?  相似文献   

9.
大型运动会如奥运会、亚运会,参加人数众多,保安措施历来比较严格.自慕尼黑奥运会上以色列运动员被枪杀之后,历届奥运会的举办城市都加强了安全措施.美国9·11事件发生后,安全措施更成为奥运会的"重中之重".为保证奥运会的安全举行,运动会期间对比赛场馆的出入、参加人员的交通运行、记者采访可进入的区域等都有严格规定,以防范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问题的提出 去年,网络上的"史上最牛记者"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这位号称"史上最牛记者"的特别之处在于,"30多篇新闻全是采访自己家孩子,老公、婆婆、哥哥.姐姐、老爸等人而写的".新华社黑龙江分社随后做出回应,表示该记者"确实有部分稿件存在把家人作为采访对象的情况,这违反了新华社新闻报道的有关规定",并决定停止该记者的采访工作,调离记者岗位.这一事件一经报道,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相似文献   

11.
环保传播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50-60年代,环境公害事件不断发生,西方国家的一些记者开始报道公害事件的真相。这些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注意,直接推动了全球环境保护的发展。70年代,“世界地球日”运动爆发后,环境保护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环保传媒与环境记者的群体也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扩大。目前,很难统计全球的环保传媒和环境记者有多少,但环境记  相似文献   

12.
山西现"记者村",无业青年争当假记者敲诈煤矿."当记者",在山西忻州已渐渐成为城乡无业青年的一种"职业".这里已经出现了忻府区合索、曹张乡的令狐庄和原平市的神山村等当地闻名的.记者村".这些"记者"的目的只有一个,敲诈煤矿等单位的钱财.  相似文献   

13.
王天定 《青年记者》2012,(22):13-14
"天价烟事件"引发的反思 今年6月份陕西的"天价烟事件"①,在被网民强力围观后,事件主角一度奇迹般地由官员变成了报道该事件的记者.报道见报后的第3天,也就是6月29日,《西安晚报》记者石俊荣被停职,西安晚报社的一位领导在实名认证微博上透露了上级领导对此次事件的基本态度,核心在于"传播效果负面,影响陕西形象".说句实话,"天价烟"报道后来引爆互联网,对陕西形象,特别是陕西各级政府的形象的确没有加分因素.但这里需要思考的是,记者本人和媒体是否应该为这一后果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文艺界、学术界抄袭风波不断,经常诉诸舆论、对簿公堂,成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不仅如此,在对这一现象进行报道的新闻界,也屡有"抄袭事件"发生.一些记者把"剪刀加浆糊"作为自己的为文之道,甚至一些媒体也把这种"拿来主义"视为一种"潜规则".笔者暂且叫这种记者为"抄级记者",归纳起来,"抄级记者"大致有以下五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后奥运时代中国的电视新闻业将正式迈入直播时代.面对这一特殊变革,我们的电视新闻产业做好准备了吗? 特大新闻事件催生现场报道员群体亮相 在"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期间看电视,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面对镜头手持话筒,在事件现场播报新闻的的记者们.他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边观察一边思考,随时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面对镜头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并不时地向身边的目击者或当事人发问.凶此,他们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记者,准确地讲是"现场报道员"或"出镜记者".  相似文献   

16.
孙旭培 《今传媒》2007,(4):11-12
前几年,我曾读过被称为"中国揭黑记者第一人"的王克勤的事迹,颇为感动;近日,我读到原《南方都市报》政法记者石野的两本书,更觉激动人心!石野不愧为"中国卧底记者第一人".特种兵出身的他,真是一位以笔为刀的响当当的记者!  相似文献   

17.
"与众不同,乃众所求."新闻报道,不仅要求新闻事件要新,同时要求新闻报道的形式也要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在享受同样的新闻资源时,要做到"与众不同".<牡丹晚报>常常要求记者"要做菏泽最好的新闻".如何做到"与众不同",做到"最好",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新闻运作过程中,在"策划"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8.
近段时间,记者连连遭受劫难--被质问、通缉、拘留、殴打,堪称"记者劫".正如有人说的,内外部诸因素成就了"记者劫".而在种种外部因素中,我们无不发现,公权力的身影频繁地现身,打压媒体、干扰媒体的正常监督报道. 来自政府部门的"不得擅自发布",已然成为新闻人头上的"紧箍咒"."新闻通稿"往往是政府部门在某一事故发生之后"统一口径""维稳"的惯用手段.  相似文献   

19.
自媒体的兴起让大家都能成为记者,独家新闻几乎不存在了。现在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群众通过手机马上就能将事件上传到网上,这是科技浪潮时代下的特征,也让新闻摄影记者不能仅靠一台相机报道事件了。本文针对摄影记者该如何成为"跨界记者"进行探讨,"跨界记者"也将成为未来新闻报道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一些新闻媒体十分重视这样一种新闻,即让记者在新闻采访中进行"角色置换",以某一项工作或某一个事件的参与者身份,投入到这一工作或事件中去.然后进行报道.对于这类新闻,目前尚未见到专家学者为之下一个明确的定论,笔者姑且称之为"参与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